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刘国文  阮健  李胜  孟彬  左希庆 《中国机械工程》2015,26(15):1995-1999
针对2D电液比例换向阀阀芯卡滞现象,应用缝隙流动原理,对2D阀芯有无偏心情况下的径向卡紧力进行系统理论分析,得到2D阀芯液压卡紧力计算方法;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得出2D阀芯径向卡紧力与偏心量和高低压孔夹角间的关系;根据2D阀特性,提出2D电液比例换向阀阀芯改进措施,应用Fluent 软件对阀芯表面的流场进行CFD仿真分析,比较了改进前后的流速矢量和压力分布情况,验证了改进措施的正确性。改进后的2D电液比例换向阀在中高压实验中无“卡滞”现象出现,实现了高压大流量的比例控制。  相似文献   

2.
2D数字阀阀芯受力分析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D数字阀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了2D流量控制概念。研究了由径向力引起的液压卡紧现象。通过Fluent软件对数字阀内部进行流场分析,得出2D阀芯弓形槽处壁面所受的压力分布,并对阀芯受到径向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小2D阀阀芯卡紧力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3.
液压换向阀卡紧是液压系统常见的问题,严重时可导致事故。本文立足于换向阀阀芯结构的力学分析,研究了换向阀阀芯的卡紧力,通过对换向阀产生卡紧故障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避免换向阀卡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液压换向阀卡紧故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液压换向阀卡紧是液压系统常见的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可导致事故。本文立足于换向阀阀芯结构的力学分析,研究了换向阀阀芯的卡紧力,通过对换向阀产生卡紧故障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避免换向阀卡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电动车用动力电池出厂之前,需要在结构振动试验上模拟动力电池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振动情况。其中试验台的激振技术决定了模拟路面振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针对传统电液式激振器中的伺服阀成本昂贵,并且因其阀芯往复运动的结构原理限制,导致频宽难以取得突破的问题,设计了一款阀芯旋转式四通换向阀,提出了一种具有高频率输出的新型电液激振器。首先对新型激振器原理进行说明,设计阀芯旋转式四通换向阀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其次对电液激振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并仿真其动态特性;最后搭建试验台对新型转阀进行静态特性测试及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新型电液激振器可靠性高且频宽范围广。  相似文献   

6.
研究2D高频转阀控制液压缸实现谐振疲劳试验新方法。提出2D高频转阀控制单出杆液压缸谐振疲劳试验方案,2D高频转阀阀芯可以双自由度运动,阀芯旋转运动可以控制系统激振频率,阀芯轴向滑动可以控制系统输出载荷力幅值,液压缸无杆腔初始容积变化可以控制系统谐振频率。建立2D高频转阀、单出杆液压缸和阀控缸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阀控缸系统的Simulink非线性仿真模型,仿真研究液压缸无杆腔定初始容积时阻尼对系统输出载荷力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系统流量的影响,及谐振工况时载荷力波形失真度和载荷力幅值控制方法。试验结果验证了电液谐振疲劳试验新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案能有效提高电液疲劳试验的谐振频率,拓展电液高频疲劳试验机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一种新型本安型电液换向阀的工作原理,采用了2D阀的技术,在本安型双向电磁铁与双自由度阀芯之间引入双向压扭联轴器。正常压力情况下,电磁铁输出的推(吸)力通过压扭联轴器使阀芯转动,由液压力差推动阀芯轴向移动,实现换向功能。本质安全技术作为低功率的设计技术,限制了本安型电磁铁的输出的推力,而压扭联轴器不仅可以实现位移-旋转的运动转换,还可以将电磁铁的驱动力放大,使其能有效、可靠地驱动阀芯运动,从而提高本安型换向阀的可靠性。通过对本安型二维(2D)电液换向阀实验研究,测得其启、闭特性,表明在一定压力范围内,本安型2D电液换向阀不仅可以克服液动力和摩擦力的不利影响,还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对于污物重的大型、复杂零部件的清洗,已有的清洗方法难以实现大功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电液式大功率清洗装置。其核心零件是2D四通转阀,通过控制2D四通转阀阀芯旋转可实现激振频率的控制,改变待清洗零件振动的快慢;控制阀芯轴向滑动可实现激振幅值的控制,改变待清洗零件振动的幅值。该装置采用2D四通转阀带动液压缸中的液压杆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清洗盒前后快速振动,剥离被清洗物表面的污垢,从而达到洗净目的,实现大功率清洗。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液压系统的控制、可视化实时数据采集、显示和保存。基于电液式大功率清洗的工作与控制原理搭建实验平台并做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液式大功率清洗装置可达到下限频率为2669 Hz,实现大功率清洗。  相似文献   

9.
目前,液压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液压换向阀中,均存在着阀芯卡紧现象。其中有液压卡紧,也有机械卡紧。为解决液压卡紧,国内外都在设计中采用阀芯外工作表面加工若干个平衡槽的办法,其效果很好。对于机械卡紧也都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技术规范来限制其配合间隙和偏心量等主...  相似文献   

