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梁嘉宝  严波  秦镐 《包装工程》2020,41(16):236-242
目的有效地将模糊的用户需求转变为明确的设计要求。方法以儿童电动牙刷为研究对象,以需求的认知、获取和表达—需求的转化—需求的呈现为研究思路,结合感性工学方法和FBS模型理论,研究基于FBS模型的感性工学应用方法模型。结果搭建了感性词汇和FBS模型单元基之间的有效映射,实现了从用户需求到设计要求之间的转化,产出了儿童电动牙刷的产品信息知识库。结论经过研究所搭建的儿童电动牙刷产品小型知识库完成了用户需求的呈现,一方面,用户通过搜索可以匹配到最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设计师既可以在知识库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又可以通过知识库检索大数据,掌握用户需求的变化趋势和方向,把握设计方向,避免重复工作,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关注园艺拖拉机使用过程中驾驶者的相关行为,提取园艺拖拉机驾驶者的使用需求,并将其转化为产品技术特性的设计要求,提升园艺拖拉机驾驶者的用户需求满意度。方法 将FBS-TRIZ理论融合作为研究园艺拖拉机功能需求映射的方法。通过对用户行为特征的分析,结合用户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获取用户需求,运用FBS模型,构建出园艺拖拉机功能需求模型,将行为作为连接功能需求与产品结构的纽带,通过分析获取解决设计问题的方法;运用TRIZ理论进行冲突问题的分析与转化,并针对设计层面产品特性的矛盾提出解决方案。结论 FBS与TRIZ理论的融合应用能够将用户需求精准转化为技术特性层面的设计要求,对园艺拖拉机用户需求设计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设计师提供了将用户需求向功能结构的映射转化的指导,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李翠玉  谷海燕  李若璐 《包装工程》2022,43(16):109-115
目的 为满足景区游客轻松游玩的实际需求,以平衡车的基本造型为基础,研究适合在景区内供亲子互动游玩使用的代步工具。方法 在5G智媒技术背景下,选用AHP(层次分析法)和FBS(功能-行为-结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亲子互动平衡车创新设计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整理得出用户的实际诉求,通过AHP方法对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赋值计算并排序。在方案选择上,将权重排序结果引入FBS模型,将计算分析出的用户需求要素输出为具体的产品设计需求,孵化出景区共享使用的亲子互动平衡车在功能、结构方面的创新设计及用户APP界面设计。结论 AHP和FBS相结合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相关亲子互动类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帆  李然 《包装工程》2023,44(18):147-154, 173
目的 提出TRIZ理论和FBS模型融合的创新设计模式,以更充分地发挥两者在产品创新设计上的特点,形成优势互补,基于该模式设计一款代替救护车通过狭小路段实施救援的新型担架车。方法 基于现有担架车产品,运用FBS模型挖掘医护人员和伤者的用户需求,并由用户需求推导分析用户行为,进而得到担架车创新结构特征。之后,应用TRIZ理论矛盾冲突矩阵对担架车结构及功能设计中出现的矛盾冲突进行分析,找到问题解决的思路并形成方案。结果 根据产品创新设计模式设计出一款带有动力系统、可快速转移伤员、携带一定数量的救援物资,并能够通过狭窄空间、可承载多人的新型担架车。结论 融合TRIZ理论和FBS模型的产品创新设计模式,为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的问题挖掘与问题解决,提供了一套系统且有效的设计思路与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设计能够适应多类用户群体的多适性坐便器,让老年用户也能够平等的使用。