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创意文化产品设计越来越受欢迎,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已然称为我国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也需要发生转变。本文首先分析创意文化产品设计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探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改进,最后提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转变策略,望采纳。  相似文献   

2.
浅谈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曙光 《福建建材》2012,(4):124-126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它的兴起,对社会发展具有广泛的促进作用,且大有可为。本文阐述了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密切的关系,从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的互补,提升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产品与服务中,有效地挖掘了该产业蕴藏的巨大商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的创新观点为经济增长点的一种新兴产业形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创新人才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基于市场需求,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纷纷开始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但是其实际培养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该文从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关系出发,结合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其发展方向,提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措施,以期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1)
艺术设计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的设计人才存在"文化断层"现象,缺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从创意产业、创造价值、传承文化等视角,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以提高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中国设计注入原动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5)
艺术设计教育不仅是我国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艺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元素。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依托高科技和新传播媒介而诞生的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并在现代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发展为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基于此,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出发,就文化创意视野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新思路这一课题展开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3)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和创意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关注,创意人才的培养更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文章就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如何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艺术设计教育也应与时俱进,调整完善培养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文化性和创意精神的信息化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
文化创意产业时代下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文章根据当今时代的艺术设计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提出了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从系统的教学体制构建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创新的工作室实践教学三点建议,以更好地适应新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设计人才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3)
如今,中国经济与文化蓬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国内文化创意发展欣欣向荣,在此背景之下,许多国内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开始着眼于传统文化的开发、创新及传承,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是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缺乏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二是部分高校顺应时代发展,开设了一些传统文化课程,但这些传统文化课程与设计实践分离,无法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主题进行深度思考和创作的兴趣。现阶段,关于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专业文创品牌设计方向的实践教学案例及相关文献较少。因此,该文以艺术设计专业文创品牌设计方向为例,研究怎样将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教学,更好地将艺术设计作品与实践结合,探索一些针对此方向的教学方式,希望会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文创设计方向的实践教学课程提供一定的借鉴,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3)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给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契机,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在文化创意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以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新人才间的相互影响为研究视角,以地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结合扬州市职业大学艺术设计教育路径,探析如何培养学有专攻、具有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1)
在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发展艺术设计的新战略思想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当代中国高校设计教育长期处于西方的影响之下,缺少特色与创新。因此,要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之路,就需要教育者工作对创意产业设计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使中国的艺术设计能够在世界创意产业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5)
艺术设计是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的一个专业,面向创意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是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详细论述了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优化与教法改革、设计实践教学改革、育人软环境建设、创业教育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的几个关键性内容,以期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7)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在创意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担当着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艺术设计人才是创意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意产业人才,创造出高水平的创意产业作品,是以创意产业为导向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2)
在当前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区域文化与艺术设计以及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新形势下将区域特色文化引入应用技术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必要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6)
艺术设计教育为文化创意产业输送优质的人才。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把握艺术设计发展的历史机遇,确立未来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强化理论研究,改进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0)
在"双创"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创新创业型人才有利于助推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正进入转型与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型艺术设计类人才。把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研究课题,不仅有利于提升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办学理念,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实践与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24)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人力资本的核心是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高校在现有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准对应的核心专业群,寻找人才培养新思路,构建"文化+创意+设计+服务+跨界+转化"的中、高端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3)
该文从文化创意产业对现代设计人才的培养出发,结合苏州本地文化特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诉求,探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本土化的意义与实践方法,并通过分析典型课程案例,从人文素养、专业技能水平、创新能力、职业发展等方面多维度地展开对本土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1)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国内富有生命力的朝阳产业,其涉及到商业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知识时代的来临,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成为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借鉴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完善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建议,以期对未来我国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0,(1)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企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不断的提升。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5)
"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标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型产业"。在此国家发展大背景下,探讨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再现18世纪的辉煌、掀起世界热潮变得非常重要。笔者引用约翰·霍金斯著作《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中有关创意产业的"梅特卡夫定律"和"好莱坞启示",结合相关案例分析世界级优秀作品营销规律,最后提出对今后国内创意产业营销和创意产业作品本身的几点建议,希望优秀的本土创意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带动全民设计风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