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力劈裂试验是一种高水头的压水试验,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岩体和裂隙在高内水压力下的不参透性和稳定性,以论证可否采用钢筋混凝土高压岔管,为设计提供渗透量、地应力参数 确定工程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抽水蓄能电站高压岔管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时,超高内水压力主要由围岩承担,要求围岩具备足够的自承能力,因此高压岔管位置多选择在完整的Ⅰ、Ⅱ类围岩内。但由于地质体各向异性,常出现不可预见的不良结构面构造,导致岩体局部强度降低。以深圳抽水蓄能电站高压岔管为例,通过相关岩体试验对高岔部位围岩特征进行了勘察复核,并对出现的不利结构面从工程措施上进行了针对性处理。电站运行后监测结果表明,地质勘察手段和围岩处理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地应力是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区围岩稳定性评价的重要依据。采用水压致裂法对某拟建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区和高压岔管部位展开现场地应力测试,获取测孔围岩破裂压力、瞬时关闭压力、重张压力等平面应力测试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计算岩体三维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3个测试断面最大主应力均小于10 MPa,倾角介于56.64~68.50°之间,方位角介于340.34~18.61°之间;中间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分别介于5.41~7.61 MPa、4.08~6.71 MPa,倾角值均较小;竖向应力分量与自重应力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表明地下厂房区和高压岔管区地应力场均以自重应力场为主。水压致裂法测试地应力成果规律性较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尾水岔管区域初始地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始地应力场是岩石工程数值模拟与稳定分析的必要条件,可靠的初始地应力场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前提。结合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尾水岔管区的地质条件及地应力实测资料,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该区域初始应力场进行回归反演分析,获得对应于地应力构成因素的回归系数,并得到整个工程区的岩体初始应力场,为尾水岔管区域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东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高压岔管的最大动水压力约10 MPa,采用刚性承压板变形试验方法研究了各类岩体在高压力下的变形特性。试验成果较好地反映了各类围岩的岩体变形特性,为设计提供了依据,为今后同类工程的岩体变形试验积累了经验,具有一定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高压岔管设计内水压力6.1~7.25MPa,在国内首次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为了验证设计和高压水工隧洞研究,在与高压岔管地质条件、地应力条件基本相同的现场附近,进行1:2大比尺模拟试验洞压水试验,最高试验压力达到5.90MPa,获得了大量观测资料.本文根据试验成果,对试验洞的受力变形性态、围岩渗压分布、洞体渗漏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压岔管承受高压水和高速水流冲刷,为了满足这一结构和工作特点,混凝土常采用泵送混凝土,利用其强度高的优点,但其温升高、弹性模量大,且一般是早强混凝土,容易产生温度裂缝。针对这一问题,以阳江抽水蓄能电站高压岔管为例,结合结构和材料特点,借助三维有限单元法,对高压岔管施工期的温度应力进行研究,筛选温控防裂措施。计算结果表明,高压岔管分缝长度对防裂影响显著,同时降低入仓温度,采用内部通水降温,可起到更好的温控防裂效果。高压岔管混凝土在有通水冷却措施条件下,浇筑温度控制在26℃以内,最小安全系数可达1.50以上,可作为工程现场浇筑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岩体在不同压力作用下渗透特性的变化规律。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高压岔管部位岩体专门作了钻孔高压压水试验。本文通过对试验成果的比较,得出了高压压水过程中岩体透水率值和P-Q曲线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现场高压渗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高压渗透试验是一种既可以揭示岩体在高压水作用下的渗透变形特性,又可以测定岩体的地应力、临界水力坡降等重要参数,论证是否可以建造钢筋混凝土岔管的一种综合性大型试验。本文简要介绍该试验的试验方法并总结已取得的部分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10.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钢筋混凝土岔管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丽 《水力发电》2001,1(6):41-43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分岔段采用钢筋混凝土岔管,岔管主管直径7.0米,支管直径3.2米,具有承受水头高(内水压力达6.80Mpa),PD值大(47.6MN/m),高压输水管道沿线地面坡度陡,两个水力单元紧密相邻等特点,设计中合理选择钢筋混凝土岔管位置进行体形和结构设计,并采取了必要的工程处理措施,该高压岔管投入运行一年多以来,工作状态基本正常,围岩渗透稳定性也符合高压渗透试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下称广蓄电站)二期工程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采用平底岔管的型式,以利放空排水。平底岔管的内体型比已建成的广蓄电站一期工程的非平底,对称于洞轴线时,卜型岔管更加复杂。