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本研究聚焦北方民族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解决途径,将作为城市海绵体基本单元的单体工程项目地块作为研究对象,整合规划建筑景观市政各专业在雨水管理和低影响开发建设上的技术策略,与民族地区地域特点和城市建设现状相结合,从项目前期设计到施工图设计全过程的一体化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海绵细胞"精细化设计的理念。从下至上,从点及面,从微观到宏观为我国民族地区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进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微观设计,单体项目的全程设计提供前期经验。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方式,涉及面广且复杂,使得规划引领、统筹工作、运维管控等显得尤为重要。为有效保障海绵城市的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统筹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笔者以上海普陀区为例,通过对区有关部门进行深度调研,了解各管理部门实际工作特点及具体要求,梳理出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控全过程流程,并形成了《普陀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对切实落实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分区管控要求,指导本区域海绵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建设、维护及管理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体系是以城市绿地系统景观为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的水生态基础设施.海绵城市体系下城市绿地系统在满足基本的游憩娱乐、生态防护和环境美化等功能的前提下,还要协助城市水利设施处理城市雨洪问题.城市绿地系统在海绵城市体系中承担辅助角色,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体系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另外,由于引入了截留、促渗和调蓄技术,城市绿地系统在竖向设计、断面设计和植物设计方面与常规绿地设计存在着较大差异.现阶段,在积极探索海绵城市体系构建的浪潮中,设计者要对各技术问题进行理性认识,避免海绵城市建设冒进式发展,以期使其长期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生态城市构建路径,近年来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大学校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绵体的构建对海绵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绵校园"可以理解为海绵城市理论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及构建方法与大学校园实际相结合,构建校园区域生态海绵体。本文通过设计理念、构建方法两个层面,对海绵校园规划策略进行研究。明确了在海绵城市理论指导下,校园可以通过多层次的系统性构建,进行生态海绵体的规划建设。保证校园使用功能的同时,提升生态效应,将固有景观赋予新的生态内涵。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建设热潮下的冷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4年《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发布,以及建设部、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和建设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海绵城市的建设热潮。但在各城市真正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惑和问题,直接影响试点城市的推行效率以及实施方案科学性。文章仅就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和困惑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城市绿地空间条件、基础设施现状特点与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指出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重视的若干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在2014年末,我国住建部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方案,并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建设和雨水系统构建基本原则,明确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相关技术要点以及它对城市整体综合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本文主要论述了海绵城市的具体理论内容,探讨了它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7.
科学制定山西省海绵城市建设适生植物应用指南,对山西省各地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和海绵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气候分区为依据,通过全省各地市的实地踏勘,选择各植物适生区适生的绿化植物,为山西省各地市海绵城市建设和海绵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与城市排水防涝、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内在联系。从城市用地控制、各层级规划衔接等角度出发,提出了从城市建设源头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规划思路,进而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纳入到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以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实施方案为例,详细阐述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之间如何实现有效衔接,以期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及《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试行)》,定量分析云锦路下沉式绿地的海绵城市效益。通过分析影响设施年净流总量控制率的主要设计参数,为海绵城市在上海及国内其他地区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底,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水利部决定启动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试点城市的年径流总量目标控制率应达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要求,成为可以吸、蓄、净、释的"海绵体",以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可以说,海绵城市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体现,也将成为我国解决雨水出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巡视员  相似文献   