方法 以针对一般群体的主流坐便器为设计基础,合理融入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运用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建立多适性坐便器用户需求与设计要求关系矩阵,确定关键设计要求的目标作为功能引入FBS(Function-Behavior-Structure)模型,最终获得坐便器结构化信息。结论 结合运用QFD和FBS模型展开的坐便器多适性设计研究,能够精确有效地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设计要求,使最终的产品客观表现与用户需求之间能够精准映射匹配。同时验证了QFD和FBS融合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池宁骏  王弓月 《包装工程》2022,43(16):162-169
目的 为有效满足非主流用户的特殊需求,并解决传统卡诺模型研究中常常忽略的反向需求和魅力型需求等问题,通过对现有卡诺模型应用案例的研究分析,提出一种针对卡诺模型的改良方法。方法 将极端用户法引入卡诺模型中,提高卡诺模型对特定人群分析的准确度。利用卡片分类法将以往难以通过语言准确传达的描述信息视觉化,将用户难以直观表达的喜好和需求数据化,从而提高用户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用户旅程图,挖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痛点,以寻求更加有效的改进方案。最终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验证了新设计方案的有效性。结论 以电动代步车为设计案例,提取、分析了非主流用户群体的特殊需求,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将来的卡诺模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雪莲  常胜晓 《包装工程》2021,42(12):135-141
目的 定制衣柜用户需求复杂多样,难以获取用户真实需求,提出一种针对定制衣柜的用户需求挖掘的方法.方法 在获取代表性需求的基础上向上收敛建立用户需求挖掘框架,向下发散深入挖掘用户需求.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小组的定性研究方法获取代表性需求、采用因子分析构建定制衣柜用户功能需求层级结构并将一级需求归纳为便捷收纳、舒适使用、辅助穿搭、布局合理、安心保管5个类别,其次通过改进的隐喻抽取技术(ZMET)深入挖掘定制衣柜用户需求,最后基于需求元粒度控制的用户需求语义分析提取用户需求语义.结果 通过选取8位高介入用户进行实验,共获得47项功能需求和33项功能设计需求.结论 此方法能够严谨有效地挖掘定制衣柜用户内心深层次的需求,为定制衣柜功能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剑  吴俭涛  李佳敏 《包装工程》2023,44(8):178-184
目的 为增添消费群体在户外活动中的饮茶乐趣,在满足实用性的前提下,构建基于Kano模型的户外茶具设计开发流程,以快速定位用户需求。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和案例分析法对目前户外茶具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明确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感受;为进一步挖掘设计目标,通过建立用户体验旅程图将饮茶体验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以功能属性、外观属性和安全属性3个设计维度为导向,基于Kano模型和用户满意度系数(SI)与不满意度系数(DSI),实现需求的层次性分类与重点改良方向;借助3D打印技术和用户测评验证产品方案的可用性,对用户测评的反馈期望进行设计修正与完善。结果 在前期基础性研究之上,通过用户研究方法、Kano模型与3D打印的结合,构建以用户魅力型质量需求、期望型质量需求和必备型质量需求为主的茶具设计模式。结论 通过Kano模型的拓展研究,在户外茶具设计分析中,可实现茶具设计的整体构思,有利于推动概念产品的市场转化。  相似文献   

9.
