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中, 评估连续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的耐受性。方法: 根据GCP 原则设计试验方案, 选择10 名18 ~ 40 岁健康男性受试者参加连续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耐受性试验,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每次400 mg, 每日1 次, 连续10 d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实验室指标包括心电图、脑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结果: 入选受试者给药后及给药期间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试验中未见严重的临床不良反应, 有2 例受试者出现GPT 、GOT 轻度升高, 可能与药物有关, 停药1 wk 后恢复正常。结论: 10 名健康受试者连续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10 d, 每日400 mg, 可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评价单剂静滴埃本膦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 耐受性。 方法: 根据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 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的 36 名 18~ 50 岁健康成人, 用区组随机化设计方法, 按随机表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1、2、 3、4、5和 6 mg 剂量组, 每组 6 名受试者, 男女各半。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生命体征、 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电解质等。结果: 单剂静滴埃本膦酸钠注射液 1 ~ 6 mg, 志愿者体温、脉搏、呼吸频率、 血压、心电图、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各项指标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仅见血磷降低、 发热、 出汗、 骨痛、 肌痛、血钙降低等与药物可能有关的一过性轻微不良反应。 该不良反应于给药后 1~ 2 wk 内恢复正常。 结论: 单次静滴埃本膦酸钠注射液最大剂量至 6 mg 比较安全、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甲磺酸培氟沙星人体内药代动力学,为该药的临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1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400 mg甲磺酸培氟沙星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8名受试者药时曲线为二室模型,2名为-室模型,平均达峰时问为1.19+0.48h, 消除半衰期为11.61±2.53 h,药时曲线下面积51.82士17.10μg·h.ml-1,吸收速率常数个体差异明显(1.69~9.23h-1)。结论 甲磺酸培氟沙星吸收迅速,半衰期长,体内分布广,有利于深部组织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国产阿昔洛韦咀嚼片与片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8 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分别先后单次口服800 mg 阿昔洛韦片剂或咀嚼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阿昔洛韦浓度。结果 咀嚼片与参比片剂的AUC0~t分别为4.19 和4.00 μg·h·ml-1, 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8 ±13.1) % 。结论 阿昔洛韦咀嚼片与片剂AUC 具有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国产加替沙星片剂在健康男性志愿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4 名男性受试者按双交叉随机开放试验设计,每名受试者单次空腹口服国产或进口片剂40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药浓度和尿药浓度。 结果 受试者单剂空腹口服国产和进口加替沙星片剂后体内过程均符合血管外二室模型, 平均血药高峰浓度(Cmax) 分别为4.45 ± 1.04 和4.05 ±0.85 mg·L-1, 平均达峰中位时间(Tmax) 分别为0.75(0.5, 3) h 和0.75 (0.5, 2.5) h, 平均消除半衰期(T1 2β) 为6.97 ±1.08 和7.19 ±0.91 h, 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 ~ ∞分别为31.99 ±3.80 和32.11 ±3.37 mg·h-1 ·L-1。48 h 内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分别为(79.47 ±6.00) %和(79.59 ±5.89) %。与进口片剂相比, 两制剂间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相近, 其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 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74 ±7.42) %。 结论 受试者单剂空腹口服国产加替沙星片剂400 mg 后体内过程符合血管外二室模型, 其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 原型药物在尿中排出率高。与进口片剂具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健康男性自愿者口服国产丙硫氧嘧啶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20 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自身对照分别单次口服丙硫氧嘧啶国产及进口片剂各200 mg 。用HPLC 法检测血药浓度,以内标法定量。结果 峰浓度Cmax分别为(5.7±1.5)及(5.8±1.8)mg·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4±0.8)及(1.4±0.7)h;消除相半衰期t1/2分别为(1.7±0.3)及(1.7±0.2)h;AUC0 -t分别为(18.0±4.4)及(17.8±4.6)mg ·h·L-1;AUC0-∞分别为(18.1±4.5)及(17.9±4.7)mg·h· L-1 。受试片相对于参比片的生物利用度为(101.9±13.2)%。