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珠江口门海堤堤型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口站地区面临南海、大陆岸线长457km,遭受洪水。潮汐、台风的影响,河口滩涂 发育迅速,以约100m/a的速度向大海延伸。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滨海-2m高程以上的滩涂的4万hm^2正在和将要建堤围垦和开发利用,原有海堤也亟待加固提高,因此,对珠江口门坝有海堤堤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选择经济可行的海堤堤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收集了珠江口门的几种主要堤型,通过对各种堤基工程地质  相似文献   

2.
开发沿海滩涂治理河口河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流域片沿海河口滩涂发衣,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滩涂围垦已有1000多年历史。结合河口治理及近口河段、海湾岸线整治,合理利用开发滩涂资源,做好统一规划,有计划地加快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是水利部门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3.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江苏海岸线变迁与滩涂围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江苏沿海滩涂的现状与变化情况对于江苏沿海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1975年、1984年、1992年、2002年和2009年5个时相的多源遥感影像对江苏盐城—南通段海岸线变迁与滩涂围垦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获取每个时期发生变化的岸段、滩涂围垦面积等信息,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工具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遥感影像能够满足准确、快速监测海岸线变迁的要求;1975—1984年,江苏省海岸线快速向海域推进,滩涂围垦面积为46 045 hm2;1984—1992年间岸线推进速度有所放缓,新增陆地面积为9 955 hm2;1992—2002年与2002—2009年两个时间段内,海岸线全面加速向海域推进,围垦面积分别为53 055 hm2和36 360 hm2。总体而言,1975—2009年间江苏海岸线变化呈现快—慢—全面加速推进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对辽河口近20年的岸线演变及其滩涂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河河口淤积加速,1991—1996海岸线变化最大,且呈现向渤海进行全面演进的变化趋势,1997年以后由于河口综合治理效应,总体岸线保持稳定变化趋势。在未来岸线5m以下同一个深线区域内,滩涂资源应基本维持现状资源量状况。  相似文献   

5.
南通市滨江临海,随着长江岸线和黄海岸线的变迁,滩涂资源成为我市建设海上南通的后备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地方政府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在近百年来粗放开发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方法,加速开发,改造自然,变滩涂为良田,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匡围土地94万亩,其中,“八五”期间围垦11.2万亩。我市有江岸线233.20km,洲堤岸线60.33km,沿江、洲滩涂面积在+1.00m(吴淞基面)以上约  相似文献   

6.
实测地形资料与GIS技术相结合,建立了珠江口大范围、多时段的水下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对珠江口近30 a来的滩涂资源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导致滩涂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2000年前后,珠江口的滩涂总资源量呈明显减小趋势。由于滩涂围垦集中在-2 m以上区域,因此-2 m以上浅滩涂总面积明显减小,而-2~-5 m、-5~-7 m的滩涂总面积变化较小,-5 m以上的滩涂主要分布在伶仃洋西滩、鸡啼门西滩和黄茅海西侧。  相似文献   

7.
通过综述评价,认为河口滩涂利用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滩涂围垦使得工程水域的水动力环境发生改变,迫使原有的河床稳定状态重新调整;大量的泥沙淤积导致陆域向海发展,海岸发生改变,导致潮滩失去对潮能的存储与耗散作用,改变潮汐范围;大规模的围垦也会使河口缩窄,破坏滩涂的湿地形态,导致河流的行洪能力可能降低,使周边城镇易受洪涝灾害。提出应将滩涂利用对水动力、河口岸线变化和防洪御潮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以指导滩涂的高效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沿海滩涂资源丰富,且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缓解土地资源紧缺,解决人多地少矛盾,温州市决定集中开发大规模泥质岸线,提出实施瓯飞滩涂围垦工程。围垦工程提出3个框架性规划方案,以工程投资、对其它工程的影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审批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比选,并进行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省委、省政府提出“开发白方亩滩涂”战略的实施,滩涂开发的速度突飞猛进。自1997年以来,大丰市已围垦滩涂20万亩,占可围滩涂面积的80%。我市沿海滩涂的大规模开发利用越来越显现出了加快水利建设的紧迫性。 1.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市降雨径流可利用量很少,河网库容小、调蓄能力差,属水资源紧缺地区。而滩涂围垦开发需要增加大量的淡水资源,淋盐洗碱需要水,农业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0.
《浙江水利科技》2012,(2):33-33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精神,科学加快舟山滩涂围垦,助推群岛新区建设,按照浙江省水利厅领导的要求,省围垦局就舟山市滩涂围垦总体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2月27日,陈川厅长专程到省围垦局听取"关于舟山群岛新区滩涂围垦调研情况"的汇报,  相似文献   

