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介绍了基于FPGA实现全数字化DVB-S系统发射端的实现原理和具体方法,其中主要包括信道编码、基带成形和数字QPSK调制,系统采用的数字QPSK调制技术,改变了以往因采用模拟技术进行QPSK调制而导致系统一致性和稳定性差的缺点,还给出了FPGA实验系统组成以及利用矢量分析仪测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一种可适用于卫星通信的可编程数字调制解调器的设计实现方法,并采用FPGA具体实现验证。文中介绍了全数字调制解调器设计的基本原理、总体结构,并重点分析和讨论了以ASIC实现可变参数全数字调制解调的关键技术。该调制解调器具有多项可编程参数,通过其编程接口设置不同的参数,可适用于多速率数据传输,适合于各种信道限带性能要求(即滚降系数α)的传输系统,满足卫星通信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一种参数可变的BPSK/QPSK数字突发调制器的ASIC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给出了一种参数可变的BPSK/QPSK数字突发调制器的ASIC实现方法,并采用FPGA具体实现验证。文中介绍了全数字调制器ASIC实现的基本原理、总体结构,重点分析和讨论了成形、内插等技术的实现方法。该调制器具有多项可变参数,通过其可编程接口设置不同的参数,可适用于2k~2M符号速率范围内的多速率数据传输,适合于各种信道限带性能要求(即滚降系数α)的传输系统,具有很高的杂散抑制比(第一旁瓣低于-40dB,杂散抑制大于60dB,可适用于卫星通信),同时支持 1/2卷积编码、差分编码、突发/连续等多种调制选项,是一种通用的高性能全数字调制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QPSK调制器的FPGA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松  彭大芹 《电子测试》2009,(11):35-38
首先介绍QPSK调制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全数字QPSK调制方案。本文重点介绍了QPSK数字调制系统各个子模块的设计思路和流程,并对QuartusⅡ软件进行简单介绍,通过QuartusII软件对各子模块和顶层文件进行综合和仿真,最后在基于stratixⅡ系列芯片EP2S30F672C5的PCB板上证验了本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现代通信系统中调制解调技术全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和FPGA的广泛应用,文章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采用过零脉宽检测方法、以FPGA为硬件载体的全数字QPSK解调器实现方案,并通过软件仿真和硬件测试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无人电力设备监控的直扩序列无线通讯发射机.在FPGA中首先对数据进行编码、成帧,然后用伪随机m序列对基带数字信号进行数字调制以完成数字扩频.扩频后的数字信号对射频载波直接进行QPSK调制,然后送到天线发射出去.实...  相似文献   

7.
π/4QPSK在移动卫星通信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根据移动卫星通信信道存在着各种衰落和频带受限(文中称为带限)及非线性同时存在的特点,讨论了π/4移相四相键控QPSK数字调制解调技术在移动卫星通信中应用情况,并将其与QPSK方式进行了简单的比较。继而又进一步分析了π/4移相QPSK的性能。从而得出在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中采用π/4移相QPSK调制方式要优于简单的QPSK调制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 S波段 QPSK调制放大模块。该部件采用了新的装配工艺 ,体积小 ,可靠性高 ,适用于卫星通信。另外 ,该模块在射频直接调相的基础上加入了放大单元 ,实现了信号调制后无损耗 ,为优化系统构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王江  王一民 《半导体情报》2001,38(1):42-43,47
介绍一种S波段QPSK调制放大模块。该部件采用了新的装配工艺,体积小,可靠性高,适用于卫星通信。另外,该模块在射频直接调相的基础上加入了放大单元,实现了信号调制后无损耗。为优化系统构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全数字调制器的原理,利用高速数模转换器AD9735、Xilinx FPGA和低压差分频率合成器等逻辑器件实现了直接70 MHz中频全数字调制器.该调制器通过在线可编程接口设置不同参数,可适用于100 bit/s~4 Mbit/s符号速率范围内的多速率数据传输,同时支持信道编码,如卷积编码、RS编码和交织等;调制方式可选,如BPSK、QPSK、UQPSK及单载波模式;扩频和编码均可控,是一种通用的高性能全数字调制器.  相似文献   

11.
卫星信号全数字解调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数字解调是当前数字传输领域的应用热点。本文首先对全数字解调器的概念和特点、载波和定量同步算法进行了概述,然后针对一种QPSK调制方式的卫星信号,设计并实现了零中频结构的全数字解调器。  相似文献   