结论 丙硫氧嘧啶片国产片和进口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新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酰托普利在健康男、女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方法 10 名健康男、女受试者(男、女各半) 连续口服酰托普利30 mg(bid, 7 d), 另有10名健康男、女受试者(男、女各半) 分别在空腹和进食标准餐后单剂量口服酰托普利60 mg, 按规定时间点取血并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受试者首次和末次口服30 mg 酰托普利后的平均Cmax 分别为(279±100) 、(299±101) μg L, tmax 分别为(1.2±0.5) 、(1.2±0.3) h, t1 2 分别为(1.3±0.9) 、(1.3±0.5) h, AUC0-t 分别为(421±107) 、(461±152) μg·L-1 ·h, 在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比较受试者单剂量空腹和餐后口服酰托普利60 mg, tmax明显延后, Cmax有所降低, 其他参数AUC 、t1 2等在两种给药方式间无差异。各试验组中男、女受试者的药动学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研究未观察到酰托普利有药物蓄积现象, 进食影响该药的吸收速率, 不影响其吸收程度, 其体内过程不受性别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单剂量口服两种扑热息痛异型片500mg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按照随机、交叉试验设计,采集服药后0.5,1,1.5,2,3,4,6,8,10h的血样本。用HPLC方法测定扑热息痛的血药浓度。结果 两种制剂的药-时曲线符合口服吸收有滞后时间的一级动力学一室模型。受试制剂扑热息痛薄膜包衣异型片(康司达)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5.51±1.24mg/L,Tpeak=1.03±0.43h,T1/2ka=0.27±0.16h,T1/2ke=2.60±0.51h,AUC0~t=23.69±4.08mg/h·L-1,MRT=3.65±0.22h。结论 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02.5±13.3%,受试制剂(康司达)与参比制剂扑热息痛片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片在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20 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120 mg灯盏花素片, 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中灯盏乙素总苷元。结果:本实验建立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的测定, 线性范围为0.0126~3.24 mg°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2.0%。20 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灯盏花素片(120 mg) 后,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7.0±2.3 h、Cmax=0.9±0.5 mg°L-1、AUC0-tn=5.6±1.6mg°h°L-1、AUC0-∞=5.8±1.6 mg°h°L-1、MRT0-tn=8.0±1.1 h、MRT0-∞=8.6±1.4 h。结论:建立的LC-MS 法适用于灯盏乙素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灯盏花素片口服药代动力学特点是达峰时间较长, 约占受试者总人数45% 的药时曲线有双峰现象。  相似文献   

10.
傅颖君  戴群  姜敏  熊玉卿 《金属学报》2001,6(2):123-125
目的 进行尼美舒利分散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并与国产尼美舒利片进行生物等效性比较。方法 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自身交叉给药方案, 分别单剂量口服100 mg 供试品或对照品后, 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结果 单剂量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后体内过程符合开放式血管外一室模型, 其cmax为(3.91 ±0.74) μg·ml-1, t(1/2) β为(3.40 ±0.78) h, tmax为(3.15 ±0.67) h, AUC0~24为(31.92 ±6.36) μg·h·ml-1, 与对照品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供试品相对于对照品的生物利用度为(96.43 ±8.41) %。结论 两制剂体内过程相仿, 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付良青  黄丰  唐欣  钱平利  刘泽源 《金属学报》2004,9(9):1016-1018
目的: 研究盐酸托烷司琼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二极管阵列紫外法测定18 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剂量10 mg 盐酸托烷司琼胶囊后受试者血浆中的盐酸托烷司琼的浓度, 并应用3p97 软件对盐酸托烷司琼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 求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盐酸托烷司琼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达峰时间(Tmax ) 2. 33±0. 43 h, 峰值浓度(Cmax ) 10. 48±2. 70 μg·L-1, 曲线下面积(AUC0-24 h ) 111. 89±39. 86 μg·h-1·L-1结论: 盐酸托烷司琼胶囊在志愿者体内分布及消除都很快, 10 mg 单次给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冻干重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在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中皮下单、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研究纳入12名符合入选标准的健康成人受试者,男女各半。给药第1~8日,每日皮下注射 5 μg 的rE-4一次,连续8日。结果: 受试者第1日和第8日皮下注射rE-4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t分别为 690.2、718.0 ng·h·L-1;AUC0-∞分别为 779.8、797.9 ng·h·L-1;tmax分别为 0.89、0.79 h;Cmax分别为 201.4、212.7 ng/L;t1/2Z分别为 2.38、2.31 h;CLz/F分别为 6.7、6.5 L/h。单、多次给药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次给药后累积指数为 1.0017。试验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仅发生1例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中国健康受试者每日1次连续8日皮下注射 5 μg rE-4安全性良好,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体内无蓄积,可推荐进一步用于II期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皛  郭歆  刘智  余鹏  马岳惠  程泽能 《金属学报》2013,18(3):290-296
