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W213系列催化剂在粗苯加氢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该装置对目前广泛使用的两段加氢工艺进行了改造,采用三段加氢工艺,通过在原工艺前增设预加氢反应器,用于在110℃~140℃低温下脱除苯乙烯、茚等热敏物质,可有效缓解蒸发器与换热器的结焦问题。加氢后的精制苯总硫小于0.5mg/kg,溴价在0.5g Br·100g-1,三苯收率大于99.5%。工业应用表明,W213系列催化剂不仅具有良好的加氢脱硫活性,而且芳烃收率高、抗结焦能力强、原料适应范围广。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SCB-1固相加氢催化剂在苯加氢新装置副反应器上的工业应用。经过对催化剂性能指标对比评价,SCB-1固相加氢催化剂在活性组成、尺寸、比表面积参数上与进口催化剂的参数接近,堆密度和强度指标又优于进口催化剂。通过优化工艺参数,产品质量不断得到优化,并能保证SCB-1固相加氢催化剂活性持久,延长该催化剂的运行周期至9年。通过在苯加氢装置生产中的使用,表明SCB-1固相加氢催化剂是一种机械强度高、活性好的苯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性能优于国外的同类产品,完全可以替代国外的进口催化剂。产品纯度达到99.96%,产品中苯质量分数小于10 mg/kg。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段加氢工艺对裂解C5进行加氢处理,重点研究反应温度、新鲜料稀释比、反应压力、液体空速对一段加氢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二段反应温度对加氢性能的影响。经实验室验证成功后,W214系列裂解C5加氢催化剂在河南濮阳联众实业公司10kt/a加氢装置投入工业应用,结果表明,W214系列裂解C5加氢催化剂具有活性好,抗硫能力强和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焦化粗苯加氢装置中预加氢催化剂的使用原理,分析了预加氢催化剂装填、干燥、硫化、原料指标、操作条件等因素对催化剂影响。为了提高催化剂活性和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降低工业运行成本,提出了催化剂在各操作环节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低温苯加氢装置要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宝钢苯加氢装置的建设和操作经验,低温苯加氢装置建设需要注意火炬设置、加氢催化剂选择、萃取溶剂选择、三废处理方式、工艺节能减排方式、原料中杂质控制6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工业催化》2013,(8):3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第三代RHT系列渣油加氢催化剂及应用技术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取得重大突破。经过科技人员10年的不懈努力,工业装置全系列催化剂6个周期的全面综合比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决定在渣油加氢装置第11个运转周期,两个系列反应器全部采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第三代渣油加氢催化剂,标志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渣油加氢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由苯加氢生产环已烷的主要技术路线及有关进展情况。指出,IFP 的两段加氢工艺在苯加氢生产环己烷的三大类方法中具有明显的优点,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有机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 IFP 工艺的竞争力。国产的苯加氢均相催化剂在活性和选择性方面与法国的同类催化剂 HC102水平相当,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工业催化》2009,17(5):44-44
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的汽油加氢装置二段加氢催化剂原采用国外催化剂。在催化剂达到使用周期后,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决定使用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开发的二段加氢催化剂LY-9702和LY-9802。工业应用结果表明,LY-9702和LY-9802催化剂具有低温加氢脱硫活性高和加氢稳定性能优良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袁波  宋靖 《安徽化工》2021,47(4):74-76
通过对环己烷脱氢产物苯作为原料进入苯加氢反应后的效果进行研究,对苯加氢反应的转化率、选择性和加氢催化剂活性等参数变化进行分析,发现环己烷脱氢产物苯与外购新鲜苯混合使用导致苯加氢反应转化率、选择性、催化剂活性都明显降低.分析发现,环己烷脱氢产物苯组成复杂,杂质种类多达十几种.如果将环己烷脱氢产物苯直接作为加氢反应原料使用,对苯加氢反应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环己烷脱氢产物苯必须经过精制,脱除其中的重组分杂质后才能用于苯加氢反应生产环己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苯加氢催化剂的分类,综述了均相催化剂、多相催化剂和离子液体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和生产工艺情况,其中多相催化剂可以对苯进行液相加氢和气相加氢。对苯加氢催化剂的评价和分析方法做了综述,讨论了苯加氢催化剂的加氢机理,对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方式、反应速率的控制、苯和氢吸附的形式和分类问题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A series of Ni-W catalysts supported on SBA-15 with different pore sizes were prepared by 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hydrogenation of heavy oil (distillation temperature: 320-340 °C) derived from the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process using Shengli coal in the presence of sulfided Ni-W/SBA-15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pore sizes were evaluated at 400 °C and initial H2 pressure of 5.0 MP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st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he pore size of the support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Ni/W crystallite size, hydrodenitrogenation (HDN) and hydrodearomatization (HDA) activities of coal-derived heavy oil. The larger pore could cause the Ni-W/SBA-15 to form larger Ni-W crystallite. The catalysts with largest pore in the range studied displayed highest HDN and HDA activities for upgrading of the coal-derived heavy oil.