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俊桥  姚雨芮 《新建筑》2023,(2):138-143
市场化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是我国当前城乡发展的理论热点和实践难点、痛点。研究梳理了重庆市丰盛镇复兴资本介入的全流程,通过“风貌复兴”和“殡旅融合”两条线索揭示资本模式通过“土地置换”“产权置换”和“旅游引流”的策略,成功进行古镇空间再生产、优化路径与协同治理;并借助空间资源主次及流程的合理配置,平衡资本与地方政府、原住民的多方诉求,实现“多赢”的同时重塑了古镇风貌,达到活态传承、延续乡愁之目的。研究可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市场化发展提供可行的现实样本。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特色古镇的历史风貌塑造有着重要意义.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关系到古镇活力的重现和历史文化的延续,文章以浙江瓶窑古镇为例,对古镇的历史与现状问题进行了基础梳理,归纳了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与价值,进而探讨特色古镇的风貌塑造策略.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榆中县青城古镇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通过对青城古镇的实地考察,笔者发现其古建筑群落具有鲜明的西北地域特色,历史文化遗存丰厚。因此建议对青城古镇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开发。保护重在强化古镇的院落生活空间,修葺并完善传统建筑样式,保持地方人文资源风貌。  相似文献   

4.
基于愈合概念的武夷山五夫镇的保护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鹰 《南方建筑》2009,(4):36-41
武夷山五夫镇是朱熹理学、生活40余年的历史文化名镇。古镇的古街及古民居建筑年久残破失修,新建民居失控蚕食着古镇历史特色风貌和格局。基于愈合概念,从古镇现状、历史文化特色和古镇建筑风貌、环境的梳理和分析入手,提出保护古镇传统建筑文化、自然和人文特色,改善居住环境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价值是历史城镇的文化精髓,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评估历史文化价值是编制历史城镇保护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海宁市盐官古镇海潮文化、营城文化、名人文化和海盐文化四个方面价值的研究和文化遗存的挖掘,系统地论述了盐官古镇的重要历史地位和格局风貌特色,并从维护自然历史环境、突出区域线性文化遗产、彰显古镇特色格局、延续传统风貌、保护文物古迹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六个方面制定了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保护规划策略,以更好地保护盐官古镇,传承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6.
王蕊  陈卓 《山西建筑》2009,35(9):54-55
通过对四川雅安上里古镇风貌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与最终设计方案的评析与总结,应用现代小城镇开发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探究了古镇在景观风貌保护与资源开发过程中古镇风貌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并提出部分引导古镇风貌保护与资源开发和谐设计的原则,以使古镇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娅竹  黄喆 《四川建筑》2013,33(1):10-12,15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时代的进步,当代人对历史文化古迹的探求之心、保护之情亦与日俱增.古镇作为典型栽体,在原始底蕴积累的同时也开始探索新的发展之路.文章以四川上里古镇为例,通过对其风貌整治规划实践的回顾与解析,提出有关古镇风貌建设的方法,以期在古镇的保护与发展中寻找到平衡点,为古镇风貌整治规划提供实例参考,使传统的古镇风貌能得以延续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位于秦岭南麓的柞水凤凰古镇兴盛于明清,已有千年历史。著名的凤凰码头是连接关中、陕南、湖广等地物资的商贸中转站,得天独厚的水旱码头区域位置,赋予了古镇深厚的建筑文化、商贸文化、移民文化和民俗文化,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结合实地踏查,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论述古镇的区域位置、历史沿革、景观选址、街巷格局、风貌特色、民居院落与建筑特色,最后提出古镇价值及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现有小城镇特别是古镇的文化底蕴、景观形象基础上进行风貌的保护与形象的提升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浙江省衢州市球川古镇形象景观保护规划项目为例,从古镇整体风貌保护、建筑文化传承、民俗乡土文韵挖掘等方面探讨了传统古镇的形象提升与环境景观的构成特点。  相似文献   

10.
魏晓芳  赵万民  王正 《规划师》2010,26(1):26-31
松溉古镇是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在选址与布局上颇有考究,拥有"山、水、镇"相互交融的山水格局。随着主流交通方式的改变,古镇破落,现状存在许多问题。通过保护、整治、调整、更新等的规划手法,在整体格局、街巷空间、建筑、节点等不同空间尺度上进行引导,可以保护古镇特色风貌、重构古镇失落的空间,使古镇在新的世纪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1.
戴宇 《四川建筑》2010,30(2):4-5
四川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名城古镇)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出于经济与文化建设发展的需求,通过总结近年风貌整治的经验得失,为积极保护名城古镇,科学合理的开展风貌整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平乐,拥有“山-水-镇”、“田园-水网-街巷-民居”交融的特色空间.形成了古镇魅力的核心,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其特色空间格局受多方面胁迫而面临破坏.亟需重构和保护。本文基于“触媒”思路。以既要保护古镇特色空间又要促进发展为前提。把特色空间作为旅游业运作的触媒,探索古镇旅游发展的策略和模式.通过触媒(特色空间)持续刺激引导古镇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特色空间(触媒)本身在得到充分利用的过程中实现持续性的维育。形成良性循环。试图找到一条实现历史文化古镇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从研究海南岛昌化古镇的特点羞手,确定以建设特色风情镇区作为昌化古镇的保护和更新的途径。具体是指通过镇区空间形态的调整,功能的转换等策略,完善和强化镇区特色。这一途径可引导其它古镇的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14.
朱猛 《重庆建筑》2006,(4):31-36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中,不考虑特色城市文化遗存而大拆大建,破坏原有文物建筑,制造假古董等现象屡见不鲜,其结果是:地方文化特色逐渐被吞噬,历史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各处皆似曾相识的环境景象。虽然,历史文化名镇皆进行了保护规划,但大多数是物质层面的探讨,对城镇特有的文化特征与内涵未能加以发掘与诠释,导致了特色文化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被架空。本文以宁厂古镇保护为例,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如何保护与传承地方特色文化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名村镇传承地域文化与习俗,是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现存的历史文化名镇(村)数量多,保护方式与保护程度也各不相同。该文以湖北省咸宁市羊楼洞为研究对象,运用文脉主义理论,分析评价羊楼洞现状显性文脉与隐形文脉现状。基于羊楼洞古镇文脉特色,提出羊楼洞古镇的保护应当基于以经济结构的转变为基础,实现羊楼洞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持续性保护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甘肃榆中金崖古镇保护规划为例,分析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城镇现代化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并从古镇整体风貌控制、重点地段、历史街区、环境整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5个方面讨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结合山西省崞阳镇总体规划实例,以"突出城镇特色、塑造城镇品牌"为主要思路,针对其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从历史遗存的保护和地方文脉的传承、镇区整体风貌的塑造两方面进行特色规划,探索城镇特色在规划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昆明市杨林古镇的气候特点与地理位置,对杨林古镇的特色构成进行了分析,结合杨林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给出了几点古镇保护和开发的建议,对提升该地旅游业发展水平及传承该地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沙湾古镇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有着八百多年的历史,其文化资源与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享誉盛名,也是广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沙湾古镇的保护更新,既符合村庄规划的一般要求,同时更体现和传承了古镇、古村的文化风韵,在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袁丽  傅林  黄俊  李蓉 《中外建筑》2012,(5):74-75
五夫历史文化名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朱熹理学的发源地。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古镇逐渐走向衰落。运用场所理论,从建筑院落、街巷和开敞空间方面入手,通过对物质环境的规划,保护古镇特色风貌,改善居住环境,使五夫镇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