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林  刘志刚  高强 《节能》2011,30(3):37-41
介绍玛苏莱氨法脱硫装置的结构及组成,对装置的各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氨法脱硫效率、硫酸铵的生产和消耗情况,阐述了氨法脱硫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实践证明,齐鲁石化热电厂的氨法脱硫装置运行稳定,消除了长期以来认为氨法技术不成熟的旧观念。  相似文献   

2.
《广西节能》2014,(3):28-29
正目前,国内火电企业烟气脱硫的技术有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氨法脱硫、循环硫化床脱硫、双碱法脱硫等,我厂及代运营的来宾B电厂共5套烟气脱硫装置,均采用的是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其脱硫剂为石粉。烟气脱硫装置投运以来,我们在确保烟气达标达效的前提下,一直致力寻求新技术,提  相似文献   

3.
介绍某化工厂2×150t/h锅炉氨法脱硫后(两炉一塔)气溶胶治理技术。该系统考虑氨法脱硫后气溶胶难捕集的特点,在卧式两电场湿式电除尘器进口喇叭处设置喷淋水洗除胶装置,增强对气溶胶的捕集,整体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运行维护成本低、系统增加阻力低、出口排放低,效率高,拓展了金属板式湿式电除尘器超净治理氨法脱硫后气溶胶的应用,使氨法脱硫工艺彻底摆脱气溶胶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如何提高氨法烟气脱硫装置脱硫效率的预测精度,建立了以烟气量、喷淋浆液密度、液气比、喷淋塔pH值、预洗涤塔pH值和浓缩槽pH值为输入变量,以脱硫效率为输出量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脱硫效率的预测模型,并运用这一模型对某135 MW机组氨法烟气脱硫装置的脱硫效率进行了预测评判.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比较,LS-SVM模型预测结果的最大误差只有传统模型的14%左右;LS-SVM模型所得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小于5%,完全在工程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结合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热电站烟气脱硫装置运行状况,分析烟气脱硫装置无法长周期运行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单碱法改造方案,并就方案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提出通过流程改造.通过改造,提高NaOH碱液利用率和脱硫液循环量,解决脱硫系统频繁结晶问题,实现烟气100%通过脱硫装置,确保其长周期稳定运行,同时达到烟气脱硫效率大于93%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扬子石化热电厂烟气脱硫装置采用氨法脱硫技术实现了#5~#9锅炉的烟气脱硫排放,并产出了硫酸铵,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效益。文中介绍了该脱硫装置的系统构成、特点和试运行生产情况,并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部分问题已通过分析改进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7.
《动力工程学报》2013,(3):205-209
以影响氨法烟气脱硫效率的主要参数作为输入变量,以脱硫效率作为输出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氨法烟气脱硫效率计算模型并对电厂脱硫效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采用氨法烟气脱硫效率计算模型得出的预测值与实际运行数据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4.0%,模型的平均误差为0.53%,说明该烟气脱硫效率计算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能够满足烟气脱硫效率预测的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8.
柳钢烧结厂集成氨法脱硫与中高温SCR脱硝工艺,对现有的110 m2烧结机头烟气氨法脱硫系统实施脱硫脱硝改造,改造后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国家超低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建立的填料塔氨法脱硫实验系统为例,研究了氨法脱硫的气液传质和化学反应过程,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填料塔氨法脱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吸收液pH值、液气比、初始SO2浓度和烟气流速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运行过程中,将pH值控制在5.5~6.5、液气比控制在2.0~2.7 L/m3、烟气流速控制在1.5~2.0m/s范围内较为合适;模型计算值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为氨法烟气脱硫的工艺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福祥  周国松  郑红 《节能》2007,26(8):40-42
介绍氨法烟气脱硫原理及工艺流程、经济分析,以及氨法脱硫在国内外的主要应用。氨法工艺脱硫效率高,无废水排放,除化肥硫酸铵外无废渣排放,避免了二次污染,具有循环经济特色,可以生产出硫铵化肥。辽宁地区氨来源广泛,氨法烟气脱硫技术适合在辽宁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