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新型锂盐二氟双草酸磷酸锂的合成进行研究,将合成的高纯度二氟双草酸磷酸锂产品应用于石墨半电池中,探究二氟双草酸磷酸锂作为主盐和添加剂在高温时对电池性能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二氟双草酸磷酸锂能有效提升六氟磷酸锂基电解液在石墨半电池中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2.
二氟磷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能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文中对其作用机理和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二氟磷酸锂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二氟磷酸锂是一种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具有优异性能表现的功能添加剂,可以在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表面形成低阻抗的界面膜,抑制电极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对近年来二氟磷酸锂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各技术方案的特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在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是传递锂离子的载体,正是通过电解液实现电池正极、负极及隔膜的连接,由此可见,电解液的品质会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传统水系电解液的理论分解电压仅1.23V,所以铅酸蓄电池主要应用水系电解液其最高电压仅为2V,而锂离子电池工作电压至少在3~4V,因此研究锂离子电池高压电解液的应用及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以磷酸铁锂离子电池(LiFePO_4)使用草酸二氟硼酸锂(LiBC_2O_4F_2)基电解液为例,分析LiBC_2O_4F_2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二氟草酸硼酸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它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重要组成材料,在动力电池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围绕二氟草酸硼酸锂的制备工艺分别论述,并对工艺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进行评价,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四氟硼酸锂由于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因而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中的使用比例越来越大。介绍了国内外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质四氟硼酸锂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包括4种制备方法,即气-固反应法、水溶液法、混合溶剂法、氟化氢溶液反应法。总结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且展望了四氟硼酸锂的发展方向。指出制备高纯度的四氟硼酸锂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之一,同时四氟硼酸锂在离子液体中的使用,以及和其他新型锂盐特别是含氟磺酰锂盐的配合使用都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腈类溶剂作为锂离子电池高电压电解液体系常用溶剂之一,因其特殊的结构和较高的还原电位,不能在石墨负极表面形成较好的表面钝化膜,从而造成腈类溶剂很难在高电压全电池体系中得以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使用含硼锂盐双草酸硼酸锂(LiBOB)和二氟草酸硼酸锂(LiDFOB)作为电解液添加剂,通过优化电极/电解液界面膜,解决因己...  相似文献   

8.
四氟硼酸锂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环境水分不太敏感而成为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研究的热点。介绍了四氟硼酸锂电解质材料的性质,综述了气-固反应法、水溶液法、非水溶剂法及氟化氢溶液反应法等四氟硼酸锂的制备方法。同时阐述了红外光谱分析法、X射线分析法、离子色谱分析法、热分析法及电化学性能分析法等四氟硼酸锂的表征技术,并提出了四氟硼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研究与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水溶液为电解液的水系锂离子电池体系因其功率高、安全性好且成本低廉得到广泛的研究。由于水系电解液的电化学窗口较窄(≈1.23V),在选择水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尖晶石锰酸锂LiMn_2O_4由于合适的充放电电压平台和较好的热稳定性,而且来源广、成本低、合成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水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LiMn_2O_4在充放电过程中锰溶解导致电池较差的循环稳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LiMn_2O_4在水系电解液中的循环稳定性,尤其是高温下的循环稳定性,需要研究者深入探究。围绕LiMn_2O_4材料的合成与结构设计,研究了其在水系电解液中容量衰减机理,并基于LiMn_2O_4正极材料建立了一系列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新型水系储能体系。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电池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及其改性方法,综述了隔膜的制备与性能包括孔结构、孔隙率、热稳定性、透气率和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提高锂离子电池隔膜热稳定性、机械性能以及与电解液的亲和性并降低其生产成本的研究仍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方面被寄予厚望,但安全性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之一,而其安全性与电解液性质密切相关。离子液体具有不可燃、不挥发、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可作为电解液以替代传统有机溶剂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基于现有研究,本文阐述了各类离子液体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优异性和不足点,进而综述了各种针对离子液体自身不足采取的性能改进方法,并对该方向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更安全的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是探索新的高电压安全电解液。由于氟化醚展现出的高抗氧化能力、高闪点的特性,作为电解液溶剂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概述了氟化醚在高电压电解液和安全型电解液中的应用现状,列举了国内外科研机构在添加氟化醚电解液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总结并展望了氟化醚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方面被寄予厚望,但安全性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之一,而其安全性与电解液性质密切相关。离子液体具有不可燃、不挥发、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可作为电解液以替代传统有机溶剂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基于现有研究,本文阐述了各类离子液体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优异性和不足点,进而综述了各种针对离子液体自身不足采取的性能改进方法,并对该方向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交通、通讯、便携式电子产品及电动工具等领域。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采用液体电解液,存在易挥发、易泄漏、抗冲击性能差等缺点,存在安全隐患。全固态电解质具有热稳定性高、循环寿命长、抗震动性能好等优点,是锂离子电池取代液体电解液的一种理想替代方案。硫化物电解质体系具有离子导电率高、制备简便、电化学窗口宽等优点,已经成为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全固态锂电池Li2S-P2S5基电解质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性能改进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以标题化合物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在贮存和高温条件下的色度稳定性.通过测定不同亚磷酸三苯酯添加量下电解液的色度及电导率,得出亚磷酸三苯酯的最佳添加量为0.2%.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亚磷酸三苯酯的添加不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及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6.
