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其独特的生长代谢过程使茯砖茶具有了降脂等各种保健功能.对冠突散囊菌进行液体发酵培养,用乙酸乙酯从液体发酵物中分离提取降脂类物质.以99.8%纯度的降脂类物质-洛伐他汀作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发酵物中降脂类物质,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液体发酵物中含有降脂类物质-洛伐他汀.  相似文献   

2.
金花散茶是基于茯砖茶加工工艺开发的一种新型黑茶,其和传统茯砖茶相比具有金花菌含量高,口感与保健功效更佳的特点.以金花散茶作为原料,通过对比不同浸提条件下所制备茶饮料的色泽、香气和光密度,以探讨金花散茶饮料最佳提取工艺;另外研究了单宁酸、六偏磷酸钠和硅藻土三种试剂的使用对茶汤澄清度的影响;以及巴氏灭菌、微波灭菌与蒸汽灭菌方法对茶饮料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时间20 min,浸提茶水比1:80,浸提温度90℃;添加六偏磷酸钠澄清效果最佳;最佳灭菌方法为高压蒸汽灭菌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茯砖茶发花过程的不同阶段微生物及茶叶主要功效成分变化,试验在不同的接种环节进行人工接种,从发花初期(4d)开始,每两天取样一次,进行剖面观察,活菌计数,同时,对茶多酚、氨基酸、茶多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压制前这一环节接种能显著提高冠突散囊菌数量,促进发花,缩短发花周期.茯砖茶发花过程中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降低趋势,茶多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该质量指标的变化均与发花过程中微生物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4.
渥堆是茯茶加工过程中关键的工序之一,其对茯茶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开展毛茶水分含量、渥堆温度、渥堆时间等渥堆工艺中关键因素对黑毛茶主要功效成分影响的研究;进而分析黑毛茶功效成分与"金花菌"数量的相关性,以探究渥堆条件对散茶"发花"的作用.结果表明,毛茶水分含量对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最大.随着毛茶水分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下降,咖啡碱含量上升.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随渥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增加.渥堆温度的升高会提高游离氨基酸、茶多酚与可溶性糖含量,渥堆温度升高至55℃,茶多酚与可溶性糖含量会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含量与冠突散囊菌数量呈显著性正相关,极可能对后续发花工艺产生影响.本研究揭示了渥堆条件对黑毛茶中主要功效成分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茯茶加工工艺,提高茯茶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茯茶是黑茶精加工的一种,具有消食健胃、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在茯茶制备工艺过程中,通过人工接种"发酵剂",可明显提高茯茶的"发花"效率、缩短"发花"周期.从陕西泾阳茯茶中分离出一株"金花菌",具有开发为茯茶"发酵剂"的潜质.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其为散囊菌属真菌,命名为Eurotium sp.JW043,并对适于其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蔗糖和酵母浸膏分别作为碳源和氮源.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探讨最适合该菌株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适于该菌株孢子产生的培养基组成为每100mL培养基中含蔗糖5.0g、酵母浸膏1.5g、硫酸镁0.5g和磷酸氢二钾0.1g;适于该菌株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每100mL培养基中含有蔗糖7.5g、酵母浸膏1.5g、硫酸镁0.5g和磷酸氢二钾0.1g.对进一步开发菌株Eurotium sp.JW043为茯茶新型发酵剂,进而提高茯茶"发花"效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富金花茯茶水提物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功效.采用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富金花茯茶低剂量组、富金花茯茶高剂量组、黑毛茶低剂量组、黑毛茶高剂量组6个组,另选10只健康小鼠作为空白组.每4 d记录小鼠体重及进食量,每6 d断尾检测空腹血糖值.末次灌胃后禁食16 h,断尾检测空腹血糖值;并摘眼球取血,离心取上清按照试剂盒方法测定血清中TC、TG、HDL、LDL含量.结果表明,富金花茯茶、黑毛茶水提取均能缓解糖尿病小鼠消瘦和多食多尿的症状.富金花茯茶与黑毛茶均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值(P〈0.05),其中富金花茯茶高剂量组小鼠血糖值明显低于黑毛茶高剂量组(P〈0.05);且两组提取物均能降低小鼠血清中TC、TG、HDL浓度,对LDL和肝体比基本无影响.综上所述,富金花茯茶的降糖功效要明显优于原料黑毛茶.  相似文献   

7.
银耳软糖是在凝胶软糖基础上,添加具有滋补和保健功能的银耳碎片制成的。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影响银耳软糖品质的几个因素,及其各自不同用量水平下软糖品质状态情况,通过正交试验寻找出银耳软糖的最佳配方和完善的工艺及条件。  相似文献   

8.
从陕西茯茶中分离纯化得到6株"金花菌",以冠突散囊菌标准菌株为对比,提取7株菌的DNA,以真菌通用引物ITS1及ITS4扩增提取得到的基因,PCR产物经凝胶电泳纯化后进行基因测序,并对测定的ITS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的6株菌与标准菌株ITS区域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根据ITS序列,分离纯化的6株菌可能为针刺曲霉(Aspergillus spiculosus)、阿姆斯特丹曲霉(Aspergillus amstelodami)、谢瓦曲霉(Aspergillus chevalieri).  相似文献   

