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慧 《中外电器》2011,(15):188-188
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标志性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探索陛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让探究性学习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我在数学教学中对探究性学习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薛梅 《中外电器》2014,(24):36-36
电子装配实习是高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课程将给学生一个首次接触电子电路的操作机会,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将信息技术与电子装配实习课程整合顺应我国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本文介绍了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在电子装配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3.
非常有幸,有机会参加了微软“携手助学”项目第四期省级培训者研修班的培训,让我学习到了两门非常实用的课程《Office》和《操作系统与网络》,让我不仅从培训教师那里学习到了相关技术,而且学习到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十天的学习,感觉真是不虚此行,真希望能再有机会参加微软组织的这么好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使用虚拟仪器技术,针对学校测量技术方向的实验课程,开发相关的实验项目和实验设备。给学生建立更多的实践动手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5.
朱彦刚 《中外电器》2011,(22):105-105
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有意识、有步骤地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训练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写作兴趣,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益。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陈世勇 《中外电器》2011,(12):22-22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培养信息时代合格公民的主要途径,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但在目前国内基础教育的大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与高考课程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称它为“副科”、“小学科”,对它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多数学生对课标要求掌握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感兴趣,把信息技术课作为紧张学习之余的调节和放松:教师讲理论知识时,  相似文献   

7.
杨梅 《中外电器》2011,(19):30-31
许多次的新课程培训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机遇,但是我们却往往与收获失之交臂。怎么样才能够珍惜每次学习机会,而不是应付培训呢?本期解码让我们从两位参加暑期网络培训教师的经历中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思我们自己的培训历程。同行们,不要再踌躇满志地闭门造车了,我们需要的是真正行动起来共同面对这次课程改革的大潮。分享你的经验,听取他人意见,不吝掌声“当一块大海绵”,不断吸取养分武装自己,唱起学习之歌,见证成长历程。我珍惜每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尽力获取受训的成果,让网络研修一次又一次点燃学术激情,成就课程梦想。  相似文献   

8.
迟凤翔 《中外电器》2011,(11):84-86
从教12年来,对教育从陌生到熟悉,从专业学习到课程改革,我深切体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我于1999年参加工作。那时信息技术教育在我们这里刚刚起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都非常陌生。我也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给学生讲课时,唯恐自己讲得不细,说得不明,总是亲手演示,反复讲解,甚至打印操作指南、录制操  相似文献   

9.
"离散数学"作为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掌握。但是由于离散数学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因此,在结合开放性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和信息技术的辅助性进行有机地给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易学性、实践性等特点,都要求学生要采取跟以往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果要想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引发高级思维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与交流,互相启发与帮助,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发展与进步,不仅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开展了“高中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的课题项目研究。本课题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以行动研究为主,我们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的深入分析与思考、细致研究与实践,得出以下几个观点,我将围绕这些观点谈谈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张淑芳 《中外电器》2010,(21):94-96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学校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都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更要是“常流水”。信息技术这个学科发展迅速,技术更新陕,所以我一直督促、鼓励自己去掌握新的技术与教学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操作水平和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2.
自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生学习了省(江苏省)编《信息技术》下册中《神奇的计算机网络》的一系列有关网络的课程之后,我就开始不断地收到家长这样或那样的“投诉”:孩子借着上儿童网的机会没日没夜地打游戏;孩子说要上网查找资料结果乱上网……当然,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家长剥夺了孩子在家上网的权利,教师取消了学生在校上网的安排。这个令无数家长、教师头痛的老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到底该不该安排学生上网呢?该引导学生怎么样上网呢?上网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以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综合能力得以发展。从"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目前高校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提出该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云冬 《中外电器》2012,(4):143-143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育质量。那么,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核心的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搞好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课程整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厉剑 《中外电器》2012,(7):53-54
高二的信息技术考试是江苏高考中学业水平测试的一项,考试是否合格,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参加高三的普通类的报考。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因信息技术考试不合格,而导致无法参加高考普通类志愿的填报,其中也不乏文化成绩较好的学生。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6.
对学生高考成绩与大学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对一本、二本学生的成绩进行对比,探讨高考成绩对工科专业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科学生高考成绩对大学课程有较弱的相关性,不是影响大学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前广大中小学开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是以学科教学为主信息技术为辅的“信息技术一课程”的单向整合,在这种整合中,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在方法、效率上存在种种弊端。本人基于对目前国内课程整合状况的研究了解,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课改要求出发,探寻一种信息技术与课程双向整合的有效模式,并以此促进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时代下更有效、更高效的学习与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在课程方面,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1]微课的出现给“微时代”中创建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网络环境下的微课教学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此外还有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师生互动等辅助性教学资源,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挑战也使其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我国开始正式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但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动机不强,是困扰许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难题。那么,到底如何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机呢?许多一线教师采取了有效的办法来试图使得学生能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保持很强的学习动机。其实,国际上已经有了许多研究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20.
郑爱文 《中外电器》2011,(22):59-61,83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改革区别以往的改革范式,教师需要不断进行知识与观念更新。教师研修、培训项目的推进、既表现在研修、培训内容上,又表现在其形式上。为了给教师研训亲历者、思考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我刊特开辟了这块园地。“小郑老师”是来自山东的一名一线教师,她带着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困惑和思考,在10天的学习中,记录下自己在“国培”中的点点滴滴:信息技术课程及教学的最新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来自于政策、管理、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资讯,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心得体会。让我们随“小郑老师”一起,共同思考:信息技术课程将走向何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中有哪些有效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