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黄麻纤维掺量与纤维长度对混凝土抗压性能和砂浆抗裂性能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黄麻纤维能够有效地增强混凝土的抗压性能,最佳掺量为0.9 kg/m3,而且纤维长度不能过长,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纤维的增强作用;黄麻纤维对砂浆具有良好的抗裂作用,最佳掺量为0.9 kg/m3.  相似文献   

2.
采用浓硫酸氧化法对聚丙烯粗纤维进行改性处理,通过试验研究改性前后聚丙烯粗纤维在水泥砂浆基体中的分散性,以及其对水泥砂浆基体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粗纤维改性可显著提高纤维在水泥砂浆基体中的分散均匀性,并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早期抗裂性能具有显著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黄麻纤维在纤维掺量、纤维长度及混杂纤维配合比不同的情况下分别对砂浆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并与聚丙烯腈纤维作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黄麻纤维能有效地增强砂浆的早期抗裂性能,并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纤维长度的减小以及混杂纤维中起主要作用的黄麻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强;黄麻纤维对砂浆早期抗裂性能的增强效果不及聚丙烯腈纤维。  相似文献   

4.
在混凝土中添加黄麻纤维,以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折性能。通过测定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并与素混凝土进行对比,进而研究黄麻纤维的长度和掺量对混凝土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黄麻纤维长度为30mm,掺量为0.5~0.6kg/m3时,对混凝土的抗压及抗折强度增强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涤纶工业丝和相应的废弃的涤纶工业丝作混凝土的增强纤维,分别选择纤维的长度为20、30 mm和纤维的掺量为0.5、1.0、1.5 kg/m3,按国标要求制作试样并进行标准养护后,对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抗压性能、劈裂抗拉性能和弹性模量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增强混凝土的上述力学性能均有所改善,试样受力破坏后不碎裂;并且随着纤维长度和掺量的增加,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提高;回收涤纶与新涤纶的情况大体类似,这给废弃涤纶的回收再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了途径。不论是涤纶还是回收涤纶,长度为30 mm、掺量为1.5 kg/m3的试样表现出最优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不同体积率的聚丙烯粗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聚丙烯粗纤维对混凝土的抗压性能无增强效果;对混凝土的劈裂抗拉、抗折及抗冲击性能有显著增强效果,当聚丙烯粗纤维体积率为0.50%~0.65%时,聚丙烯粗纤维对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和抗折性能增强效果最优,且纤维混凝土的抗冲击强度在试验范围内随聚丙烯粗纤维体积率的增加而增强,最高可提高2.8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长度的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抗折和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分别掺入纤维体积率为0.5%的六种不同长度的聚丙烯纤维,均能提高混凝土的破坏冲击次数和冲击延性指数;当纤维长度为35 mm时,纤维混凝土的破坏冲击次数较素混凝土提高近2倍;在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降低,而混凝土的中心挠度显著提高,较素混凝土最多增加达1 mm,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韧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硅烷偶联剂对黄麻纤维进行改性,再将其与聚丙烯纤维按不同配比混合加入水泥砂浆,从而探究改性黄麻纤维与聚丙烯混掺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黄麻/PP纤维混掺可提高砂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配比为2∶3时,水泥砂浆的抗压性能、抗折性能、抗冲击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改性聚丙烯纤维与未改性聚丙烯纤维的掺量、长度以及改性纤维的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条件对纤维增强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和机理。结果表明,改性与未改性纤维的掺量和长度对混凝土抗冲击性能影响的变化趋势相同,其抗冲击强度随着掺量增加而加强,但是掺加改性纤维明显强于未改性纤维,掺纤维混凝土抗冲击性能强于未加纤维混凝土,掺加纤维长度最佳值为20 mm;小功率(80 W)和短时间(0.16 s)改性纤维混凝土的抗冲击强度比未改性纤维的有所减低,但随着处理功率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大功率和长时间(超过80 W和0.16 s)处理的改性纤维混凝土抗冲击强度明显强于未改性纤维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芳砜纶纤维长度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芳砜纶纤维长度对成纱质量的影响。针对芳砜纶纤维强力低、质量比电阻大、可纺性差等特点,对纤维预处理油剂浓度、不同长度纤维理想捻系数及纤维长度对成纱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纤维预处理油剂浓度以3%为宜;在纱的线密度一定时,随芳砜纶纤维长度的增加纱线拉伸性能提高,毛羽减少;但超过一定长度后纱线拉伸性能下降,毛羽增加;芳砜纶纤维长度为31 mm~52 mm时,成纱条干变化不大,但芳砜纶纤维长度超过59 mm时,成纱条干明显恶化,芳砜纶纤维纺纱较理想长度为52 mm。  相似文献   

11.
玻璃纤维水泥碎石混料作为路基填料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文章研究了不同掺量及纤维长度的玻璃纤维对水泥混料抗裂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温缩、干缩试验分析其温缩及干缩性能和不同纤维长度、掺量对水泥碎石混料抗裂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抗裂机理及原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聚丙烯(PP)纤维进行多孔化处理及聚醋酸乙烯酯(PVAC)涂层,按不同配比掺入水泥基砂浆制得复合材料,进而探究改性处理对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r_2+H_2O体积浓度为5 mL/L、PVAC涂层处理5 s、纤维掺量为0.7 kg/m~3、PP纤维长度为9 mm时,用其制得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芳砜纶纤维纺纱中,纤维长度对成纱性能影响的规律。采用不同长度的芳砜纶纤维在棉纺设备上进行纺纱对比,并对不同长度芳砜纶纤维纱织物的性能进行对比得出:在纱支一定时,芳砜纶纱及织物的拉伸性能随纤维长度增加而增加;纤维超过一定长度后拉伸性能下降,成纱毛羽则是先减少后增加。成纱条干在一定的纤维长度范围内,变化不大,纤维长度过长,则成纱条干明显恶化。芳砜纶织物的撕破性能变化与成纱拉伸性变化趋势类似。芳砜纶成品性能最佳时纤维长度为52 mm。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孔沥青混凝土黏弹性特征和纤维材料特性,从细观角度提出纤维、多孔沥青混凝土组成的两相复合材料的数值分析方法,得到纤维对多孔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增效的数值模型。并以聚丙烯腈(PAN)纤维增强多孔沥青混凝土OGFC-13为对象,研究纤维掺入量、纤维长度、温度对多孔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纤维掺入量、纤维长度和温度下的多孔纤维沥青混凝土车辙试验,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多孔纤维沥青混凝土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表征纤维对多孔沥青混凝土的增效行为特征,且与试验结果相符性较高;在试验范围内,OGFC-13中PAN纤维的最佳掺入量和长度分别为0.3%~0.4%、9 mm。  相似文献   

