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UC轧机中间辊横移对轧件板形影响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UC轧机轧件板形的诸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中间辊横移和中间辊弯辊对轧件比例凸度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表明UC轧机具有较强的板形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板形控制中引入功效函数有助于更充分地发挥轧机的板形控制能力,改善带钢的板形质量。建立了基于功效函数的冷轧机板形控制模型,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自学习模型,并将其应用到1450冷连轧机组的生产实践,所建立的功效系数模型及其自学习技术不但计算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工程需要而且计算过程非常稳定,计算速度能够得到保证,达到现场实际要求,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雪松  张跃飞  田士平  董占斌 《钢铁》2012,47(11):45-50
 根据PC轧机的结构特点,用三维差分法分析金属塑性变形,用影响函数法分析辊系弹性变形,建立PC轧机板形板凸度控制模型。对PC轧机轧制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其工作辊弯辊力和交叉角控制特性,进而给出相应的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板形控制过程中,PC轧机交叉角具有很强的板形板凸度控制能力,而工作辊弯辊对辊间压力分布影响很大。通过两者合理的设定与分配,可以使辊间压力分布均匀,板形控制效果更为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轧机板形控制能力,某3800mm中板厂生产线精轧机采用变凸度工作辊,其辊形函数及参数决定了辊形的凸度控制能力与控制特性。为更充分发挥变凸度工作辊辊形的板形调控能力,结合实际辊形函数及参数,对生产现场变凸度工作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辊形二次凸度控制能力相对较强,且以辊缝负凸度控制为主;辊形几乎不具备四次凸度控制能力,且四次凸度控制能力与轮廓角密切相关;随着板宽减小,辊缝凸度控制能力迅速降低,使得轧机对相对较窄钢板易表现出凸度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依据板形和板厚控制理论,推导出轧机板形板厚解耦控制对象模型.采用此解耦控制方法,有效地消除了板形板厚间的相互影响.同时以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UC轧机为对象,采用上述控制方法对其控制,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板形板厚控制方法设计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轧机的板形控制性能,提高产品的板形质量,针对UC冷轧机研究了中间辊端部辊形曲线的设计方法,以二维变厚度有限元程序为辊形设计的工具平台,通过建立UC轧机辊系弹性变形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研制出了新的多项式辊形曲线.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新中间辊端部辊形可以提高弯辊调控功效,扩大承载辊缝调节域,改善辊间接触压力分布,研究结果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1 700 mm冷轧带钢轧机板形控制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带钢的板形包括凸度、边部减薄和平坦度3个要素.采用轧制过程的跟踪纪录、板形控制过程的数据分析和轧件取样测量的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1 700 mm冷连轧机的板形控制能力,并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了提高板形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应用板形控制与冷轧机型配置理论,以宝钢2030冷连轧机组第5机架从CVC机型改造成DSR机型的技术案例以及改造后的机组板形控制能力仍不足为背景,研究指出,机组机型配置采用4架常规4辊轧机搭配1架高技术板形轧机(如CVC、DSR等)的冷连轧机组的板形控制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满足汽车板尤其是高强度钢板的板形控制需要,据此提出了针对2030冷连轧机组的机型完善改进方案,包括1~4机架使用的VCL支持辊辊形技术及与其配套的工作辊凸度和第5机架配套的支持辊辊形。生产应用表明,完善改进后机型,即4架使用VCL技术的常规4辊轧机+1架CVC或DSR轧机,极大地提高了此机组的板形控制能力,高强钢产品的板形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发挥轧机现有的板形控制能力,提高产品的实物板形质量,针对某1550UCMW冷连轧机板形闭环控制模型的缺点,建立板形闭环控制仿真模型,选取四种典型的板形缺陷模态对原模型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板形控制模型控制迭代次数少,并明显地增S强了板形调控能力,尤其是对高次板形的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热轧机和冷轧机的板形控制辊 HC和UC轧机 HC轧机是20世纪70年代日立公司和新日铁公司联合研制的六辊轧机,称为HighCrown(大凸度)轧机,简称HC轧机,通过中间辊的双向横移和工作辊弯辊实现板形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介绍普通中厚板生产中板形缺陷及其成因分析,影响板形的主要因素.对在普通中厚板生产中最常用的板形控制手段展开阐述,为提高普通中厚板轧机的板形控制能力及产品成材率,提出了一些经济实用的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李康  李旭  李晓华  王青龙  韩月娇 《钢铁》2023,(9):148-156+177