10.
液压换向阀阀芯故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就液压换向阀的常见故障即阀芯卡紧现象进行了分析,剖析了阀芯产生液压卡紧或机械卡紧的原因,并介绍了防止阀芯卡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励伟  阮健  任燕  陈莹  张凯 《液压与气动》2013,(12):124-127
为克服直动式电液比例换向阀无法实现大流量控制和导控式电液比例换向阀结构复杂及无法在零压下工作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流量大并具有位置反馈的新型电液比例换向阀——三位四通2D电液比例换向阀。该阀由2D换向阀、压扭联轴器和比例电磁铁等组成。在分析该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三位四通2D电液比例换向阀进行了静态特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压扭联轴器的位移滞环和三位四通2D电液比例换向阀的流量滞环为10%,说明该阀具有良好的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电液激振器的激振频率,提出了一种新型2D数字换向阀,该阀在结构上利用阀芯的双运动自由度,阀芯由伺服电机驱动旋转,另一伺服电机通过偏心机构驱动阀芯作轴向运动,通过改变周期性变化阀口面积的大小,进而控制阀的流量输出.2D阀的结构简单、抗污染能力强、有利于得到高的频率、无滞环和直接数字控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多路阀阀芯间隙的卡紧现象是工程机械液压控制系统中的常见故障之一。为减小卡紧力,提高多路阀换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多路阀阀芯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平均流量雷诺方程的数学模型以及阀芯阀体表面粗糙峰接触模型,并应用有限体积法对其进行离散求解,探讨均压槽数量对阀芯径向卡紧力及阀体表面粗糙度对阀芯内泄漏量和摩擦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均压槽数量可降低阀芯所受径向卡紧力;随着阀体表面粗糙度值的增大,内泄漏量及黏性摩擦力减小,但粗糙峰摩擦力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4.
由于摩擦力、液动力等因素的影响,直动式电液比例换向阀很难实现大流量控制,而导控式比例换向阀无法实现零压下工作,针对直动式和导控式电液比例换向阀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流量大并具有全桥式位置反馈的新型电液比例换向阀--2D数字式电液比例换向阀。该阀由2D换向阀、压扭联轴器和比例电磁铁等组成。在分析该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上,对该阀进行了动态试验。实验表明:2D数字式比例换向阀频宽可达18 Hz,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CFD的液压滑阀阀芯均压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首先对液压滑阀阀芯偏心且倒锥时受到的卡紧力进行数学建模,然后介绍了3种不同形状的液压滑阀阀芯均压槽,并用Fluent软件对阀套与阀芯之间的流场进行模拟仿真.最终分析结果表明,在液压滑阀阀芯上加开均压槽虽然会导致滑阀缝隙泄漏量略有增加,但能有效减少阀芯受到的径向不平衡力,避免阀芯发生卡滞现象.  相似文献   

16.
传统电液振动台由于受伺服阀频响特性的限制,其工作频率难以提高到较高的水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2D激振阀的高频电液振动台,由于2D激振阀是一种特殊结构的转阀,通过提高2D激振阀阀芯的转速可以使电液振动台的工作频率实现大幅提高。分析了高频电液振动台的工作原理,并建立了其数学模型,为了验证理论分析以及高频电液振动台工作时的实际输出振动波形,设计了高频电液振动台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2D激振阀的电液振动台能大幅提高振动频率,振动台输出的振动频率达到800Hz,远远高于现有传统电液振动台的振动频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液比例压力流量控制轴向变量柱塞泵,利用AMESim软件建立其整体模型。对该变量泵压力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并重点考察了电液比例换向阀参数的变化对泵压力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电液比例换向阀的弹簧刚度和弹簧预紧力的设定值越大,变量泵输出压力的稳态值也越大;在避免比例换向阀的阀芯质量过小基础上,尽量减小阀芯质量,并设定适当大小的阻尼孔孔径和阀芯直径,可减小输出压力的超调量,改善变量泵的工作品质。  相似文献   

18.
高压大流量换向阀依靠阀芯的移动来实现控制执行机构的运作,合理的设计阀芯上均压槽的尺寸、槽间距与阀芯与阀套间间隙能够降低阀芯与阀套之间的卡紧力与泄漏量。基于ANSYS建立流固耦合三维求解模型,以矩形均压槽宽深比、槽间距和阀芯与阀套间间隙为设计变量,将泄漏量、卡紧力与等效应力作为响应变量,通过建立Non-Parametric Regression响应面模型,分析了设计变量对响应变量的影响。结合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实现阀芯均压槽的尺寸与分布的优化设计。当均压槽槽宽与槽深比值为0.83,槽间距为1.43 mm,阀芯与阀套间间隙为0.027 mm时,泄漏量与卡紧力能够较小,其值分别为6.05 mL·min-1和0.28 N,与优化前相比泄漏量降低了25%,卡紧力降低了36%。为阀芯均压槽的尺寸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介绍了由于2D电磁换向阀阀芯与连接板卡滞导致其出现复位的故障,详细分析了2D电磁换向阀的结构、工作原理,并找出2D电磁换向阀复位故障的产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二维电液比例换向阀动态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二维电液比例换向阀兼具直动式和导控式比例阀的功能:正常工作压力下,比例电磁铁输出的推力通过压扭联轴器使阀芯转动,阀敏感腔的压力差动变化,驱动阀芯轴向移动,与此同时阀芯反向转动,敏感腔的压力又逐渐恢复为原来的值,阀芯到达一个新的平衡位置,实现对阀芯位移的液压先导比例控制;当工作压力为零时,则由比例电磁铁直接驱动阀芯。在正常的工作过程中,压扭联轴器不仅可以实现直线-旋转运动转换,还可将比例电磁铁的驱动力放大,使其能有效、可靠地驱动阀芯转动,从而提高其比例控制性能和工作可靠性。通过2D阀的建模、动态仿真及稳定研究,弄清2D阀的关键结构和工作参数对动态特性的影响,并建立2D阀的稳定条件,为其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对2D阀试验研究,测得直动与导控两种工作状态下主要性能曲线与指标,试验表明2D电液比例换向阀不仅可以实现直动和导控的功能,而且通过先导控制可以有效克服液动力和摩擦力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证明了2D阀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