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的加氢催化剂,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考察了重质油中四组分的含量变化,烃组成、元素组成。并建立了重质油组成的分离、分析方法,对加氢重质油进行四组分分离,从而探究重质油性质在加氢过程中的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张辛铖  何林  隋红  李鑫钢 《化工进展》2022,41(7):3534-3544
重质油包水(W/O)乳液普遍存在于石油开采与加工过程中,因其高黏度、高密度、强界面稳定特性,导致重质油包水乳液分离困难,生产成本增加。为了提高重质W/O乳液的分离效率,本文探究了温度与甲苯加入量对重质油黏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上述降黏过程与脱水率之间的协同机制。采用自制的TJU-3破乳剂对重质W/O乳液进行破乳,通过调整破乳剂在乳液中的浓度和破乳温度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利用分子模拟的方法构建了重质油平均分子模型并计算了SARA四组分在不同甲苯含量的重质油中的扩散系数,分析了甲苯添加量对重质油中SARA四组分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沥青质分子和TJU-3破乳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运移过程。结果表明:重质油的黏度降低到1500mPa·s时,可实现在1h内完全破乳;黏度降低到50mPa·s时可实现在20min内完全破乳。当破乳剂在乳液中的浓度为400mg/L时,乳液的脱水率最高;破乳温度为60℃时,破乳速度最快。SARA四组分中胶质的扩散系数增大最显著,是重质油的黏度能被甲苯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TJU-3分子能够破坏沥青质界面膜,进而实现破乳。该协同机制和工艺条件可为石油工业中重质W/O乳液的低温快速破乳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催化裂化柴油(LCO)加工路线及转化技术,提出催化裂化轻、重柴油分别抽出,轻柴油加氢精制后作为产品柴油;催化重柴油(HLCO)经加氢开环后,再经催化裂化反应,将部分柴油转化为汽油和液化气.通过中试实验确定了蜡油加氢原料蜡油掺炼不同比例HLCO,对蜡油加氢反应特性及产品性质的影响.工业生产运行结果表明,蜡油加氢原料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以减三线馏分油、减三线脱蜡油和减三线蜡下油替代润滑油基础油调制凡士林原料并经高压一段串联加氢制取医药白凡士林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减三线馏分油、减三线脱蜡油和减三线蜡下油可以替代润滑油基础油调制物理性质符合产品要求的凡士林原料。减三线馏分油和减三线蜡下油等含石蜡组分在凡士林原料配方中的含量应在合理范围,含石蜡组分含量过高会影响调和物的拉丝性。在试验条件下,以减三线馏分油、减三线脱蜡油和减三线蜡下油为调和组分调制的凡士林原料,可以采用高压一段串联加氢工艺生产符合GB1790-2012医药凡士林标准的白凡士林产品。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plored free and immobilised microorganisms to degrade heavy oil. Two oil‐degrading bacterial strains (W‐1 and W‐2) were isolated from heavy oil waste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Shengli Oil Field in China. W‐1 and W‐2, identified as Rhosococcus sp. and Bacillus cereus sp., respectively, were tested for their growth behaviour and optimal growth conditions in the laboratory.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growth conditions for W‐1 and W‐2 were identified as pH of 8, temperature of 40°C, and salinity of 2% and 4%, respectively.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ffecting oil‐degrading efficiency by W‐1 and W‐2 were optimised in the media containing 0.3% heavy o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degradation and optimal growth conditions were similar, and the oil degradation rates of W‐1 and W‐2 were about 34.6% and 45.3%, respectively after 5 days. W‐1 and W‐2 capable of degrading oil was immobilised in calcium alginate gel beads containing active carbon and used for degradation of heavy oil. The heavy oil biodegradability of immobilised bacteria improved dramatical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free ones. The heavy oil biodegradation rates of immobilised W‐2 were found to be maximal at the same optimal growth conditions of pH,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as the free ones. The best biodegradation rate of immobilised W‐2 reached above 78%, which is 33% than that of the free W‐2. © 2011 Canadian Society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7.