磷酸铁锂结构稳定、循环性能优异,但是随着主机厂家对质保要求的不断提升,磷酸铁锂仍面临着高温循环性能不能满足客户要求的情况。以磷酸铁锂正极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比了基础电解液体系和改善电解液体系[在基础电解液中添加二氟二草酸硼酸锂(LiODFB)]对电池高温循环性能的影响。对循环后的电池采用直流内阻(DCIR)、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dQ/dU(恒定的电压间隔内电池容量的变化)曲线等无损分析方式进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改善电解液体系电池的电荷转移阻抗进一步降低。通过对电池进行解剖,对两种电解液体系的电池极片进行了厚度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元素分析等,结果表明改善电解液体系的电池在抑制负极表面副反应、减少正极铁溶出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稳定剂对电解液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将两种不同的电解液经过60℃/24h高温储存,取样分析检测电解液的H<,2>O和HF的含量变化,并用两种不同的电解液制作电池进行85℃/4h高温储存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HMDS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储存稳定...  相似文献   

18.
时培东  胡春蕊  郑苗苗  赵娟  刘锐  贾原媛 《化工进展》2021,40(10):5624-5633
当前商业上常用聚烯烃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但是其热收缩性差和力学性能弱的缺点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因此研究具备高热稳定性和对电解液具有良好润湿性的电池隔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素/Al2O3胶体/PE锂离子电池隔膜,探究出了制备NC/A-PE膜的适宜条件:Al2O3溶胶的固含量为2%(质量分数),麦麸纳米纤维素悬浮液的固含量为0.2%(质量分数),浸润时间为5min,组装层数为20层。结果表明,组装后的电池隔膜的热稳定性和电解液润湿性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其杨氏模量最高可提高至原来的235.2%,在电池隔膜组装的过程中能有效抵抗形变;经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场发射扫描电镜(F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证实氧化铝及纤维素成功地组装于PE基膜上,呈现出层次分明、厚度均一的多层膜结构,以此方法制备的电池隔膜安全无毒,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解液润湿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六氟磷酸锂(LiPF_6)基电解液中,掺杂不同比例的四氟硼酸锂(LiBF_4),得到了一种性能优化的混合锂盐电解液配方。利用LiBF_4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新配方保持了六氟磷酸锂基电解液物理性状和电池的倍率性能,并且有效改善了电池的放电性能及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共沉淀法在紊流循环方式下制备超细磷酸锂的一种新工艺,探索了氢氧化锂和磷酸在紊流循环釜中制备超细磷酸锂的反应条件,用X射线粉末衍射、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比表面及孔隙分析仪及热分析仪对产物的晶体结构、粒度分布、外观形貌、比表面积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得的磷酸锂热稳定性好,粒度分布窄(D50=3.25?m),比表面积(BET)为13.38 m2·g?1,为一种分散均匀的超细粉体材料,可望成为一种高活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原材料或电解质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