共享产品服务设计中的用户体验地图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吴春茂  陈磊  李沛 《包装工程》2017,38(18):62-66
目的针对共享产品服务设计中用户体验的不一致性和差异性,研究并优化用户体验地图的有效方法。方法以用户体验地图为基础,结合统计学中变异指数测量方法,运用体验满意度变异系数及离群点信息分析得出新的模型,通过"摩拜单车"案例,分析方法模型的可靠性与合理性。结论指出了普通产品与共享产品服务在用户体验层面的主要差异;改进了针对共享产品服务的用户体验地图方法模型;提供了影响用户体验地图变量的选取方法,为共享产品服务设计研究提供更科学的实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王伟  李阳 《包装工程》2021,42(14):242-248
目的 深入了解医患双方需求,提高医疗器械产品的设计水平和医患双方对于医疗器械产品的满意度.方法 以Kano模型为基础调研医患双方对于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并对医患双方的需求进行对比和分析.专家团队对医患双方的需求进行筛选,设计师根据选择后的需求进行医疗器械产品造型设计.通过用户体验测试验证设计方案,并对用户体验测试中的不足进行修改并完善设计.结果 医患双方在经颅电磁治疗仪的设计需求上存在差异,在造型设计、交互设计需求上的差异较小,在功能设计需求上的差异较大.结论 通过Kano模型调研医患双方的用户需求、专家分析、用户体验测试三种方法的结合,以经颅电磁治疗仪造型设计为例进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提高医疗器械产品的用户满意度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兆龙 《包装工程》2024,45(2):125-133
目的 融合KANO和感性工学两种分析方法,分析用户需求,并根据消费者需求指导设计一款电动滑板车。从而确保滑板车设计方案符合目标用户基本需求,提升用户满意度。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消费者对电动滑板车的使用需求,运用KANO进行用户需求分类,构建电动滑板车消费需求评价体系。运用感性工学分析感性要素与电动滑板车设计的影响关系并提取感性词汇。运用SPSS软件对感性词汇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感性要素辅助设计过程,使设计的电动滑板车更符合用户的需求和心理。结果 根据分析得到电动滑板车用户需求分类,并结合消费感性需求,确定电动滑板车设计方向,以此进行电动滑板车的设计工作。结论 综合应用KANO和感性工学分析电动滑板车的用户使用需求,研究消费者的感性因素,从目标用户出发,这样有助于更加准确地理解消费者需求,洞察滑板车的设计重点,使设计整体过程更加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12.
朱硕  蒋晓  唐艺涛 《包装工程》2022,43(18):136-143
目的 探究情境感知在机构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满足老人的个性化养老需求,提升养老机构的资源分配效率和用户体验,促进机构养老服务的持续性创新发展。方法 首先,梳理情境感知理论的发展以及情境感知服务流程,同时分析归纳出机构养老服务的现状特征和问题;其次,结合情境感知介入机构养老服务的优势及特性,将机构养老的服务情境因素划分为用户、环境、任务、资源四类,同时采用桌面调研、用户访谈等方法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基于上述四种情境因素提出设计策略,构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结论 情境感知理论应用于机构养老服务之中,强化了系统情境信息的感知能力,从多维度视角挖掘动态情境下用户的需求,主动提供针对性的服务,简化用户操作路径,提升养老服务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3.
赵香芹 《包装工程》2023,44(4):181-187
目的 通过优化智能学习桌功能合理性,满足用户群体对智能学习桌的功能需求,从而提升智能学习桌用户体验的满意度。方法 首先,通过设置模糊Kano模型调查问卷,收集智能学习桌功能需求信息,确定关键功能指标;其次,利用Better-Worse系数测度各功能需求满意度系数及权重,进而根据FBS模型进行功能–行为–结构的逐层映射,发现机会点并探索需求合理性;最后,开展智能学习桌控制系统的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结论 “精准调节高度”“智能课程表”“在线课程资源”“智能到时提醒”“可投屏功能”的用户满意度及权重系数相对较高,利用满意度系数及其四象限图将智能学习桌21种功能需求分为期望型、魅力型、基本型、无差异型,并结合FBS模型设计学习桌智能控制系统界面。  相似文献   

14.
