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村落是农耕时代先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谐共生的产物。阳泉市平定县西郊村作为井陉古道沿线极具特色的商贸驿站型村落,其营建体现了较强的防御特点。文章剖析其整体营建中的防御格局特征发现:在实体防御层次,村落遵从了"自然防御—外围协防—村落入口—道路街巷—院落布局"的严密防御系统;在精神防卫方面,主要体现在宗教信仰、民俗文化和细部装饰方面。研究特定文化影响下的古村落营建特色,并以此作为村落未来发展的文化支撑和导向依据,是传承村落传统文化并适应当下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南窖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是农耕文化与商贸文化交融发展的传统村落。村落发展与煤炭的开采和运输紧密联系。本文在调研和查阅史料的基础上,梳理南窖村的历史沿革,探究聚落空间形态特征,分析地处山区的传统民居营建特色,揭示自然及人文因素对商贸型古村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见证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对于研究我国的历史及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和文学价值。本文以豫南大别山区毛铺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及文献查阅的方式,从空间格局、民居建筑等方面展开研究,揭示出村落空间格局及民居建筑的营建智慧,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1)
在当今社会不断加快的城市化步伐下,乡村村落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不断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在对现代乡村居民生活空间的规划改造中,不仅要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还应当着眼于乡村当地的居民生活方式、地域文化特色、生态环境现状等进行合理的建设。本文对现代乡村环境如何实现地域性特点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探讨,旨在通过乡村景观规划中的人居环境、农耕环境、精神文明三大方面探讨现代乡村规划的方式与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库"和"活化石",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传统智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揭示"道法自然"思想对传统村落营建的方法论意义,以渝东南农耕型传统村落为实证,通过对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从传统村落的选址格局、要素梳理及择居形态等方面解释其营建手法中所蕴含的顺应天道的世界观与万物平等的关系论等传统智慧。  相似文献   

6.
在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下,千百年来承载农耕文明的乡土人文景观的保护与传承现状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以苏北地区为例,同时对历史变迁的分析,对苏北地域进行地域文化要素梳理,在村落生活、民俗传承和文化营造上提出相应营建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对国内外传统村落生态营建理论及实践的总结分析,结合实地考察,从人地和谐角度对传统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思想及智慧内涵进行思考,以期以其核心智慧应对多元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需求。传统村落选址布局、资源利用与保护、防灾减灾等空间营建活动反映了古人"相地而生"的自然适应思想、"人境共融"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避险防灾"的生态安全思想,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其生态思想背后所蕴藏的智慧内涵:以协同思维指导村落空间建设;以自然过程支撑村落生命系统;以伦理秩序维持村落自然格局。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城乡建设实践,提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生态可持续营建行为准则、生态范式及价值向导。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经济、风俗习惯等因素存在密切联系,有依山傍水自给自足的“桃花源”式村落,亦有建立在宗族制度下互帮互助的血缘村落,而洛阳甘泉村则是因瓷土而聚、瓷业而续的地域性特色村落。随着社会发展,古村中传统瓷业已成历史,但村落本身仍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载体,值得研究探讨。通过实地测绘、村民访谈、文献研究等方式获取村落资料,并以此为支撑从村落与瓷业的关系着手,对村落基因、建筑特色、构造做法、旧材新用的营建智慧等进行剖析,挖掘并阐述村落的特色与价值,以期展现甘泉村可持续发展的营建思维,为其自然资源、社会价值及历史文化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的物质环境与村民生产生活行为的长期相互作用,形成了村落空间的物质秩序。同时,这种村落空间的组织结构长期影响和维持着村民的生活秩序。作为村落空间的一部分,村落公共空间表现着相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特质,是具有方向感和认同感的区域。文章以场所理论为基础,以冯家山公共空间设计营建为例,探索保持和延续村落公共空间场所精神的设计营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琼北传统村落主要居住着来自于闽、粤等地的移民后裔,这些村落在建村之始就受到闽、粤聚居文化的影响,传统村落形态表现出闽、粤形态的印记。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经济发展状况等始终影响着琼北传统村落的嬗变,并最终使琼北传统村落呈现出本地域的特点。该文从琼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入手,探析其营建模型的特征,分析了其物理、社会环境调适的策略和技术,从而总结其村落营建思想。  相似文献   

11.
陈朝晖  李方政 《工业建筑》2002,32(3):72-73,60
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 (CFRP)加固技术在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工程简便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所高等院校学术著作的数量和质量,能够直接反映出该校的学术研究水平,进一步透射出该校的教学质量,体现了"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现代办学理念。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系)教师所编著撰写的学术著作进行统计学分析,目的是从一个侧面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学术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借以找出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德国图宾根城南新区的建设规划和设计是将居住、工作、商业、文化、娱乐等多功能混合,并尊重历史,让居民充分参与设计,从而重新创造出生机勃勃的,可持效性发展的人类城市生活环境。这一作法对当代城市发展采用的功能分区式的建设原则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4.
一、南京民国建筑与规划的保存 市中心老城区保存的脉络 1.西方资本主义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空间被视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最终在空间上强迫地束缚了人们的生活。工业化所伴随的城乡移民的结果是,当资本认为人们留在城市中对它已无利可图,但又还是需要都市里的工作者,又没办法把城市人口再塞回乡村时,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加速过程中小城镇地域传统文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富国 《城市规划》2000,24(2):28-29
在城市化加速过程中 ,让目前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小城镇中获得新生 ,是全球一体化形势下地区特色、文化保护的重要内容。大范围的、多层次的地域传统文化调查、确认非常紧迫 ;富有特色和文化创新的小城镇体系建设 ,量大面广、任务艰巨。对地域传统文化的研究、摈弃、保护和创新需要政府、社会和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支持和奉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 ,结合工程顶层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叙述了先浇圈梁与后浇圈梁的施工方法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18.
在综合借鉴西方制度经济分析中(哈耶克与诺斯)两条不同的分析理路,力求从长时空探求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历史发展演变的深层内在逻辑.在对其三个主要历史发展阶段进行回顾分析后,指出制度变迁中"外生力量的内生化"是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必须在中国当前的问题语境中对两条分析理路进行适当的"反思平衡".  相似文献   

19.
赵廷祺 《工业建筑》1992,(11):46-47,63
本文主要介绍设防烈度7度的烟台煤气厂直立炉工程,在上层为中砂,下层有较厚的不排水剪c_u小于20kpa可液化淤泥质轻亚粘土的地质条件下,采用振冲碎石桩进行地基加固设计、施工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徐坚  丁宏青 《工业建筑》2003,33(5):29-32,35
从分析云南石林县阿诗玛东路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入手 ,表述城市中心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支持着多元化的繁荣城市的生活 ,更以其形体环境加强具有集体感、归属感、家园感的人性化社会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