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按照攀西地区某选矿厂生产要求,结合钒钛磁铁矿原矿单轴抗压强度及球径半理论公式,确定了磨机推荐的初装球方案(质量比),并与现厂初装球方案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阶段磨机最佳的初装球方案为一段磨矿?90 mm、?80 mm、?60 mm、?40 mm之比为25∶25∶20∶30(钢球),二段磨矿?50 mm、?40 mm、?30 mm之比为15∶35∶50(钢球),三段磨矿35 mm×40 mm、30 mm×35 mm、25 mm×30 mm之比为20∶30∶50(钢段);钢球直径和配比经过优化后,磨机磨矿产品粒度分布趋于合理,一段磨机过粗粒级产率降低了3.96个百分点,可选级别粒级产率提高了4.00个百分点;二段磨机过粗粒级产率降低了3.65个百分点,可选级别粒级产率提高了20.16个百分点;三段磨机过粗粒级产率降低了6.43个百分点,可选级别粒级产率提高了6.74个百分点,有效提高了钒钛磁铁矿的磨矿效率。  相似文献   

2.
总结精确化装球方法的理论基础并在对钢球直径确定的典型方法比较的基础上,给出了精确化装球在应用中的研究方法,包括根据矿石力学强度,精确计算初装球球径的方法和精确化初装球方案的验证试验方法。经实验室扩大对比磨碎试验研究显示,该方法可提高磨机生产率、改善磨矿产品粒度组成、提高解离度、提高选别指标,从而为生产实际中科学合理地进行装球并为全面改善磨矿效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以冬瓜山铜矿矿石为研究对象,运用精确化装补球技术,精确的计算出初装球的球径和球比,并根据质量相当的原则,用耐磨铸铁段替换钢球作为磨矿介质,最终确定了50 mm×60 mm∶35 mm×40mm∶30 mm×35 mm=30∶25∶45的球磨机初装比方案,然后通过普通钢球与耐磨铸铁段的对比试验来研究磨矿过程中铸铁段作为磨矿介质的磨矿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磨矿条件下,铸铁段的中间易选级别比现场方案提高了13.43个百分点,过粉碎比现场方案降低了2.53个百分点,磨矿细度比现场方案提高了7.89个百分点,铸铁段可以取代钢球作为新型磨矿介质。  相似文献   

4.
针对云南某铅锌矿一段磨矿细度及磨机充填率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磨矿介质配比和充填率的对比试验。根据云南某铅锌矿矿石力学性质和磨矿产品循环的粒度筛析分布,利用球径半理论公式精确计算出补装球荷尺寸为Φ80∶Φ60∶Φ40∶Φ30=20∶25∶25∶30。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0.010mm级别的产率较现场生产降低3.83个百分点,中间可选级别0.15~0.010mm产率提高了4.72个百分点。因为钢段同时具有钢球和钢棒的作用且减轻过磨现象,为考察充填率对磨矿效果的影响,按照重量相等的原则使用了钢段,确定钢段配比为:Φ60×70∶Φ50×60∶Φ35×40∶Φ25×30=20∶25∶25∶30。当钢段充填率增至33%,维持磨矿细度与推荐钢球方案大致相当(即不会降低处理量)的情况下,中间可选级别0.15~0.010mm产率与中间易选级别0.10~0.028mm比现场生产分别提高2.98、0.57个百分点,过磨减轻了2个百分点,达到了优化磨矿产品粒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对选矿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云南大红山铜矿Ⅲ系列磨矿采用球径半理论公式计算球径,破碎统计力学原理指导初装球的配球,作图法确定补球方案的精确化装补球方法。新方法改善了磨矿产品粒度特性及分级条件,提高了单体解离度、分级效率、磨机生产能力、回收率及精矿品位,减轻了过粉碎,降低了钢球消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产实践证明,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可全面提高磨矿工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用球径半理论公式计算磨机内球荷尺寸组成来改善磨矿产品粒度组成,提高磨矿产品粒度均匀性的方法。以某铜矿为研究对象,根据待磨矿石的矿岩力学性质以及磨机的相关参数,用球径半理论公式精确计算出磨机的球荷组成,即m(Ф70)∶m(Ф60)∶m(Ф40)∶m(Ф30)=20∶30∶20∶30。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推荐球荷的磨矿产品细度和粒度分布的均匀性明显提高,其中磨矿细度(-0.074 mm)、中间可选粒级(-0.02+0.01 mm)、易选粒级(-0.074+0.01 mm)的含量分别增加了5.49、1.67、3.51个百分点,磨矿技术效率提高3.29个百分点。球径半理论公式考虑因素较为全面,改善磨矿效果作用明显,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研究武山铜矿矿石力学性质确定匹配的磨机球径与球比,有效优化磨矿产品粒度特性的方法。