12.
在CDMA2000系统中,信道是经过QPSK四相扩频正交调制传输的,数字中频与模拟中频相比能产生严格的幅相平衡正交信号,处理时能保证有严格的线性相位,为此介绍了CDMA2000系统数字中频调制解调实现的方案,对其中抗混叠滤波器,数字频率合成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最后给出了用基于高密度逻辑门电路可编程集成片编辑器(FPGA Compiler)实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高亮  宋茂忠 《电子科技》2014,27(3):95-98
为研制北斗卫星导航模拟信号源,设计实现了北斗QPSK信号调制器。文中在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1频段信号的正交相移键控调制信号的基础上,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思想,在FPGA 硬件平台上实现了QPSK信号调制器,通过功率谱测试,QPSK解调和简单串口信息传输,验证了调制解调硬件单元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田上成  王可人  金虎 《信号处理》2011,27(2):271-275
通信信号的调制样式识别在非协作通信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针对卫星通信中调制方式不断向高阶发展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针对常用数字调相信号调制方式自动识别的算法。本文首先给出了卫星通信中数字调相信号的函数模型,介绍了不同调制样式的特点,给出了不同调相信号的星座图。在调制样式识别的研究中,六阶及更高阶的累积量很少用到,本文利用调制信号的八阶累积量和四阶累积量特征的关系,提取出信号的特征呢高参数,对QPSK、8PSK和{16APSK、32APSK}信号进行了区分,证明四阶以上累积量也可以为信号特征提供有用信息。然后通过对高阶APSK信号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一种快速收敛且有效的遗传算法,进行实数编码、交叉等操作,计算出采样信号信号平方幅度比,提取出APSK信号的统计特征参数,从而对{16APSK、32APSK}信号进行区分。这种算法对信号的相位偏差具有不变性,同时可抑制加性高斯噪声,特征参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与其它识别算法比较,它具有稳健、应用广泛、实时性强的特性。通过计算机仿真表明,在给定的数据长度和中等信噪比条件下,可得到很高的识别率(>96%)。   相似文献   

15.
卫星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偏移正交相移键控(OQPSK:Offset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是在QPSK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恒包络调制技术。本文在详细介绍OQPSK调制技术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OQPSK调制技术的频谱特性及其在卫星通信中的优势,结果表明:OQPSK调制技术有良好的频谱效率、功率效率和抗非线性特性,非常适合卫星通信信道。  相似文献   

16.
在对数字电视DVB标准的MPEG-2传输流采用差错控制技术时是以字节为单位并行处理的。研制开发的某QPSK调制解调数字通信系统只能输入输出串行数字信号,当用其传输使用DVB SSI或PDH接口加有RS前向纠错编码的串行MPEG-2传输流时可以参考DVB标准设计串行卷积交织与解交织器,整个设计在FP-GA中具体实现。经实验验证,使用设计的卷积交织与解交织器与未使用相比QPSK数字通信系统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兰枫  韩婷  郭精忠 《半导体光电》2020,41(6):884-888
空间激光通信调制技术以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为主,单一通信终端只能适应特定的调制格式,灵活性较差,存在星间链路组网应用的局限性。文章基于数字处理的光调制技术,采用LiNbO3晶体正交相位调制器,结合闭环偏压控制算法,实现了光调制格式、调制速率可变的星载光调制器,并针对空间应用对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方式进行了优化,最大化光纤放大器效率。该技术硬件实现了625Mb/s~5Gb/s通信速率分档可调,OOK,BPSK和QPSK调制格式可变,发射EVM优于9%,实际引入灵敏度损耗小于1dB。该调制器已经完成所有空间环境试验,可广泛适用于各种体制的激光通信终端,进行星地、星间激光通信建链。同时,该调制器具备模拟调制的功能,可实现星间微波光子信号的透明转发。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lete single-chip universal digital satellite receiver supporting all current DBS system standards. The mixed-signal device accepts a modulated data stream at up to 90 Mbps and delivers a demodulated, error-corrected output data stream. The IC features an analog front end with 480-MHz intermediate frequency downconversion and dual 8-bit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 an all-digital BPSK/QPSK/OQPSK variable-rate receiver supporting 1-45 MBaud operation with phase/frequency recovery, variable-rate digital filters, square-root Nyquist matched filters, acquisition and tracking loops, and a DVB/DSS/DigiCipher I/II-compliant concatenated Viterbi/Reed-Solomon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decoder with on-chip deinterleaver RAM. All required clocks are generated on chip from a single reference crystal. The chip contains 1.2 million transistors in a die area of 22 mm2 and was implemented in a single-poly 0.35-μm CMOS process with four layers of metal  相似文献   

19.
The uplink channel from a terminal to a regenerative satellite repeater is considered in which a digital transmultiplexer (TMUX) is used as a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access (FDMA) to time-division-multiplexed (TDM) converter for group demodulation. Linear modulation techniques were considered to determine which would make the most efficient use of this on-board processing (OBP) satellite system. The modulation techniques examined were 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 (QPSK), π/4-QPSK, and offset QPSK (OQPSK), all with Nyquist pulse shaping, and minimum-phase keying (MSK). The search for the optimum linear modulation technique took into account the performance criteria of power efficiency, bandwidth efficiency, and especially the complexity of the TMUX algorithm for O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