冷轧带钢因其优良特性而广受欢迎,其中,板形是衡量冷轧带钢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SmartCrown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板形控制技术,有着良好的板形控制效果,研究分析SmartCrown轧机中板形执行机构的板形调控功效对于调节带钢板形、提高带钢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某厂1 740 mm带钢冷连轧生产线为研究对象,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SmartCrown轧机带钢轧制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对中间辊横移、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等板形执行机构的调节量在工程许用范围内进行等分设定,利用有限元平台进行模拟带钢轧制试验并对其进行后处理分析,系统地分析了各板形执行机构对带钢横截面形状、板凸度、边部减薄、轧后带钢横截面的相对厚度差以及纵向纤维条的相对长度差等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获得了各板形执行机构的调控功效系数曲线,并采用六次Legendre正交多项式对调控功效系数曲线进行拟合,获得了各项拟合系数的绝对值,将各板形执行机构的板形控制分量进行对比以定量分析各板形执行机构的板形控制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中间辊横移的板形控制能力是最强的,工作辊弯辊次之,中间辊弯辊最弱,3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冷连轧机在高强钢生产中出现的板形问题,以提高机组对高强钢产品的板形控制能力为目标,对中间辊和支持辊辊形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第五机架精细冷却乳化液使用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新的高强钢板形控制工艺技术在生产中使用稳定,从根本上提高了轧机板形控制能力,0~3 IU的板形控制精度所占比例由83.71%提高到90.86%,轧辊磨损得到明显改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宽带钢热连轧机选型配置与板形控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曹建国  张杰  陈先霖  魏钢城  宋平  苏毅 《钢铁》2005,40(6):40-43
通过测试并分析机组上游与下游机架对控制性能的不同要求、服役周期内工作辊和支持辊辊形变化及其对板形控制性能的影响,结合1700mm热连轧机进行的现场试验及工程应用实践,提出热轧上游机架应采用凸度控制能力较强的轧机机型,下游机架宜采用长行程窜辊型轧机机型,全机组均可采用强力弯辊和变接触轧制技术提高机组板形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1700mm冷却带钢轧机板形控制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带钢的板形包括凸度、边部减薄和平坦度3个要素,采用轧钢过程的跟踪纪录、板形控制过程的数据分析和轧件取样测量的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1700mm冷连轧机的板形控制能力,并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了提高板形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涟钢引进的四机架UCM冷连轧机自动板形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板形预设定、轧制力前馈控制和板形的闭环反馈控制原理,对现场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表明,UCM冷轧机具有很强的板形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尚飞  李洪波  张杰  胡超  张超  陈剑飞 《钢铁》2016,51(10):35-40
 为掌握1 800 mm CSP轧机的板形调控特性,以某1 800 mm CSP轧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不同机架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带钢宽度下的弯辊力与窜辊对带钢板廓的影响,计算出上、中、下游机架的板形调控特性,得出当前中游机架板形调控能力最强,上游次之,下游最弱,并且板形控制能力随着带钢宽度的减小而减小。根据弯辊与窜辊在当前板形控制中所占比例,得出CVC窜辊是当前凸度控制的主要手段。对现场实际窜辊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上游机架凸度控制能力不足,中游机架凸度控制能力偏大,同时,通过对不同宽度带钢窜辊数据的分析得出轧制窄带钢时更易出现凸度控制能力不足的情况。现场数据与有限元仿真结果相互验证,研究结论可以为现场的辊形改进提供较好的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8.
SUS304不锈钢是典型的奥氏体不锈钢,其组织为亚稳态奥氏体,在冷轧过程中易产生加工硬化,出现板形难控制、断带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比较不锈钢专用轧机的压下能力和板形控制能力,选定森吉米尔轧机为SUS304大压下轧制专用轧机。分析了原料热凸度异常(横向厚度分布异常)和轧制力波动对板形控制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运用于生产实践。SUS304不锈钢的板形精度在8I之内、厚度偏差小于±3μm,与采用常规压下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姜东友 《中国冶金》2019,29(6):65-67
介绍了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板形控制方法和各道次板形控制要求。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虽然具有很强的板形控制能力,然而也同样具有可逆冷轧机的一些缺点,如起车轧制和甩尾作业板形变化剧烈,甚至轧制过程中均需要操作工手动控制,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板形调控手段虽多,但有时并不能轻易地消除复杂的不良板形。生产实践表明,预设好第 1 中间辊第 1 道次起车值、控制好带钢板形对称和带钢边部受力情况以及统一规范各道次的轧制板形控制均能有效避免断带,保证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顺稳轧制,提高硅钢产品板形的均一性。  相似文献   

20.
开发了带有中间辊弯辊装置的六辊轧机板形控制数学模型并将其用于铝冷轧机的板形控制系统。该模型是根据生产轧机的实验结果研制的,通过控制各执行机构的特性差,就能获得高的板形控制能力。该数学模型体现了轧制力变化对板形的影响,因此,采用该模型能预先控制铝轧制特有的加减速时随着轧制力变化而产生的板形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