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探究梳棉机用双齿型锡林金属针布的使用效果,详细介绍其分梳机理及性能特点,对比分析不同纺纱品种在不同梳棉机、不同针布配置、不同工艺参数等条件下的双齿型与单齿型针布所纺生条质量和成纱质量;优化梳棉机工艺参数、优选与双齿型针布相配套的弹性盖板针布;探讨双齿型针布的使用管理及维修保养的方法。指出:双齿型针布能降低生条棉结杂质、短绒率、成纱10万m纱疵,提高成纱条干水平和强力;在原棉品级较低、含杂较高情况下,其成纱质量和稳定性较好;在质量要求不变时车速可提高约20%;纺织企业要探索双齿型针布的管理方法,优选配套针布,使之更好地发挥分梳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高速高质量纺纱需求,分析影响金属针布梳理效果的因素,通过优选金属针布材质、齿条齿型、优化齿尖几何尺寸、进行锥齿化处理和复合涂层处理等方法,开发出具有硬度高、表面粗糙度Ra值小、使用周期长、防腐蚀性能高以及免维护等特点的新型复合涂层金属针布齿条;以纺OE T 28.1 tex, CJ 14.6 tex和R 11.8 tex纱为例,对比分析普通金属针布与新型复合涂层金属针布成纱质量及磨损情况。指出:新型复合涂层金属针布齿条齿部硬度比普通齿条提高了20%~30%,表面粗糙度Ra值达0.06μm,齿顶宽较普通金属针布齿条减小约60%,具有耐磨性好、棉结清除率高、短绒增长率低、使用寿命长、适纺范围广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机采棉梳理质量,介绍机采棉的原料特点、梳理工艺配置以及对梳理质量的要求,分析机采棉梳理中易出现短绒率高、棉结杂质排除不充分的原因,运用新型梳理器材进行实践并对比数据。指出:机采棉因含杂率高、各类疵点多等问题导致其成纱强力低、结杂大;采用AT型薄尖加密刺辊、NS型双阶锥齿锡林针布、锥齿高密度锡林针布、大排杂BNT型高密度弹性盖板针布等新型梳理器材,增加梳理齿密,改善排杂能力,明显提高机采棉梳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用好清梳联生产线、减少成纱棉结数量,介绍梳理机用金属针布的特点及功能,通过跟踪赛络纺C 36.4 tex纱、CJ 14.5 tex纱和半精C 18.2 tex纱工艺优化、更新或磨砺金属针布试纺成纱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加强金属针布管理的措施。指出:梳理机上金属针布状态是影响成纱棉结数量的首要因素;加强梳理机上金属针布管理并周期性磨砺或更新,设计合理的梳理工艺,是降低成纱棉结数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新疆机采棉成纱质量,介绍新疆机采棉特点,以100%新疆机采棉纺CJ 14.6 tex纱为例,阐述其配棉质量指标;详细分析原棉品质控制、清梳联工艺优化、清棉和梳棉工序参数优化,确定梳理器材配置方案并对比不同梳理器材配置后的成纱质量。指出:新疆机采棉品质和轧工质量是影响成纱棉结、杂质的关键因素;清梳联采取早落少碎、多松少打的原则优化各部速度和隔距后,出条速度提高8%,生条短绒率降低0.66个百分点,生条棉结降低19%,结杂总粒数降低18%;同等工艺条件下采用进口双顶峰CTS针布配置方案成纱质量最好;优化清梳联工艺、合理针布选型后,成纱质量达乌斯特公报5%~25%水平,机采棉含杂率高、短绒率多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6.
控制精梳棉涤混纺纱棉结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减少CJ/T 60/40 14.5 tex品种的成纱棉结,对原料进行了优选,合理调整温湿度,清棉工序防止纤维翻滚与过度打击,梳棉工序优选针布,精梳工序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并粗工序优化牵伸工艺,细纱工序采用赛络纺装置,使得成纱棉结由60粒/g下降到40粒/g.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成本,解决纺纱厂因梳棉机台少、纺纱品种多、针布不能及时更换的问题,经调整盖板针布、锡林针布、刺辊针布速度,用纺棉针布纺棉型化纤,并对比用此方法生产CJ/TSM 50/50 11.7 KSJ、纯博拉莫代尔Blm 11.8 KSJ和CJ/TSM 50/50 18.24 KSJ三个棉型化纤品种的成纱质量;详细分析纺化纤的针布不能用来纺棉的原因。指出:纺棉盖板针布随着使用周期延长,工作角变大,直齿型锡林金属针布齿条包卷在锡林滚筒上,工作角也会变大,增加了针布的释放性,可缓解纺化纤时产生的静电,故纺棉针布可用来纺制棉型化纤品种,且成纱质量较好;纺化纤的针布工作角较大,故不能用于纺棉品种。  相似文献   

8.
贺梅  刘保国 《纺织器材》2013,40(3):36-38
针对纺纱生产中成纱棉结较多的现实,介绍了FA224型梳棉机的结构特点,并与A186F型梳棉机生产成纱进行试验对比,发现FA224型成纱棉结较A186F型高;并在FA224型梳棉机上探讨了降低成纱棉结的工艺措施和纺纱器材的选用。指出:合理配置梳理隔距,增大压辊和道夫之间的牵伸倍数,选配新型针布能更好地发挥好梳棉机高产高质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梳棉机产量,满足客户指标要求,介绍弹性盖板针布的发展方向;对比不同梳棉机产量时弹性盖板针布由TB52型更换为TB55型前、后纺集聚纺CJ 11.7 tex纱以及普梳、集聚纺C 14.6 tex纱时生条AFIS和成纱质量指标。试纺数据表明:在FA203B型梳棉机工艺条件和其他梳理针布配置不变时,更换弹性盖板针布后生条AFIS总棉结下降24%,短绒率增加10%,成纱+200%棉结下降59%;梳棉机台时产量由18 kg/h提高到30 kg/h,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台产量达35 kg/h时成纱指标恶化不严重,能满足梳理质量要求;该针布对精梳品种棉结改善较大,纺普梳品种应结合梳理原理选配新型器材专件,以提高梳理效果和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机采棉制成率,介绍机采棉和手摘棉质量差异以及机采棉纺纱存在的问题,详述在清花工序优化工艺参数、在梳棉工序使用高齿密锡林、刺辊、盖板针布,解决机采棉棉结、带纤维籽屑、短纤维率高等导致用棉成本大、半制品质量差等问题的具体措施。通过纺纱实例测试对比,指出:使用机采棉,清花工序一般采用先开后打、大杂早落、小碎多落、多梳少打的工艺原则,以加强开松、除杂、混和和梳理,防止过度打击而损伤纤维;梳棉工序使用高齿密针布,除杂、开松效果明显改善,落棉率降低且成纱质量改善;用好机采棉,应充分发挥清梳联设备作用,在持续抓好设备、原料、工艺、操作管理的同时,大胆尝试新的梳理器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