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禹县是河南许昌烟区老产烟县之一,历年种烟八万亩左右.今年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通过连续一百五十多天的抗旱斗争,大部份烟叶生产好于去年,头茬烟预计每亩可达三百四十斤,比去年增加十五斤,留二茬烟五万一千亩,大部分长势良好,全县预计每亩可收七十斤左右.  相似文献   

2.
前言烟农在烟株成熟时打顶,通过除掉这个新陈代谢的巨大“漏洞”,获得了增产。植株对打顶的反应包括上部烟叶的增大和根系的增长,烘烤后烟叶身份和烟碱亦增加。在打顶时,烟农从植株上除去了顶生优势,以后,他得对付烟权的生长。在通常当花初现的打顶时,每一叶腋有两个烟权。有时,上部烟叶的叶腋还可能出现第三个烟杈,第一个着生在株茎上的烟权具有一个良好的分生组织,1或2个叶原基和几个不成熟烟叶。这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我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同错误路线斗,同右倾保守思想斗,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勇于实践,不断提高,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推广二茬烟,连续四年获得丰收.一九七三年全大队三百五十三亩烤烟,在普遍出现“早花”的情况下,头茬烟平均亩产三百五十斤,二百八十五亩二茬烟,平均亩产达到二百二十斤,前后两茬平均价格七角一分(其中二茬烟均价六角四分).我们培育二茬烟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4.
我们生产队去年种植的三十亩冬烤烟,遇到长期干旱和遭受霜冻,使烟株生长受到很大影响.我队干部和社员,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同心协力,抗灾夺丰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抓好后期田间管理,及时打顶摘芽,并在要作晚稻秧地的烟田留长二芽,培育好二芽烟,获得大增产,总产干烟八千三百五十斤,比去年增产一倍多.留长二芽的十三亩,平均亩产烟叶四百八十八斤,其中二造烟二百一十五斤,平均单价五角一分九,每亩收入二百五十多元.冬烤烟留长二芽,获得高产优质.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去年的晚稻是选用早熟的“团结一号”品种,晚稻收割后,冬  相似文献   

5.
田家庄生产队沿着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道路,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指示。粮食连续六年跨“纲要”,烤烟产、质量大幅度增长,夺取了粮烟双丰收。通过实践证明,地瓜、黄烟四·二间作(即四行地瓜,二行烟)好处多:(1)提高土地利用率百分之二十。(2)栽烟抢在麦收前,三秋大忙烘烤完,缓和了粮烟争劳力、争时间的矛盾。(3)烟叶生长期增长,充分利用空间,光照通气好,质量可提高。(4)早栽、早烘烤,当时气温高,耗煤少,烟叶不易挂灰。(5)早移栽,能躲避一些病虫害发生期,减轻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6.
必须种好头茬烟头茬烟是二茬烟取得优质高产的基础.头茬烟的生长好坏直接影响到二茬烟发展.实践证明;种好头茬烟首先是育苗要“早、齐、细”,要比过去提早两个节令播种,用点播板使每棵苗间距两寸半见方,生长整齐一致,整畦要细,采用“滚龙式三铺底”,塑料薄膜复盖方法,达到苗早、苗齐、苗壮. 移栽要求“一早四带一碗水”即早移栽、带水、带肥、带土、带药、栽后浇一碗水.保证早暖苗,大田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禹县地处浅山区,山、岗、平各占三分之一,颍河从西北到东南穿流全境。全县二十一个公社,六百多个大队,五千多个生产队,八十五万人,一百二十一万亩耕地,粮食作物主要产小麦玉米和红薯,经济作物主要是烟叶和棉花。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同全国各地一样,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群众运动正在深入发展,形势一派大好。粮食生产连续二年上纲要,今年小麦又夺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平均亩产三百零三斤,比去年增产六十斤,一季完成全年征购任务。全县烟叶生产,在县委提出“学理论,抓路线,学董庄,带全县”的口号推动下,九万一千多亩烤烟大多数烟田好于去年,预计亩产四百多斤。群众兴奋地说:“今年的烟叶生产有两个特点,一是少见的早,二是少见的好。”  相似文献   

8.
一、壮苗标准与育苗要求烟区的群众说:“苗好一丘,烟好一片”,“苗好一半收”,说明烟苗健壮与否,直接影响到移栽后成活率的高低和成长的好坏,影响到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培育壮苗是夺取烤烟优质稳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县董庄大队第十二生产队,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对第五队创造的“环剥促芽留二茬烟的方法,进一步作了大田对比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试验是在土、肥、水、种和栽培、管理等条件完全相同的烟田里进行的.品种是“六○○七”. 环剥于7月21日进行,这时每株烟平均剩下烟叶八片.8月2日对照区的头茬  相似文献   

10.
“大培土防病增产”.这是我县增福庙公社董庄大队在认真学习推广禹县董庄环剥经验之后,对二茬烟创高产的又一体会. 我县培植二茬烟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对二茬烟的培土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们大队有八个生产队,三百六十三户,一千九百多人,三千零六十亩耕地.一九七一年以来,连年超额完成粮食烟叶上交任务,四年共向国家交售六十七万多斤粮食,六十一万多斤烟叶.一九七二年我们学习乔庄经验,结合本地区的条件,开展技术革命,首先在“早”字上下功夫,育苗、移栽、收烤等关键措施都提前十至十五天进行.其中有三个生产队做得较好,烤烟亩产达到四百斤以上,均价超过了七角.七三年我们大队烟叶亩产四百七十八斤,均价七角七分,有三个生产队超过八角,取得了粮烟生产的丰收.  相似文献   

