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杰 《中国水利》1999,(8):20-21
一、黄河断流造成的危害 黄河断流给下游广大地区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对黄河下游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山东省受到的影响最严重。20年断流期间给山东沿黄城镇工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64亿元,年均8.2亿元,其中1992、1995、1996和1997年,断流后工业经济损失均超过20亿元。受断流影响严重的农业区,农业大幅度减产,甚至绝产。其次,断流对下游河道防洪极为不利。河道在枯水直至断流过程中,泥沙均淤积在河槽内,使河槽变浅,产生萎缩。1986年以来,主槽淤积量  相似文献   

2.
图片报道     
黄河流域由于长期干旱少雨,来水量减少,加之沿黄工农业用水增多,1972年黄河下游出现历史上第一次断流。此后,黄河断流年年发生,断流的时间逐年加长,1996年达133天。而去年的情况更为严重,黄河下游最后一个水文站利津站2月7日开始出现断流,全年断流13次,断流时间达226天。断流造成流域农田大片减产,工业因缺水而停产减产,城市居民用水限量,经济损失上百亿元。黄河断流引起了人们对母亲河深深的忧思,关注黄河命运的人们发出了“拯救黄河”的呼声。 针对这种情况,黄河水利委员会召集有关专家研究对策,提出了“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和“黄河水量实时调度方案”,旨在合理调节使用宝贵的黄河水资源。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黄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工农业用水管理、设立下游防断流的专项用水指标等缓解断流的对策;估算了在下游断流严重的1990年~1996年6年非汛期中,龙羊峡水库给下游的有效补水量年平均为16.8亿m3,可增灌农田43万hm2,缩短了下游断流时间25%。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断流预测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流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初步探讨了黄河下游断充现状的背影机理,采用双向差分法对今后下游的断流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按目前的趋势发展,至2000年水平,年最长断流天数将达到130左右,至2010年水平,年最长断流和将达到190天左右,到2020年水平将出现河道全年枯竭的局面;到2000年水平,黄河下游将会年年断流,至少出现10年内9年断充或10年内8年断流的局同;而且  相似文献   

5.
1997年汛前,黄河河防部门为保证安全度汛,做了一系列防汛保安工作,如加强水毁工程修复和度汛工程建设、加大了河道清障力度、修订各项防洪预案及注重黄河防汛宣传等。8月4日花园口站出现4020m^3/s洪峰流量,8月6日洪水安全入海。地淤积1997年黄河中下游地区以了1951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特大干旱,利津站全年断流13交累计断流226d。在黄河防部的安排部署及沿黄各省的配合下,实施4次向黄河下游大规  相似文献   

6.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天然水资源量不足、沿黄用水量激增和缺乏统一管理,因此黄河遭遇频繁断流:1972年至1999年的28年间,有22年发生断流,平均"四年三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时间最长达226天,断流河道长度最长达704 km,占黄河下游河道总长的90%,从入海口一直上延至河南开封。据统计,1972年到1996年,黄河下游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累计经济损失约268亿元,年均损失近14亿元(1995年统计标准)。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山东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5亿元,沿黄河2 500个村庄130万人吃水严重  相似文献   

7.
对黄河下游断流的变化特点、成因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园口站下泄流量在关键用水月份小于900m3/s时,下游容易造成断流。从70年代至90年代,黄河下游断流形势越来越严重,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人类用水量的大幅度增加是造成下游断流加剧的主要原因,而黄河水资源缺乏、浪费严重、缺乏统一管理和调度也是造成断流的重要原因。文中最后提出了防止断流继续发生的几条对策  相似文献   

8.
1999年是黄河流域严重的枯水年份,也是黄河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管理的第一年。截止11月底,山东省入境水量160亿m~3,其中1~6月份72.2亿m~3;全省引黄水量达69.7亿m~3,其中1~6月份引黄水量达40.8亿m~3;水资源利用率为43.6%,1~6月份利用率达56.5%。黄河下游利津站断流天数为40天。引黄供水调度取得显著成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沿黄各市(地)工农业用水需求,确保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又减少了黄河断流,有效保护了黄河生态环境。但随着小浪底水库的建成运用,黄河干流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对径流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黄河山东段因持续断流严重威胁着下游的部分县市,1995年因断流造成地处黄河下游的东营户无法插秧,仅此一项损失1亿多元;滨州市10万人口的城市一度全部断水.给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造成严重困难;济南市黄河水厂也停产3个月, 使济南市日供水量减少10万m~3,为缓解黄河山东段水量日趋减少所造成的困难,山东省从1992年开始修建平原水库,以增加蓄水量.至1995年四年共安排资金7585万元,先后开工6座,已完成4座,增加蓄水能力1亿m~3.“九五”伊始,省财政又拨专款6500万元专项用于修建平  相似文献   

10.
千析  王磊 《中国水利》2001,(5):61-61
黄河自70年代以来出现断流,并呈不断恶化的趋势。为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下游日趋严重的断流局面,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通过黄河水量统一调度,遏制了下游日趋严重的断流局面,实现了黄河下游90年代以来首次不断流,使黄河河口的生态系统有所改善,保证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了农业用水,同时兼顾了工业用水。  相似文献   