11.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具有重要的雨洪调蓄功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国内在构建多尺度GSI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GSI需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实现。阐述了多尺度GSI的构成和功能,及其与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关系。从构成要素、功能、布局等方面,论述了GSI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提出了两者在规划目标和指标、布局等方面的结合要点,包括对现行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保留、新型指标的增添等。提出了新、旧城区绿地系统应分别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根据城区绿地系统特点进行规划建设。提出了各类绿地GSI需结合其功能进行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丹丹  李雄 《华中建筑》2012,(7):109-112
“绿地”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空间体具有综合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灾害.绿地可在不同层面发挥避灾作用,从而完善整个城市的综合防灾体系。该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指出目前城市综合防灾体系规划中绿地避灾功能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划和建设两个层面探讨城市绿地避灾作用的实现途径,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协调。实践以承德市营子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避灾建设作为实例.从而达到理论对实践的综合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玲玲  刘滨谊 《园林》2020,(4):82-89
城市规划设计及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考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对自然系统的保护,特别是对自然水循环的很好处理。本文以苏州太湖园博园为研究对象,在营造园林景观的同时,将海绵技术运用到绿地景观的建设中,打造了江苏省首个"海绵型郊野公园"试点工程,不仅满足造园功能需求,也展示了海绵城市理念与建设成效。通过对海绵城市相关概念及现状研究,针对园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阐述海绵城市具体的技术设计及应用,希望能将海绵城市理念及技术,运用到绿地建设中,更好地与城市景观融合在一起,也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游览型公园持续发展提供价值性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由政府主导的近代南京城市绿地建设始于清末,在民国时期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特色,值得深入剖析.结合社会史、城市史研究方法,在由封建帝国晚期向近代都市化转变背景下,分析当时城市绿地空间形态变化特征及其演变内生动力.自清末至民国,规划和政策引导改变了城市绿地属性及形态.规划上受到定量空间标准与公园系统模式等西方规划思想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王晶懋  齐佳乐  韩都  罗宜帆 《风景园林》2022,29(12):100-105
小尺度绿地在城市绿地中分布广、数量多,在全球应对碳排放问题的大背景下对于达成“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价值。鉴于既有城市小尺度绿地低碳设计缺乏系统性的指导与流程,以景观碳排放和碳汇为切入点,对景观材料生产、景观建造、景观日常使用和景观维护管理全过程进行分析,将小尺度绿地在景观全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碳排放和碳汇过程进行量化计算比较,认为景观营建中要侧重高固碳地被植物模式的选取和低碳材料的运用,筛选出6种乡土高固碳地被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可用于小尺度绿地增加碳汇,减少景观维护管理中的碳排放。提出改善城市小尺度绿地碳平衡的设计及营建方法,总结针对城市小尺度绿地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的关键性策略,为绿色碳汇网络构建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构建城市海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优化绿地景观格局以提升城市整体滞蓄能力的方式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沈阳市三环内建成区为研究范围,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城区、场地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进行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与内涝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在城区尺度上,各类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于绿地滞蓄能力影响大小依次为绿地规模特征指数>绿地形态特征指数>绿地分布特征指数;在场地尺度上,各类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于绿地滞蓄能力影响程度依次为绿地分布特征指数>绿地规模特征指数>绿地形态特征指数。通过量化研究得到了不同尺度绿地景观格局对于滞蓄能力的影响规律,可在未来的海绵城市规划中,为不同层次绿地系统布局的规划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重庆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LID设计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典型的山地城市,其山地条件增加了径流流量、流速、水质的控制难度,降雨条件增大了径流就地消纳和利用的难度,土壤条件增大了低影响开发工程设施的建造难度,针对上述地域性挑战提出山地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LID设计的主要应对策略,梳理出山地城市绿地的LID设计简要流程,探讨了公园绿地、广场绿地、道路绿地、居住绿地等主要类型在典型坡地条件下的LID设计方法,旨在为山地城市绿地的LID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美国绿色空间思想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美国绿色空间主要思想的研究发现,其核心是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崇尚景观自然性,注重区域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者揭示了美国绿色空间的本质特征,即绿色空间意识浓,自然保护觉醒早,先进思想善于同实践相结合,其最大贡献表现在公园已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基本要素,国家公园发展为世界性自然保护运动,绿色空间概念成为世界生态建设的准则。最后,提出了我国绿色空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典型滨海盐碱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和前期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实例,总结并提出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路径和方法。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统筹考虑区域盐碱化特性和水资源污染等制约因素,实行“系统构建、分区控制”城市规划,采取因地制宜的建设策略,充分与地区排盐系统、排水防涝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及公园绿地系统等相衔接,形成了“水库-河流-湿地-绿地”复合生态系统和城市大海绵格局,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也为其他类似滨海地区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