15.
朱文豪  宋欢  丁娉  杨清  王进  侯建中  杨军 《中国造纸》2024,43(1):109-115
本研究采用槽式打浆机得到不同长度的间位芳纶沉析纤维(简称沉析纤维),与间位芳纶短切纤维混合,通过湿法成形工艺制备间位芳纶配抄纸(简称配抄纸),并探究沉析纤维长度对配抄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沉析纤维长度的降低,配抄纸的透气度先下降后上升,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及电气强度则先上升后下降。当沉析纤维长度为0.9 mm时,配抄纸的各项性能最佳:透气度为2.59 μm/(Pa·s),抗张强度为863 N/m,断裂伸长率为2.54%,电气强度为6.82 kV/mm。  相似文献   

16.
对采用玻璃纤维形成的不同长度粒料(3.00 mm的短纤维粒料1种,7.00、11.00、15.00 mm的长纤维粒料3种)所制备的4种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进行拉伸、弯曲、冲击试验,测量注塑成型后残留的玻璃纤维长度,采用X-ray CT扫描法观察复合材料内部的纤维排列,探讨不同长度玻璃纤维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塑成型后玻璃纤维断裂严重,4种粒料的玻璃纤维长度均下降50%以上。随着玻璃纤维的原始长度从1.50 mm增加到15.00 mm,残留纤维长度从0.68 mm增加到4.18 mm。在残留纤维长度从0.68 mm增加到3.02 mm范围内,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明显提高;在残留纤维长度从3.02mm增加到4.18 mm范围内,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保持稳定。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随着玻璃纤维的原始长度增加而增加。以短纤维增强粒料制得的复合材料,虽然玻璃纤维的原始长度非常短,但纤维排列接近长度方向;以长纤维增强粒料制得的复合材料,其芯层有宽阔的纤维排列杂乱区,纤维取向趋向无序状态,且该现象随着玻璃纤维的原始长度增加而加剧,部分纤维发生相互缠绕。  相似文献   

17.
PFI磨处理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分散性能及成纸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PFI磨打浆对细菌纤维素湿膜分散性能的影响及细菌纤维与植物纤维配抄成纸的性能。结果表明,PFI磨的最佳打浆转数为35000r,分散效果良好,阳电荷需求量达1.6×10-5eq·g-1,且经PFI打浆处理后,细菌纤维长度为0.2mm,宽度为20μm,直线平均长度约0.1mm;同时,经处理后的细菌纤维素,在添加量为3%时,其与植物纤维配抄成纸的抗张指数、撕裂指数、耐破指数相较空白样均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废纸造纸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在煅烧温度650℃的条件下制备了废纸造纸污泥灰,对掺有0、5%、10%、15%和20%污泥灰的水泥砂浆流动度、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灰的掺入会降低水泥砂浆的流动性,当污泥灰掺量从0增加到5%时,初始流动度损失约14.2%,当污泥灰掺量增加到20%时,初始流动度损失约29.6%;污泥灰的掺入会缩短水泥砂浆的凝结时间,当污泥灰掺量为15%时,凝结时间明显缩短,砂浆初凝时间缩短约53 min,终凝时间缩短约37 min;掺加污泥灰有利于提高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当污泥灰掺量从0增加到5%时,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提升较大,其中3天抗压强度提升约12.5%,28天抗压强度提升约8.7%。  相似文献   

19.
对由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粒料(长度为3.00 mm的短纤维粒料S3和长度为11.00 mm的长纤维粒料L11)混合制得的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进行拉伸、弯曲、冲击试验,并通过X-ray CT扫描观察复合材料内部的纤维取向,研究玻璃纤维长度和排列对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当L11与S3的混合质量比为90%∶10%时,试样的拉伸强度与弯曲强度都略高于L11制备的试样,且冲击强度保持较高的水平,内部的纤维取向也有明显的改善。由此推测,在长纤维粒料中混入少量(如质量分数为10%)短纤维粒料会改善复合材料内部的纤维取向,并对复合材料的强度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葛根膳食纤维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野葛、粉葛中的膳食纤维进行了重点研究,运用酶解重力法测定其含量,并对膳食纤维主要组成部分——粗纤—维和木质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对葛根膳食纤维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粉葛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为13.66%,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含量为7.21%;淀粉含量为52.87%;粗纤维含量为7.88%;木质素含量为9.05%;纤维持水性为4.36,溶胀性是2.0;纤维长度为1.87mm,宽度为0.117宽比为16∶1。野葛中SDF含量,长为39.53%,IDF含量为10.54%;淀粉含量为16.31%;粗纤维含量为14.19%;木质素含量为16.31%,纤维持水性为6.43、溶胀性是1.5纤维长度为2.41mm,宽度为;0.109mm,长宽比为2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