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砂壶与茶     
范娟 《陶瓷工程》2011,(6):67-67
紫砂壶的兴起与茶文化的兴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宋代,饮茶已极为普遍,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可谓“不可一日无茶”。  相似文献   

2.
高建中 《江苏陶瓷》2007,40(6):34-35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七件事。茶,不可一日无,讲究饮者,对茶、水、薪、壶之茶道、茶事、茶艺、茶具、茶的冲泡、茶的品饮、茶的文化都有一番研究。饮茶自有它的真趣,客来敬茶,礼谊增情;口渴饮茶,润喉解渴;闲静品茶,修身养性;疲劳喝茶,舒筋消累;滞食用茶,去腻消食;烦  相似文献   

3.
周豪 《江苏陶瓷》2014,47(5):64-64
中国文化气象万千,丰沛的底蕴,是渗透在数千年历史文明发展长河中的耀眼之光,它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贯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后转化为一种精辟的素材。构筑起博大精深的人文气象。紫砂壶便是中国文化的优秀载体之一,自古至今,它所搭建起的人文气象是十分丰厚的,也因此得到了世人的高度关注与认同。一把壶,因茶而生,除了那与生俱来的茗饮功能外,它的艺术美感、创意个性、文化内涵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这把紫砂壶“汉韵”(见图1)便是一件十分注重人文气象的作品,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都充分地渗透文化内容,结合创意特征,富有浓郁的趣味,现重点谈一谈该壶的人文气象。  相似文献   

4.
《玻璃艺术》2010,(1):14-21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经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也就是说,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相似文献   

5.
紫砂壶与茶     
紫砂壶的兴起与茶文化的兴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宋代,饮茶已极为普遍,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可谓"不可一日无茶"。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文化与茶文化、绘画艺术始终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唐代中期开始,佛教中的“禅”与“茶”相融渗透,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7.
紫砂壶是茶的载体,随着历史发展,在历代紫砂艺人的智慧创新和文人雅士的参与推广下,紫砂壶早已演变成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紫砂技艺也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为传统文化艺术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紫砂壶造型丰富,世间万物都能成为紫砂壶创作的题材,匠人们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自身的所思所想化作一把小小的紫砂壶,赋予一抔普通的泥土以独一无二的造型,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给人以观赏价值.本文以紫砂壶"圆竹"为例,浅谈其创意设计和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8.
王蒙 《发现》2014,(5):52-54
当我们谈到中国的封建文化、传统文化的时候,似乎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另一种十分强有力的传统——这就是无文化、非文化、反文化的传统,“绝圣弃智”的传统,耍光棍、耍流氓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华宁陶是云南历史上著名的陶瓷窑场,是云南省非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华宁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设计上体现民间工艺品的古朴、自由以及生活情趣。道家审美哲学是中国传统造物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审美经验,道家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造物者的日常生活,在华宁陶中蕴含了丰富的“道法自然”的色彩美学、“大象无形”的装饰美学、“大巧若拙”的造型美学、“有无相生”的意境美学、“天人合一”的窑变美学等道家审美哲学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喝茶的民族,俗话说:"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无论说"七件事"还是谈"七件宝",总归离不开"茶"字。许多老茶客认为:"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乾隆皇帝嗜茶如命,甚至开过这样的金口:"朝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在盛产好茶的中国,对于爱喝好茶的中国人来说,"喝茶"就要有好茶壶。紫砂壶,是品味醇美香茶的器皿,是品味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1.
王宙元 《佛山陶瓷》2012,(8):44-44,48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自古就有“三教九流”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地域影响着人们不同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本文将从“三教九流”中的佛教谈起,通过“天下第一壶”、“受壶支配的茶”和“紫砂壶的造型”三个方面.揭秘佛教与宜兴紫砂壶的渊源,从而促进人们更深层次地认识和知晓紫砂壶。  相似文献   

12.
王晓健 《江苏陶瓷》2010,43(4):46-46,50
俗话说“一壶装天下”.一把壶的造型可以包括天下多种文化信息。一件成功的紫砂壶应该是一件完美的文化壶,是多种文化的综合体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孕育闪烁着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只有把各种传统文化通过自己平时的知识累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会创作出具有文化性和思想性的紫砂作品。反之,仅仅是这里凑一个把,那里借一个流,很难达到统一和谐效果.充其量不过是一件装茶的容器,难以被大众和收藏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影像视觉》2010,(2):98-103
评委感言: 本月“红”这个主题很迎合春节和情人节的喜庆浪漫气氛。本次投稿作品,都抓住了“红”的色彩含义,表现丰富,通过色彩对比,很多中国元素都得到了表现。但在“红”的意境表现上,作品略显单调,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红”的内涵以及相关意境的表现不是很充分,缺乏拓展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4.
曝光·月赛     
《感光材料》2010,(2):98-103
评委感言: 本月“红”这个主题很迎合春节和情人节的喜庆浪漫气氛。本次投稿作品,都抓住了“红”的色彩含义,表现丰富,通过色彩对比,很多中国元素都得到了表现。但在“红”的意境表现上,作品略显单调,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红”的内涵以及相关意境的表现不是很充分,缺乏拓展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5.
张晓颜 《中国陶瓷》2023,(9):102-107
近年来兴起的“国潮审美”潮流兼顾当下情景与古典精神,在形象设计与表现创造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是当下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思想渊源;在彩瓷色彩与纹饰设计的表达上,“国潮”审美以现代设计思想从经典彩瓷作品中提取和抽简出彩瓷色彩与纹饰,创造出许多符合当代审美与功能的实用设计,成为传统文化与古典审美在当下的有效活化延续;在数字化领域中,彩瓷色彩与纹饰表现在数字媒介中积极转型创新,陶瓷数字藏品的色彩与纹饰设计可以借助新经济模式与新媒介的力量赋能陶瓷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圣陆羽的《茶经》是中国灿烂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引领中国茶文化不断繁荣发展。茶具文化尤其茶壶文化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代代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今天独步全球的鼎盛局面。本文试从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浅谈制壶艺术。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陶瓷》2006,16(4):12-12
9月16日,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所在江西省社科院挂牌成立。此举意味着“景德镇学”作为一门具有江西地方特色和中国文化特色的独立学科被重点推出。  相似文献   

18.
继去年推出“中国本色”色彩趋势发布会,2009年5月7日,立邦公司于成都千高原艺术中心发布以“爱”为主题之“为爱上色”色彩趋势发布会。立邦根据人们对家居装潢的要求,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且结合09年最新的色彩趋势,为大众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为爱上色“不单单代表着2009立邦的色彩计划,它更代表了立邦想要传达的是一种精神理念,用色彩去唤醒大家对家人、朋友、社会、环境的爱心与关注!  相似文献   

19.
周宇杰 《江苏陶瓷》2011,44(1):45-46
宜兴紫砂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十分完美地构建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尤其是紫砂壶自明清以来作为茶、陶文化合二为一的产物.其造型艺术已经成熟地构建了自己的规律与法则。形成了文人风格和艺术品位。得到了世人的高度赞赏,视同拱璧。  相似文献   

20.
赵益军 《江苏陶瓷》2012,45(1):66-67
誉为“陶中瑰宝”的宜兴紫砂壶,它的造型艺术承载了我国众多的民族文化元素,容纳了不少姊妹艺术的设计理念,营造出千姿百态的壶艺形式,展现独有的神韵。而每一件完美的紫砂壶,都富有情感倾向和寓意特征,彰显着民族文化的灵气,在茶、陶文化结合中充满艺术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