在武山铜矿矿石普氏硬度系数均值为7.8,泊松比均值为0.224的条件下,进行推荐方案Φ100:Φ70:Φ50:Φ30=15:25:30:30和现场介质配比方案Φ100:Φ80:Φ60:Φ40=30:40:20:10的对比磨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推荐方案粗级别( 0.20 mm)产率比现厂方案降低5.76%,磨矿细度(-0.074 mm)、易选级别(0.15~0.019 mm)和可选级别产率(0.20~0.010 mm)产率分别提高了11.17、7.63、3.52个百分点,达到了优化磨矿产品粒度特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东 《现代矿业》2020,36(7):136-138
近年来,由于矿石性质的变化,以及球磨机钢球级配不合理和旋流器分级效率不高等原因,导致德兴铜矿大山选矿厂磨矿产品细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0.074 mm占65%的工艺要求。为提高磨矿产品细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现场的7.32 m×10.68 m溢流型球磨机适宜的最大钢球球径为60 mm,在直径分别为60 mm、50 mm、40 mm和30 mm的初装球质量配合比为30∶25∶30∶15情况下,模拟现场进行磨矿,磨矿产品-0.074 mm产率、中间易选级别0.20~0.010 mm和0.15~0.038 mm粒级的产率均比现场高2~5个百分点,磨矿效果较好;工业试验期间,磨矿产品粒度特性得到改善,分级效率有所提高,旋流器溢流-0.074 mm含量提高了6.06个百分点、粗粒级含量有所下降、适合选别的中间粒级含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6种不同初装球配合比情况下磨矿产品的粒度组成、磨矿效率和磨矿技术效率的比较,发现初装球中直径为Ф100、Ф70、Ф50、Ф30 mm的钢球质量比以15∶25∶30∶30为宜,大球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磨矿效率的提高,这为选厂提高磨矿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优化介质制度提高磨矿产品粒度均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精确化装补球方法来优化洛钼集团选矿二公司万吨车间磨矿产品的粒度组成,推荐采用磨矿介质尺寸配比为?100∶?80∶?60∶?40=20∶30∶20∶30。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推荐方案进行磨矿试验时,与现场方案相比,+0.20 mm产率降低了9.8个百分点;-0.074 mm产率提高了10.65个百分点;中间可选级别0.20~0.010 mm产率提高了9.13个百分点;中间易选级别0.10~0.019 mm产率提高了8.32个百分点,全面优化了磨矿产品的粒度均匀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安徽某铜矿选厂中矿再磨Φ4.0 m×6.7 m磨机磨矿产品粒度组成,本文分别采用钢球和钢锻作为磨矿介质对中矿再磨磨矿效果进行对比试验,最终选用钢锻作为选厂中矿再磨Φ4.0 m×6.7 m磨机的磨矿介质,其初装尺寸组成为:35×40:25×30:20×25=20:40:40。试验结果表明:推荐的钢锻方案较现场方案,磨矿产品粒度均匀性明显得到提高,-0.038 mm产率提高了2.26%,中间易选级别-0.038+0.010 mm产率提高了3.25%,而且,该推荐方案较推荐钢球配比,-0.010 mm产率减少了2.27%,中间易选级别-0.038+0.010 mm产率提高了1.03%,为提高铜的浮选回收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对提高中矿再磨作业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矿石力学特性的分析,介绍了根据破碎矿石实际所需破碎力、精确选择磨机钢球直径的方法及工业试验的结果,采用添加φ100mm钢球,并按1:1比例加装80mm钢球,取代φ125mm钢球,不公强化了选择性解离为主要内容的选择性磨矿作用,使有用矿物单体解离度显著提高,而且使磨矿产品粒度特性改善及磨机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峨口铁矿一段磨矿产品粒度组成分布均匀性差以及磨矿工艺指标低的问题,结合峨口铁矿矿石力学性质和一段磨矿磨机给矿粒度组成分布,经计算,推荐介质配比方案为m(Φ100):m(Φ80):m(Φ60):m(Φ40)=30∶35∶15∶20。采用推荐介质配比方案与现厂方案以及偏大、偏小介质方案进行磨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推荐介质配比方案磨矿产品中+0.15mm粒级产率较现厂方案低6.79个百分点,-0.074mm粒级产率较现厂方案高4.86个百分点,-0.074mm磨机利用效率较现厂方案分别提高2.63、3.99个百分点,推荐介质配比方案可有效提高磨矿作业工艺指标。  相似文献   

14.