根据广蓄电站一期工程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设计的成功经验,用边界单元法对广蓄电站二期工程高压平底岔管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分析,其成果是广蓄电站二期工程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设计的依据。经过充水放空后对广蓄电站二期工程高压平底岔管的检查,证明其设计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高压钢筋混凝土平底岔管的边界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下称广蓄电站)二期工程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采用平底岔管的型式,以利放空排水。平底岔管的内体型比已建成的广蓄电站一期工程的非平底、对称于洞轴线的卜型岔管更加复杂。根据广蓄电站一期工程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设计的成功经验,用边界元法对广蓄电站二期工程高压平底岔管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分析,其成果是广蓄电站二期工程高压钢筋混凝土平底岔管结构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岔管是输水道是重要的工程部位,运行期间结构受力复杂,为保证岔管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施工中采用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如继广州抽水蓄能电站采用无钢衬高压钢筋混凝土岔 管技术后,国内在天荒坪蓄能电站再次应用该技术并获得成功。天荒坪电站岔管承受的最大静水头为680m,并在国内首次采用9.0MPa高压进行固结灌浆。总之,该岔管的设计和施工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抽水蓄能电站水工隧洞围岩岩体在高压水反复作用下的特性变化情况,通过高压渗透试验的方法,分析在高压水作用下岩体的渗透性、临界压力、地应力变化、围岩的稳定、岩体的劈裂压力等特性,为正确设计灌浆参数提供依据。图7幅。  相似文献   

15.
大型地下钢筋混凝土岔管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明 《水利学报》2001,32(12):0008-0014
本文根据岩体和混凝土衬砌联合受力特点,系统地提出了大型地下钢筋混凝土岔管结构优化分析方法。针对岔管空间几何特征,结合三维有限元的原理,提出了采用程序分析判断,自动生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三维有限元地下钢筋混凝土岔管结构网格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只须输入几个关键的控制参数,便能自动剖分所须岔管网格,为大型地下钢筋混凝土岔管结构优化分析提供一种快速网格生成方法。根据岩体损伤开裂和弹塑性破坏特征,从岩体开挖应力扰动的塑性耗散能扩散理论和混凝土衬砌结构开裂损伤原理,提出了大型地下钢筋混凝土岔管结构型式优化的评估方法。通过对工程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能综合反应地下钢筋混凝土岔管结构型式和参数选择以及岔管所处的地质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为优化地下钢筋混凝土岔管结构合理型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岔管是输水系统最重要的工程部位.运行期间结构受力复杂,为保证岔管的施工质量,施工中采用了一系列综合措施。继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等工程采用无钢衬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技术后,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再次应用该技术并获得成功。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岔管承受的最大静水头为624 m,采用7.5 MPa高压进行固结灌浆。简单介绍惠州抽水蓄能电站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的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7.
《青海水力发电》1997,(4):28-32
通过对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高压岔管的研究,并对试验内容,量测技术,试验压力,试验数据的处理及其分析等方面的论述,说明羊湖电站岔管的设计是成功的,岔管的制造质量是可靠的,满足了设计要求,填补了国内高压厚壁岔管制造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深圳抽水蓄能电站高压岔管区洞室内水压力高,为论证深圳抽水蓄能电站高压岔管区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的可行性,进行了现场水力劈裂试验,测试裂隙岩体的抗劈裂能力和相应的P-Q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岔管围岩的劈裂压力大于1.2倍的内水压力.因此在做好防渗设计的基础上,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人民黄河》2014,(2):104-106
结合惠州抽水蓄能电站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的建设,对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钢筋混凝土岔管的布置及设计准则、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防渗灌浆等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建设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要满足抗抬理论和最小主应力准则,并合理控制高压岔管与相邻洞室的围岩渗透水力梯度,这样可以从整体上和宏观上控制、评估高压岔管的安全度。对于复杂的地质构造,通过高压灌浆技术进行工程处理,提高断层带的抗渗能力和承载能力,可满足高压岔管工程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广蓄电站钢筋混凝土衬砌岔管建设的几点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蓄电站一期和二期工程建成了两座大型地下高压钢筋混凝土衬砌岔管,填补了国内空白,本文拟就岔管建设情况,总结几眯经验教训,如岔管位置选择、岔管体形布置、岔管结构设计、岔管阻、排水工程措施以及岔管运行监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