以油浆抽提得到的重质芳烃油为原料,通过选择性加氢工艺降低其中有害的稠环芳烃(PAHs)化合物,得到的精制油为橡胶用环保芳烃油。实验分别对反应温度、压力、时间以及一段、二段加氢工艺对PAHs转化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同时运用BET及EDS对2种硫化态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结果表明,Ni-W/γ-Al2O3催化剂活性及选择性较Ni-Mo/γ-Al2O3高。实验证明:通过选择性加氢可大幅度降低重质芳烃油中PAHs质量分数,一段加氢采用Ni-W/γ-Al2O3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80℃、压力8 MPa、时间6 h的条件下,原料PAHs转化率达到46.24%;二段加氢采用Ni-Mo/γ-Al2O3催化剂,在与一段相同的反应条件下,PAHs转化率达到32.94%。经2段加氢后,产物中PAHs质量分数由起始的58.13%降到21.05%,总转化率达到63.79%,液体总收率91.72%。  相似文献   

18.
氢气是油品加氢工艺中重要的反应组分,其在石油馏分中的溶解性能是影响加氢工艺过程的关键因素。重油中氢气溶解度的数据较为匮乏,尤其是重油中沥青质组分对氢气溶解度的影响并未受到关注。采用高压搅拌釜对氢气在四种重油原料中的溶解度进行系统研究,获得了氢气在重油中溶解性能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并考察了沥青质含量对氢气溶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在相同重油原料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并且在较高温度或压力条件下,压力或温度变化对氢气溶解性能的影响更加显著。利用Aspen Plus中的Flash模块结合PR状态方程建立氢气溶解度计算模型,并进行高温条件氢气溶解度的预测,表明常规加氢条件下加拿大油砂沥青减渣中氢气溶解度与氢耗之间的矛盾极为尖锐,其脱沥青油的氢气溶解性能得到较大改善,胶质和沥青质的脱除缓解了氢气溶解和氢耗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大庆焦化柴油和重油催化轻柴油产品的安定性和对加氢装置扩能的需要,进行了FH-98型催化剂用于大庆焦化柴油和重油催化轻柴油混合油加氢精制工艺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H-98型催化剂对大庆焦化和重油催化混合柴油进行加氢精制,可以生产出0#一等品柴油,能满足加氢装置扩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莱托尔(Litol)系统加氢反应机理,提出了"氢油反应当量比"的概念,指出了要维持莱托尔系统正常运行,必须保持足够的氢油反应当量比,当粗苯原料中甲苯、二甲苯等重组分含量增加时,要相应地增加氢/油摩尔比;实践证明其既能保证莱托尔系统加氢催化剂正常运行,又能保证装置运行的经济性,解决了莱托加氢装置加氢催化剂出现早期活性下降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