12.
许昌地区的烤烟种子工作,多年来经过群选群育、评定推广,对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和轻工、外贸的需要来看,差距还很大,任务还很重。解放初期,许昌地区烤烟品种“多、乱、杂”现象严重。那时,甚至一块烟地往往也有几个品种混杂种植。加上栽培方法落后,直播种植,烤烟要在雨季生长和采收,受黑胫病和雨涝危害十分严重,产低质次,极不保收。一般亩产在120—150斤之间,重灾年尚不足百斤。  相似文献   

13.
烟套烟,这是我县广大烟农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毛主席的《实践论》总结出来的烟时优质高产的又一新的栽培方法.去年我县烟套烟八千五百四十五亩.预计烟套烟中的付行烟,头茬每亩可收烟一百斤,二茬每亩可收烟六十斤.仅烟套烟中的付行烟,全县将增产烟叶一百万斤以上.坡胡公社水么河大队第二生产队十八亩烟套烟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三百一十四斤.和尚桥公社贾庄三队和增福庙公社董庄六队,在肥力较差的土地上,烟套烟收了五茬,亩产超过一千一百斤,均价达八角以上.更可喜的是,老城公社台庙一队和增福庙公社董庄二队的烟套烟不仅高产千斤,而且付行烟中还出现了上等烟.董庄  相似文献   

14.
抓主要矛盾,变“三争”为“三促”“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是农业生产的根本方针。以粮带烟,以烟促粮,实现粮、烟双增产,是发展白肋烟生产的正确方向。前几年烟叶生产上不去,原因在那里?通过调查访问,发现干部和社员群众主要是怕发展了烟叶,影响了粮食生产,粮烟争地是白肋烟生产上的主要矛盾,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长葛县后河公社王买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批修整风为纲,狠抓路线教育,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反复实践,掌握规律,二茬烟连续三年获得丰收。一九七二年40亩二茬烟平均单产209斤,均价0.60元,包括头茬烟平均亩产达到608斤,均价达到0.67元,亩产值407元,粮食亩产858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推动下,我社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了董庄五队“环剥”培育二茬烟、产量过千斤的先进经验,逐步掌握了头茬二茬烟叶的栽培管理,使烤烟的产量和质量有了普遍的提高.可是,七五年却出现了新问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黔西县广大干部和贫下中农,认真落实“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学习和运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粮烟关系,在生产实践中,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逐步摸索和掌握了粮烟生产规律,创造了麦烟套种,改晚烟为早烟的新耕作制度,粮烟连年获得丰收. 黔西县自一九七一年以来,逐步推行麦烟套种,早烟比重逐年增多,烟叶产量和质量随之提高.一九七二年种烟四万二千亩.早烟二万三千亩,其中麦烟套种八千七百亩.栽  相似文献   

18.
代县是山西省重点产烟县之一。代县烟叶,含糖高、香味浓、燃性好,解放前畅销内蒙,誉满“口外”,近年,又因该烟有“云烟”风味,被省卷烟厂列为主料。峨口、新高是代县烟的集中产区,年产烟叶50~60万斤,占全县烟叶总产的80~90%,所以,峨口、新高烟叶的丰欠,决定全县烟叶的增减。但峨口、新高地区耕地狭窄,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分别只有1.1亩和2.3亩。既要烟叶增产,又要保住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9.
襄城县孙祠堂乡刘楼村的烤烟技术员贾修德,85年种 NC89一亩三分。地块土质很好,烟田行距3尺,株距1.5尺,起埂移栽,每亩1333棵。栽烟前亩施饼肥50斤,钾肥50斤,粗肥三方,烟株长势很好。大田期早打顶,每株留叶25片左右,勤抹杈,早防病。烟株落黄成熟一致。 7月25日已收烤四炕,共179杆,卖烟叶243斤,中二烟49斤,收入328.34元,均价1.35元,其中第四炕收烤30杆,卖烟54斤,中二烟24斤,收入84.9元,均价1.57元。中三级烟叶颜色深,叶片厚,单叶重5.7克。 85年烟叶烤得好,主要抓了以下措施: 1、适熟采收在全部平顶后开始采收第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川县东风公社海浒大队正确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狠抓烟油配套,以油保烟,以烟促粮,以粮带烟,实现烤烟优质高产,夺取粮、烟、油三丰收取得了一定经验. 在文化大革命以前,该大队对以油保烟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重粮轻烟.把大部分油枯用在马铃薯和水稻上,而将大部分化肥用于烤烟,结果烤烟产低质次,平均亩产二、三百斤,上等烟很少:粮、油产量也不高.一九六四年第九生产队有四亩烟田每亩施硝酸铵60斤、油枯110斤,亩产烟叶400斤,上等烟占10%.另有3.6亩施硝酸铵14斤,油枯110斤,亩产烟叶500斤,上等烟30%,枯烟仅占5%.这说明多施氮素化肥效果并不好,相反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