目的: 研究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单次及多次口服阿维莫泮胶囊后阿维莫泮及其代谢产物ADL 08-0011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共入组24例受试者,其中12例受试者参加6、12、18 mg 3个剂量组单次给药药动学研究,采用随机开放、3×3拉丁方试验设计;在完成3个周期的单次试验后,继续进行连续多次给药药动学试验,给药方法为每天给药2次,每次给药 12 mg,共给药 6 d。另外12例受试者参加 24 mg 剂量单次给药药动学研究。采用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阿维莫泮及代谢产物ADL08-0011浓度,应用WinNonlin 6.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阿维莫泮在 0.192~75 μg/L 范围线性良好,特异性、精密度、准确度及回收率都符合生物样本测试要求。6、12、18、24 mg 单次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 Cmax(8.79±6.10)、(18.30±9.92)、(31.48±13.68)、(32.91±17.95) μg/L;tmax(1.4±0.6)、(1.8±0.6)、(1.8±0.6)、(2.1±0.6) h;AUClast(33.2±23.0)、(60.3±28.9)、(94.1±42.2)、(112.0±57.5 ) μg·h·L-1; t1/2(8.4±4.9)、(8.4±5.3)、(7.9±4.8)、(10.0±4.3) h; CL/F(218.1±111.8)、(234.7±135.7)、(217.6±95.3)、(256.9±132.5) L/h。多次给药(12 mg bid)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 (16.57±10.15) μg/L,tmax(1.6±1.0) h,AUClast (64.4±32.0) μg·h·L-1,t1/2 (12.0±3.3) h,CL/F (258.4±109.4) L/h。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阿维莫泮的药动学研究。阿维莫泮在6~18 mg 剂量范围内的单次给药以及 12 mg bid 的多次给药人体药动学特征都符合线性动力学过程,而 24 mg 剂量单次给药则吸收过程出现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盐酸氟桂利嗪分散片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健康受试者按体重指数进行分层随机交叉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试验制剂和参比试剂2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氟桂利嗪的血药浓度。结果: 口服20 mg被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盐酸氟桂利嗪AUC0-1,分别为424.27±74.01 和 410.25±72_56 μg·h-1·L-1;Cmax分别为67.02±14.89 和 67.45±15.68 μg·L-1;Cmax分别为2.90±0.42 和 2.98±0_47 h; t1/2ke分别为 9.73±3.15和8.89±3.08 h。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12±12.23)%。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分散片和肢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方法学的建立和确认,进行了单次给药雷诺嗪缓释片后的药动学研究,为该药临床研究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12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采用三周期、3交叉(3×3)拉丁方设计,实验分别单剂量给500、1000、1500 mg 雷诺嗪缓释片。分别于给药前(0 h)和给药后 0.5、1.0、2.0、2.5、3.0、3.5、4.0、5.0、6.0、8.0、10.0、12.0、16.0、24.0、36.0、48.0 h 采集静脉血 4 mL。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样品中雷诺嗪的浓度,并计算主要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给药500、1000、1500 mg 雷诺嗪缓释片后Cmax分别为(742±253)、(1355±502)和(2329±890) ng/mL;AUC0-48分别为(9072±3400)、(16574±6806)和(29324±10857)ng·mL-1·h;AUC0-∞ 分别为(9827±3152)、(16882±6791) 和(29924±10706) ng·mL-1·h;tmax分别为(5.3±1.4),(4.2±1.2)和(5.9±2.8) h;t1/2分别为(6.4±3.3),(6.4±3.5)和(6.7±4.3) h。结论:在本次实验中,Cmax 和AUC 与剂量成比例增加,单次给药3个剂量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所有受试者都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国产双氯芬酸钠缓释栓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20 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给予100 mg 双氯芬酸钠缓释栓,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双氯芬酸钠的浓度。用3p87 程序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 为1.1 ±0.3 mg·L-1;Tmax 为1.7 ±0.7 h;T1/2(ke) 为2.4 ±0.6 h;CL 为27 ±6 L·h-1;Vd 为74 ±25 L;AUC0-∞为4.0 ±1.2 mg·h-1·L-1结论:双氯芬酸钠缓释栓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单室模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