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陈绪春 《包装工程》2019,40(10):83-87
目的通过对现代线装书籍封面设计主要构成元素审美变化的阐述,认识到线装书籍封面设计是在现代设计手段和思维及人们阅读方式多样性的影响下而不断变化的。总结现代线装书籍封面设计审美的主要变化,为现代线装书籍封面设计理清设计思路,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理论和实例分析。以设计元素点、线、面为基础,通过这些设计元素在现代线装书籍封面设计中的位置及位置本身的变化、数量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形态的变化来分析中国现代线装书籍封面与传统线装书籍封面在设计审美上所发生的改变。结论现代线装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变化是由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受众阅读方式选择的多元化所造成的变革结果。  相似文献   

2.
书籍的封面除具有保护书籍的功能之外,主要是通过其艺术形象来体现书籍的主题,反映其内在精神.它影响着读者对图书的认知和毁誉.色彩作为封面的视觉元素之一,常常先于图文拨动读者思想感情的琴弦.它与书籍的内容、性质、写作风格密切关联.本文通过色彩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作用来探讨合理运用色彩,使其与立意、文字,构图和谐统一,以便充分发挥色彩在封面设计中的视觉效应,引起读者的深刻共鸣.  相似文献   

3.
民国前期的书籍封面设计家广泛分布在各个不同领域,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学识修养在书籍封面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书籍封面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价值。正是由于他们的参与,书籍封面的设计语言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开创出属于中国现代书籍封面设计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在书籍设计中,封面设计绝大多数是与图像相结合的,通过不同的图形延伸出不同的内涵。书籍封面图像往往影响着读者对书籍整体价值的评价,文章从书籍封面中图像的艺术特征、书籍封面设计中图像的表现形式、图像作为书籍封面视觉语言的意义三方面入手,研究了图案对书籍封面设计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揭示了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变迁,展望了基于图像学的书籍封面设计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5.
王宏香 《包装工程》2013,34(24):25-27,45
通过分析了汉字图形化、装饰化、简约化、融合化的创作方法,对封面设计中汉字的创意形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剖析了汉字创意设计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表明了创意汉字作为书籍封面设计的元素,不仅提升了书籍的文化品位,还使汉字的美得到了传承。  相似文献   

6.
封面对大学生购书兴趣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远芬 《包装工程》2007,28(4):157-158
为分析书籍封面对大学生购书兴趣是否有影响,随机选择了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选取一些书籍,对其封面的吸引力划分等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发现书籍封面对吸引大学生读者的购买兴趣具有明显影响,文学类书籍比专业类书籍更明显;同时,对针对大学生的书籍封面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建 《包装世界》2021,(3):22-23
封面设计是人们了解书籍的窗口,更是设计者的能力体现.设计师通过丰富的形象和精湛的技艺,将封面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能够通过封面初步感知书籍的内容和特点.可见,精美的书籍封面设计与高超的印刷工艺能够让图书获得更多的青睐.笔者从书籍封面的设计与印刷工艺角度出发,对提升书籍制作工艺的方式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书籍设计中图像体现出的视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设计日益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和必要手段之一.书籍装帧发展到现在已经称作书籍设计了,这是因为它已从单纯的封面设计发展为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书籍作为商品,具有宣传功能,是通过封面上的图像、文字、版面、色彩搭配将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传达给大众;同时,书是文化产品,一个流动的美术馆,所以有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9.
陈虹杉 《包装工程》2013,34(12):105-107
分析了影视封面的图形图像元素,并结合影视作品封面海报,从图案、文字、色彩搭配进行设计论述,总结了封面设计的内在规律,探讨了影视作品封面的美学原理运用。提出了通过借代手法使封面设计更具有创意性;运用不同图形进行组合使封面设计的表达含义更加丰富;以及对图案进行夸张变形、创意联想等方法对封面设计进行创意研究。  相似文献   

10.
董岳 《包装工程》2022,43(4):302-313
目的 以近5年(2015—2019年)《Cell》期刊的124幅封面为研究对象,分析设计形象的表现方式,探讨设计规范和模式,总结设计方法和思路,为国内科技期刊和人文类期刊封面设计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从设计学的视野,结合几何学、图像学等,对封面设计中图像素材应用与研究主题、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与文化传播、几何比例黄金分割与理性美,以及色彩美、艺术美、科学美的融合等进行阐释和分析,探究近5年期刊封面设计理念与设计审美。结论 《Cell》期刊封面设计将研究主题通过视觉元素反应,运用多种设计手法、设计素材,形成与生物科学主题相关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遵循4类黄金分割法则的规范下,向读者呈现出具备色彩美、艺术美、科学美的设计封面,给国内学术期刊的封面设计带来启示和裨益。  相似文献   