11.
对小浪底水库2000-2006年的运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自1999年10月至2006年10月,小浪底水库库区累计淤积量为21.27亿m3,其中干流淤积量为18.01亿m3,支流淤积量为3.26亿m3,利津以上河段累计冲刷泥沙13.23亿t,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最小平滩流量已由2002年汛前的1 800 m3/s增大至3 500 m3/s左右;②2002-2006年,水库实施了5次调水调沙,均实现了下游主槽的全线冲刷;③经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联合调度,有效削减了洪峰流量,减小了下游河道发生漫滩洪水的几率,减轻了滩区群众淹没损失;④小浪底水库的合理调度不仅确保了特枯水年黄河下游不断流,改善了下游河道生态环境,而且多次为外流域供水;⑤1999-2006年,小浪底水电站累计发电量为255.92亿kW·h.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黄河下游经常断流原因和缓解断流损失的对策,西北电业管理局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到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山东水利厅、黄河河口地区、黄河上中游水量调度委员会办公室等有关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主要成果叙述如下。 1 黄河下游断流情况 1971年以前黄河下游很少发生断流现象,1972年以后断流情况不断加重,按黄河下游最后一个水文站利津站的日平均流量等  相似文献   

13.
黄河1995年首次断流黄河于2月23日凌晨零时许在黄河最下游的利津水文站出现1995年首次断流。近年来,黄河春、秋两季多次断流。1994年自4月4日始,3次断流长达60多天。这次断流是今年黄河首次,比去年提前了42天,也是近年来断流时间最早的一年。据...  相似文献   

14.
三门峡水库运行模式对黄河下游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韦洪莲  倪晋仁  王裕东 《水利学报》2004,35(9):0009-0017
根据黄河下游在三门峡水库20世纪70年代投入运行后的实测资料,考虑水库的不同运行模式以及下游支流的入汇作用,研究了水库对黄河下游的水环境的影响。注意到黄河灌溉用水的主导作用,以河水中离子总量为指标,分析了三门峡水库运行对黄河下游水质的影响。考虑到断流是黄河下游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以全年断流总长度为指标,分析了三门峡水库运行对断流严重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黄河下游各站离子总量与三门峡水库运行模式以及三门峡-花园口间支流入汇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断流严重程度主要受到水库运行模式的控制,据此提出了有利于降低离子总量和减轻断流严重程度,同时又兼顾发电和防洪的三门峡水库推荐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两座大型水库、每年可蓄水约50 ̄60亿m^3,径流调节性能很高,在发电、灌溉、防洪、防凌等综合利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兰州以上河段,是唯一可以汛期大量蓄水的河段,其径流调节的作用无可取代,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日趋严重,主要是由于超计划引水和管理失控引起的,而龙刘两库每年非汛期向中下游输水高达约50亿m^3对缓解下游断流作用很大,对下游河道的淤积影响,目前尚难定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窄深河槽输沙入海调水调沙减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河水沙变化使汛期进入下游的基流减小,含沙量增加,高含沙洪水出现的机会增多,在灌溉用水旺季将出现长时间断流。然而利用窄深河槽输送高含沙水流入海,不仅可以减轻黄河下游的严重淤积,还可向华北地区提供大量清水。文中给出了小浪底等水库不同调水冲刷方式,下游河道的减淤效益。计算成果表明,当小浪底水库的调沙库容为25亿m~3时,下游河道的年平均淤积量可减少到1亿多吨。文中还以北洛河为例,给出黄河下游河道的治理前景。  相似文献   

17.
颜景协  马安堂 《山东水利》1999,(11):36-36,26
一、黄河下游水资源越来越少,黄河断流时间越来越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多年来,沿黄各地大量引用黄河水,已成为沿黄地区的重要水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但自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平均三年有两年断流,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年年断流,加剧了我国北方,尤其是山东省的水资源紧缺局面,殃及了引黄济青工程。 黄河断流的特点有三:一是断流的时间越来越提前,90年代以前,一般发生在5、6月份。1990年以后,断流时间扩展到冬夏季,早  相似文献   

18.
黄河断流情况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黄河断流情况及特点 黄河下游除1960年因三门峡工程截流及凌汛蓄水发生过断流外,经常性断流的出现始于70年代。从1972年至1997年的26年中,黄河下游共有20年发生断流(黄河下游各站历年断流情况见表)。根据利津站的实测资料,20年中累计断流70次,共908天,平均每年断流45.4天(有断流的年份平均,下同),其中1991~1997年连年断流,累计断流717天,平均每年断流102.4天。  相似文献   

19.
从黄河断流谈引黄蓄水李希宁,林宏达,师景荣(山东黄河河务局)(历城区建委)黄河是山东省主要的客水资源,年均(高村站)来水量为407亿m3。目前,山东黄河共建成引黄涵闸57座,设计引水能力2429.5m3/s,实际最大引水流量达1058m3/s。自50...  相似文献   

20.
1 黄河流域干旱缺水状况 西部大开发,特别是黄河流域大开发首要的问题是把黄河580亿m~3的天然年径流量用好,解决黄河流域的干旱缺水,满足大开发的各种用水要求。 黄河流域干旱缺水严重,自1972年以来黄河出现断流,且日趋严重。黄河河口利津站实测的入海水量,从50年代平均481亿m~3,降低到80年代平均287亿m~3,90年代前5年平均187亿m~3。这反映了黄河下游干流在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