9.
为了精确并深入了解溶解氧对活性污泥中硝化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在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富集的硝化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方法考察不同溶解氧富集硝化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的特性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包含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的硝化活性污泥,低溶解氧可以引起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而高溶解氧则更利于硝化功能菌(Proteobacteria菌门的Nitrosomonas菌属、Nitrospirae菌门的Nitrospira菌属)的富集;对于仅包含亚硝酸氧化菌的硝化活性污泥,溶解氧对活性污泥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大,其中Nitrospirae菌门的Nitrospira菌属更适合低溶解氧条件.另外,不同溶解氧条件同样引起了硝化活性污泥中非硝化功能微生物(Bacteriodetes菌门、Chloroflexi菌门、Acidobacteria菌门、Anerolineaceae菌属、Dokdonella菌属、Ferruinibacter菌属等)的菌群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发茶树花资源,充分发挥茶树花对人体的保健功能,研究了白酒与茶树花一起泡制茶花保健酒的酿制工艺,比较了不同茶树品种的茶花和不同酒精浓度的基酒对茶花保健酒质量的影响,初步确定了茶花保健酒的加工工艺及主要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利用福鼎大白种的茶花泡制的保健酒品质最好;基酒酒精浓度在20°和30°的品质较好,酒精浓度高于50°的质量较差;泡制时间一般在90~120 d;茶花保健酒的酿制工艺为:茶花干制—基酒调制—酿制—过滤—装瓶;茶树鲜花可以直接和白酒泡制茶花保健酒,方法简单、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开发茶树花资源,充分发挥茶树花对人体的保健功能,研究了白酒与茶树花一起泡制茶花保健酒的酿制工艺,比较了不同茶树品种的茶花和不同酒精浓度的基酒对茶花保健酒质量的影响,初步确定了茶花保健酒的加工工艺及主要技术参数. 结果表明:利用福鼎大白种的茶花泡制的保健酒品质最好;基酒酒精浓度在20°和30°的品质较好,酒精浓度高于50°的质量较差;泡制时间一般在90~120 d;茶花保健酒的酿制工艺为:茶花干制—基酒调制—酿制—过滤—装瓶;茶树鲜花可以直接和白酒泡制茶花保健酒,方法简单、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绿茶品质及其审评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茶品质是绿茶质量监控最主要的对象之一,绿茶品质评审的五要素为色、香、味、形和叶底.对绿茶品质审评的感官评定优点突出,但缺点是比较主观;理化方法则只能实现对绿茶单一成分的检测,不能达到品质综合评定的目的;智能感官评审和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将标示绿茶滋味和香气特征的量值与绿茶品质相对应,具有科学客观和直观等优点,不仅可作为未来对绿茶分等定级的潜在分析手段,而且可为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检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网络制造中的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导地位,许多企业正在积极探索质量管理的新路.尽早研究网络化制造中的质量保证体系的特征及实施方案对网络化制造中的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论述了网络制造的作用,指出标准化问题仍是建立网络化制造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关键问题,对如何在网络化制造系统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茶叶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茶叶中所含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影响,茶饮料和17种茶叶保健食品的制作方法,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的方法及其这些产品的用途,讨论了对云南经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四川茶叶是四川主要出口土特产品之一,最近一些年四川茶叶出口分额呈下降趋势。四川茶叶出口中存在生产水平较低,质量不能适应消费新需求;国际市场茶叶产品质量要求趋严,绿色壁垒不断出现;品牌建设跟不上市场需要产品单一,与市场不对路;四川茶叶生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四川茶叶出口发展应从茶叶生产的源头抓起,将农、工贸相结合,转变观念,加强四川茶叶的品牌建设,从而扩大四川茶叶的出口。  相似文献   

16.
明前茶是绿茶中最受追捧的一类,在人们的消费行为当中,起作用的不仅是明前茶的质量.更主要的是从汉晋至明清,历朝历代逐渐附着在明前茶上的各种符号。这些符号包括保健、神异、风雅、养廉、敬神、尊上、奢华等。直至明朝,朱元璋罢贡团茶,茶叶生产工艺与饮茶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江浙一带开始推崇风味更好一些的雨前茶。由此,明前茶的地位有所下降,茶叶消费观开始变得更多元。  相似文献   

17.
明前茶是绿茶中最受追捧的一类,在人们的消费行为当中,起作用的不仅是明前茶的质量.更主要的是从汉晋至明清,历朝历代逐渐附着在明前茶上的各种符号。这些符号包括保健、神异、风雅、养廉、敬神、尊上、奢华等。直至明朝,朱元璋罢贡团茶,茶叶生产工艺与饮茶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江浙一带开始推崇风味更好一些的雨前茶。由此,明前茶的地位有所下降,茶叶消费观开始变得更多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国内固体果茶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果茶浸渍、脱水加工中采用真空机制处理的优越性,研究了苦瓜基固体果茶的真空加工工艺方案,给出了其配方、加工工艺流程,简述了技术要点.通过产品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质量指标、感官指标的分析表明在固体果茶生产工艺中运用真空浸渍、脱水机理可有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