基于某项目半自磨机工况和粒度分布建立模型,进行4种钢球级配方案的离散元模拟仿真,整理模拟数据并绘制了不同矿石的碰撞能量图谱,分析了钢球尺寸与矿石颗粒之间的碰撞能量关系,对比研究了不同钢球级配方案中钢球之间碰撞能量的大小。结果表明,初装球中直径为40、60、80、100、120 mm的钢球,质量比以20∶20∶20∶30∶10为宜,大球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磨矿效率的提高,这对选矿厂提高磨矿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冬瓜山入浮颗粒粒度较粗且粒度组成分布不合理问题,基于磨矿产品的粒度分布及矿石力学性质对磨矿介质配比进行调整以优化入浮颗粒的粒度组成,结果表明:冬瓜山一段磨矿介质尺寸方案为m(φ60):m(φ40):m(φ30):m(φ25)=40:10:30:20,采用推荐方案可提高磨矿产品中-0.1+0.01 mm颗粒产率2.28%。推荐方案与现场方案磨矿产品经一粗两精两扫的浮选闭路对比试验,推荐方案铜精矿回收率90.11%,较现场方案提高1.34%,精矿品位提高了0.94%。对浮选尾矿筛分并检测分析可知推荐方案磨矿产品在-0.1+0.01 mm颗粒中铜的回收效果优于现场方案,利用推荐的介质配比方案优化磨矿产品粒度组成,有效提高了冬瓜山选铜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介质特性对铝土矿在振动磨机中选择性磨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铝硅比为4.4的铝土矿为研究对象,采用振动磨机对铝土矿进行了选择性磨矿试验研究,重点考查介质配比、介质形状、填充率对低品位铝土矿在振动磨机中选择性磨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介质配比、不同形状的磨矿介质、介质充填率对振动磨磨矿产品的粒度组成和各粒级铝硅比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选择性磨矿的适宜介质配比为φ40mm∶φ30mm∶φ20mm=20%∶30%∶50%,适宜充填率为70%。在单一尺寸介质条件下,不同形状介质的选择性磨矿效果的顺序为柱形介质、柱球介质、球形介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矿石力学特性的分析,介绍了根据破碎矿石实际所需破碎力、精确选择磨机钢球直径的方法及工业试验的结果。采用添加100mm钢球,并按1∶1比例加装80mm钢球,取代125mm钢球,不仅强化了选择性解离为主要内容的选择性磨矿作用,使有用矿物单体解离度显著提高,而且使磨矿产品粒度特性改善及磨机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有些老选厂在改扩建中受各种因素限制而采用了两段磨机容积差较大的非标准的两段球磨流程。由于不能很好的调节两段磨机的负荷及进行介质优化,所以达不到预期的设计要求。在这种非标准特别是高细度的两段磨矿中粗磨段及细磨段的任务分配也较困难,在实际的生产中没有可参照的装补球方案。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云南某铜矿采用精确化装补球技术进行了实验室试验和工业试验研究,使磨机处理量提高了17%,磨矿产品细度提高10%以上,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粒化高炉矿渣干法粉磨效率,针对粒化高炉矿渣与球磨介质级配粉磨匹配性的问题,以重钢粒化高炉矿渣为研究对象,通过段氏球径半理论公式设计其球磨级配,通过试验室不连续干法磨矿作业方法,对各初装球方案的粉磨差异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到的初装球方案?60∶?50∶?40∶?30∶?25×30:?20×25=10∶10∶20∶20∶25∶15,粉磨时间15~45 min时,其磨矿动力学方程为R=R_0e~(-0.020 9t1.158 5);结合理论球径偏小方案?50∶?40∶?30∶?25×30∶?20×25=5∶20∶30∶25∶20及理论球径偏大方案?60∶?50∶?40∶?30∶?25×30=15∶20∶25∶20∶20,对比JC/T667—2004标准推荐方案?70∶?60∶?50∶?40∶?25×30=12∶20∶18∶10∶40,理论方案粉磨效率最高,以S95矿粉≥400 m~2/kg比表面积为标准,能够缩短粉磨时间25%~30%,证实了段氏球径半理论公式在粒化高炉矿渣干法球磨中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云南狮子山铜矿选厂生产能力偏低及磨矿产品细度差等问题,应用精确化装补球法改进选厂两段球磨机的装补球方法。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新的装补球方法使磨机生产能力提高9%,磨矿产品细度提高7.88个百分点,磨矿介质单耗降低10.42%,全厂电耗降低10.81%,铜回收率提高2.98个百分点,可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