11.
徐军 《包装工程》2016,37(16):161-164
目的在现代酒包装设计中结合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使两者得到完美结合。方法分析中国书画元素,并结合现代酒包装设计的特点,解读笔墨、线条等元素的运用。结论现代酒包装设计中不仅要充分运用书画元素展现中国特色,而且还应在酒包装设计的文化定位中运用中国书画艺术的审美"气韵",同时将中国书画艺术的表现语言运用在酒包装设计的形式上,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韵味的酒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书画艺术在商品包装意境创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俞大丽 《包装工程》2016,37(16):153-156
目的探讨将中国画追求"意境"的创作理念运用到产品的包装设计当中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对一些成功的包装案例进行解析,结合相关的文献对中国书画艺术中最典型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只有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商品包装结合,才能使包装做到神形兼备,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包装更加高层面的需求,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且是一种设计文化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传统视觉元素在目前设计中的价值为出发点,从艺术元素的视觉表现的切入点和视觉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论述了传统视觉元素在设计中是如何传承的。同时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和传统图形等视觉元素所特有的气韵、意境和内涵的理解,分析了它们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具体呈现和应用,从而找到现代书籍设计与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相结合的最佳契合点和最佳表达方式。继而提出书籍设计的必由之路是将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和现代人的审美欣赏习惯进行融合创新,并注重设计的内在涵蓄。  相似文献   

14.
王春涛  开卫菊 《包装工程》2017,38(22):80-83
目的运用"简意风格"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结合高度概括的水墨设计语言,将水墨元素应用在书籍设计中,为书籍创作探索新的思路。方法通过阐述"简意风格"设计方法和功能,探讨书籍设计中的传统水墨元素的创新应用。结论利用精简概括的水墨设计语言为现代书籍设计营造出意境丰富、版式简洁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优秀书籍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5.
刘青 《包装工程》2017,38(12):244-247
目的研究运用古籍元素进行创意衍生品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方法从创意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古籍元素与创意衍生品设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论述古籍元素在创意衍生品设计中的转化方法和原则,最后阐述了利用古籍元素进行创意衍生品设计的意义。结论古籍元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其融入到创意衍生品设计活动中,对于古籍文化传承、特色文创产品构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汪哲皞  吴佳芳 《包装工程》2021,42(22):352-358
目的 通过对近代中国商标的设计手法、形态特征及文化表达进行分析,探究民间美术字在近代中国商标设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深刻影响.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与比较研究,阐明民间美术字的基本造型手法与文化特征,并从多个方面探究其与近代中国商标设计间的关联性与传承性.结论 民间美术字因其创作目的、造型手法,以及对文化经济活动的高度参与性,使其在近代中国商标设计出现之初,便从审美趣味、设计思维、造型手法等方面对这一时期的商标设计产生了重要作用与深刻影响.在传统与现代交融、激荡的社会环境中,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近代中国商标设计作品,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与传统文化和民间审美紧密结合的形式语言与设计风格,开创了利用汉字设计商标的新方法与新风格.  相似文献   

17.
民国书刊封面设计文化中的"传统"与"西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明刚 《包装工程》2011,32(4):87-90
以民国时期我国本土书刊装帧设计中西文化交融为启示,分析了民国书刊封面装帧的主要题材为文字与图文并茂,归纳了其从呈现传统本土装帧形式逐步演变成中西结合的现代装帧形式,进而分析了其设计文化内涵表现出浓郁的现代艺术气息;提出了民国书刊封面设计的审美表现:传统审美体验表现为体舒与神怡相携,西艺之美表现为抽象艺术与构成主义相合;进一步诠释了中西杂糅影响下书刊装饰设计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刘变琴  刘卓 《包装工程》2018,39(10):260-262
探究和分析平面设计中意境的营造方式,认识意境营造对于平面作品内涵和艺术形象的重要意义。基于意境的内涵分析其在平面设计中的界定及作用,结合实例探讨其在标志设计、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总结出标志设计中"艺术夸张、融汇传统、空间构成"的意境营造方式;招贴设计中"整体环境的协调、象征寓意的创新、空白空间的营造"的意境营造方式和书籍设计中"封面和封底的寓意、插图和内页的互补、材料和风格的统一"的意境营造方式。因此,在平面设计中进行合理的意境营造,能够为设计作品增添文化寓意,凸显精神内涵,提升整体的艺术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康乐 《包装工程》2018,39(12):245-248
目的探究民族文化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方向及实践。方法基于丰富而广泛的民族文化资源,从中选取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传统纹样、传统绘画及书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对云纹、龙凤纹、工笔画、木版画和书法等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总结相关的设计策略,并借助具体的相关设计案例展开深入的分析与展望,指出要想使陶瓷装饰艺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席之地,必须进行继承性创新,丰富其文化底蕴和民族特性。结论将民族文化元素与陶瓷装饰艺术相结合,能够构成新的视觉意义,在丰富陶瓷装饰形式和内涵的基础上,实现美的艺术效果,既给人以愉悦的感官体验,又能够很好地传承与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从而促成两者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