岳维广  杨猛 《包装工程》2024,(6):250-262
目的 基于用户需求视角探讨满族面具图案的优化再设计,提高图案自身的时代性与功能性,使其更受新时代用户青睐,促进满族面具图案的活态发展与传承。方法 首先,运用KANO模型对图案再设计的用户需求进行属性划分;其次,使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需求层次模型,计算各层级的权重系数及优先级排序,并结合需求属性进行设计策略分析;再次,根据设计策略,制定图案文化内涵、情绪价值以及造型特征属性的设计方案;最后,根据现存问题引入模数化方法,进行图案网格形态、特征线条、填充色彩的再设计实践及应用,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结果 运用KANO模型、AHP(层次分析法)以及模数化方法集成的再设计模型,得到一套更受用户喜欢的满族面具再设计图案作品。结论 通过用户需求视角的策略分析与模数化方法的设计实践,进一步提高了满族面具图案再设计作品的用户认可度,为满族面具图案及相关传统图案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洋  马东明  钱皓  智伟 《包装工程》2020,41(6):115-122
目的从格式塔原理出发,运用相似原理和感知特性,以系列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感性意象,挖掘用户需求,探索及优化系列文创产品设计流程。方法以宁夏地域特色为出发点,通过设计定位,梳理文化元素,提取主题特征要素,结合对用户感性需求的调研,采用意象尺度图的方式,分析产品要素,从而建立产品共有风格特征,将用户需求与从主题提取的特征元素相结合,设计出办公摆件类的系列文创产品方案。结论通过对格式塔理论的研究,根据相似原理分析出系列产品的感知特点,结合这些感知特点,进行设计程序的优化。针对办公摆件类的系列产品,挖掘用户需求能使产品更加符合用户需求,更易于被用户接受。同时,提高产品的统一性和辨识度,梳理设计流程,从而提高设计效率,为系列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冬梅  张从  张健楠 《包装工程》2022,43(14):122-128
目的 基于老年用户需求,结合用户多通道感知特征,分析老年人使用产品时具身的体验与感受,并得到用户偏好,促进老年产品设计,以满足用户生理、心理需求。方法 以老年康复辅具为设计载体,采用优序图法、行为地图法分析数据,构建用户需求与具身行为的关联模型,挖掘交互过程中的问题动作及相关接触点,以指导后续设计研究。基于感性工学的0阶感性概念法,构建0阶-PAD情绪词汇衍生模型。运用语义差分法得到用户对产品的感性意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得到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动作、相关接触点偏好。结果 依据感性意象与喜爱程度评价结果衍生的设计要素进行老年流食杯设计实践,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结论 从用户具身的知觉感知与需求出发,结合感性工学相关方法获得老年用户对使用产品的偏好,为设计实践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与实践验证,对老年产品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曹鸣  杨春  周沛桦 《包装工程》2022,43(22):395-404
目的 探究消费者对共享单车的需求偏好,获取用户和设计师对产品的认知差距,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决策,为共享单车以及两轮车行业的产品创新提供启迪与参考。方法 从设计师思维与消费者偏好的视角出发,对共享单车消费者偏好的各项设计原则(属性)进行细致分类,建立8个评价维度与41个评价特征,采用KANO模型对有效回收样本进行定量统计及定性分析。结果 基于前期调研与KANO模型分析,提出后共享时代单车设计的相关策略。结论 在后共享单车时代下,设计师需要根据用户真实的产品偏好与体验感知进行设计策略的研究,以设计出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和体验期望的产品。同时也证明KANO模型作为一种阐明用户不同感性需求的方法,有助于设计师进行设计决策的综合判断,提升设计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FBS(即功能—行为—结构)认知计算设计模型对内容容器的设计缺乏对应的有效指导方法。本文提出针对内容功能关系需求的CMR认知计算设计模型,探讨家庭智能体交互设计的功能与内容设计的本体论框架。方法 除了在家庭智能体的功能设计中引入FBS模型,本文还提出了针对智能体及人机交互内容设计的CMR(即内容—心智及交互模型—需求与关系)设计模型。其中,内容包括用户自身产生内容(UGC)、专业生产内容(PGC)、职业生产内容(OGC),以及本文提出的生态系统生成内容(EGC)。本文提出CMR+FBS方法模型,分析了功能任务与内容描述之间的转换关系,并将CMR+FBS模型应用于百度智能音箱项目的研究中,对其唤醒功能的设计进行了分析。结论 FBS模型与CMR模型的结合能够支持高度灵活的智能体产品设计和数据服务的交互设计,CMR模型是提供高满意度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寻求功能任务需求与构建用户生成内容的人机交互(HRI)关系是智能产品交互设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