11.
采用等效的方法把整个排水系统作为一个大井来考虑,用现有的单井流量公式估算厂房排水系统的出渗流量,讨论了等效半径、影响半径等的确定方法以及边界条件的影响。结合已建成的地下厂房所处的具体条件,给出了计算值与实测流量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结果能够满足初步设计阶段的精度要求,能够为地下厂房集水井和选泵等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排涝泵站建设需求激增,如何因地制宜确定排涝泵站规模尤为重要。淮北地区常用的方法有排模法、24 h降雨24 h 平均排除法和调洪演算法等。其中调洪演算法是确定排涝泵站规模比较准确的方法,但淮北地区多数排涝泵站所在河道缺少实测流量及产汇流过程线等数据,采用调洪演算法计算较繁琐。以七渔河泵站作为计算实例加以探讨,研究发现,采用最大 24 h 降雨时程分布 24 h 内暴雨后期平均排除法计算产汇流及排涝泵站规模方法便捷且计算精确,为淮北地区排涝泵站规模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流域面积小于 50 km2 且缺少实测流量等数据的排水区域,已在阜阳市芦桥沟泵站和临泉县白沟站得到运用,结果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围填海区域的开发利用率明显增高。为确保该区域的安全使用,分析该区域排涝泵站群的规模与运行方式对于河网排水的影响,确保行洪排涝期间区域的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构建天津临港工业区行洪排涝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排涝系统的排涝能力和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给出系统所需排涝泵站规模,得到雨水泵站和排涝泵站抽排流量之间的关系及排涝泵站规模与淹没时间的关系。本文提供的分析方法与思路可为类似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套一站是集灌溉、排涝、降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为了保证大套一站安全与高效运行,在初步设计阶段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大套一站进出水流道进行了水力设计优化。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水泵的进水条件得到了改善,进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明显减小,水泵装置效率得到了提高。为了验证优化设计的效果,进行了水泵装置模型试验。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以佛山市禅城区番村泵站为例,采用佛山市新出台的排水防涝标准,分别计算分析了城市排涝与市政排水标准下的泵站规划流量,并初步分析水利与市政标准的大致对应关系,其计算方法可供平原围区小集雨面积城市排涝泵站规划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下穿式道路立交雨水泵站排水设计参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下穿式立交道路地势较低且其周边地形特殊,立交雨水泵站和下游雨水排水系统较复杂,每遇暴雨较易发生积水,严重影响正常的交通出行。以武汉市新华下路铁路立交排水为例探讨积水原因。按照常用的计算方法校核立交泵站的抽排规模,讨论设计参数取值的合理性,优化立交雨水排除系统,核算抵御极端雨季排涝能力,为国内城市立交排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金湖站位于南水北调东线长江至洪泽湖段输水线上,其主要任务是供水、排涝和防洪,设计流量150m^3/s,安装灯泡贯流式机组5台套。该站采用堤身式布置型式,具有挡洪水位高,机组安装位置低,单机设计流量大,供排水扬程悬殊,周边地势低洼等特点。为协调好站区内外部环境,提供良好的运行管理条件,现从金湖站工程的具体条件出发,提出了四个厂房布置方案进行研究,经技术、经济比较,选择了地下式厂房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8.
通过渭南市东雷抽黄大型灌溉泵站的更新改造设计,提出泵站在改造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以期为其他大型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遥观南枢纽泵站工程是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的干河枢纽工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抽排武进港地区的水入京杭大运河,兼顾排涝。该泵站设计净扬程仅为0.7m,属超低扬程泵站。根据已建泵站工程模型泵装置试验成果,从水力性能、工程投资、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选用了已在溧阳新村枢纽成功应用的贯流泵水力模型。考虑到该泵站的最大扬程接近设计扬程的3倍,还对电机定速和调速方案进行了投资及运行成本比较,发现调速方案机泵投资较大,但运行成本的降低并不显著,因此最终采用定速方案。  相似文献   

20.
拟拆除重建的新洲电排站老站位于南昌市名胜风景区, 该站场地布置紧张, 对水泵机组噪音和可靠性要求高。 经比选确定选用立式潜水泵装置, 采用簸箕形进水流道和井筒式出水流道, 水泵与潜水电机直联。为提高该站泵装 置水力性能, 应用基于 CFD 的方法对该站簸箕形进水流道和井筒式出水流道内水流流动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和优 化水力设计研究, 结果表明: 经过水力优化的簸箕形进水流道出口断面的水流入泵流速分布均匀度和平均角度分别 为 96 1 6%和 88 1 7 b, 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在设计流量时的水头损失分别为 01145 m 和 0 1 385 m, 可满足潜水泵装置 高效运行的要求。采用泵装置模型试验方法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立式潜水泵装置最优工况的泵 装置效率达到 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