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郑南根 《四川建筑》2009,39(3):52-53
"道"是中国三大传统思想中重要的一支,影响广泛,其哲学内涵在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都有深刻的体现。文章从单体建筑这个角度来介绍和分析,以揭示道对单体建筑的影响以及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2.
《城市环境设计》2009,(11):112-117
这是一组连绵起伏的建筑群落,褶皱状的"山体"模糊了建筑、景观和城市公共空间的界限,构成一个展现东方自然精神的未来世界。方案继承了中国追求建筑群体和空间序列的传统,并把东方文化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贯穿于其中。  相似文献   

3.
顾孟潮 《新建筑》2009,(6):47-48
"走向公民建筑"的评选促使我写了这篇小文。 一"走向公民建筑"评奖好 什么是"公民建筑"呢?在2008年12月27日的颁奖大会上,获本次杰出成就奖、德高望重的冯纪忠教授,以其94岁高龄、65年职业生涯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应该讲,所有的建筑都是公民建筑,特别是我们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10,(6):53-53
2010年10月16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成立大会暨"当代建筑教育中的建筑技术科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硕贤教授、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周畅教授、中国照明学会理事长王锦隧教授、全国高等教育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仲德崑教授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5.
《广西土木建筑》2012,(3):13-23
近两年来,"公民建筑"的提法似乎有些热乎了起来。这来自于《南方都市报》从2007年始办的"中国建筑传媒奖"活动,该活动以"走向公民建筑"为口号,并给"公民建筑"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指那些关心民生,如居住、社区、环境、公共空间等问题,在设计中体现公共利益、倾注人文关怀,并积极为现时代状况探索高质量文化表现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6.
在"建筑是什么"的追问中思考"建筑该怎样":建筑是"容器",在给人便利舒适使人乐在其中时要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建筑是"综合体",可从产业联结、功能转换、追随技术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建筑是"具体化的时代相",当从经济、面向平民、强韧等角度来反思当代建筑。  相似文献   

7.
殷昆仑  谭剑 《中外建筑》2011,(7):F0003-F0003
为总结交流木材在国内外景观和绿色建筑中应用的最新成果、发展趋势和成功案例,促进木材在湖南省景观和绿色建筑中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联合加拿大木业协会于2011年5月20日在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学术报告厅举办了"木材在景观和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交流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中外建筑》2012,(3):8-9
2012年3月26日至29日,"上海世界生态城市论坛(ECO City Summit)"与"2012中国可持续建筑大会·绿色建筑展览会(Green Building China2012)"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和喜玛拉雅中心举行。此次活动配合了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牵头制订的"绿色节能建筑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0,(6):43-43
第四届海峡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于2010年6月18日~20日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馆面积近9000平方米。 本届"绿博会"分为如下主要展区:城市节能减排降耗展区、建筑节水展区、建筑电气与节能监管、建筑智能化展区、  相似文献   

10.
傅文裕 《四川建筑》2012,(1):67-68,72
建筑美学是一门边缘学科,西方的建筑美学理论在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始于上个世纪初期,而在中国数千年的古建筑中,各种不同的建筑有着自己不同于其他建筑类别的美学理论。在众多的建筑类别中,人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园林、宫殿、民居和佛塔,而其中园林和宫殿最为熟知。园林的"曲线美"和宫殿中的"天人合一"这两种建筑美学理论也是中国建筑美学理论中发展较为成熟的理论。文章就园林的"曲线美"和宫殿的"天人合一",阐述了对于这两种建筑美学理论的看法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日本1980年代初“健康建筑”的争论是日本建筑师认识到后现代主义建筑弊端的萌芽并自发反叛的典型案例。其过程十分尖锐,成果亦显著,清晰地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新兴事物在斗争中发展的一段曲折历程。此外,建筑的“健康性”对于眼下我国高速发展的新奇特建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阚铎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曾是中国营造学社早期的主要成员之一,为中国营造学社以及中国建筑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所整理的古籍至今仍是建筑、园林行业研究的重要文献。然而,由于其后来投身伪满,走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对立面,成为了历史罪人,因此他的名字在各类文献中基本是一笔带过,无法还原其为中国传统建筑研究所做的工作。该文梳理各种文献资料,试图完整地论述其在营造学社期间所做的工作,及对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的学术轨迹与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所体现的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轨迹与图景,以期洞悉中国建筑研究的关键所在、明晰中国营造学社的重要贡献和精神,激励后学研究中国建筑的致力攻坚。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前后,中国大陆一批建筑学者迁移台湾,改变了台湾现代建筑发展进程,金长铭即是其中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49-1959年间,他以台湾省立工学院建筑系为基地,创立"今日建筑研究会"与《今日建筑》杂志,宣扬现代建筑理论启蒙民智,取径中国哲学来阐述现代建筑理论,成为推动现代建筑在台湾发展的先行者。本文力图勾勒出在两岸对峙年代,一位心怀启蒙精神与中华乡愁的传统士人式建筑学者,充满人性光辉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5.
第二十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于2014年7月中旬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隆重召开。会议就“民居建筑文化研究”、“传统民居建筑技艺及其现代应用研究”、“传统聚落的保护与活化研究”等主题展开研讨,同期宣布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公布新当选的中国民居建筑大师人选。会议集中展示了目前中国民居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民居研究的新动向。具体表现为:民居研究内容及方法深化拓展,民居研究对象的时空范围拓展,村落与民居保护更加务实创新。  相似文献   

16.
赵辰 《新建筑》2014,(2):20-21
在《新建筑》杂志举办的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的论坛上,作者针对性地将“建筑”、“新建筑”、“现代建筑”三个基本概念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不同意义和相应关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讨论;意图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帮助读者厘清这些概念的文化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并加深对建筑学科、专业的学术理解.  相似文献   

17.
展览陈列是中国园林博物馆建设长期的核心内容,是博物馆开展各项服务、教育工作的基础。基于博物馆陈列的综述和对中国园林本质属性的分析,研究了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展陈方案,提出了符合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特点的博物馆展陈系统,包括室内展厅、室内展园和室外展区在内的一体化展陈体系,并在展陈空间的园林化处理、经典历史名园再现等方面创新了博物馆展陈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尝试从社会观念的考察和思想史批判的角度,简单勾勒深圳建筑行业35年发展历程的三个重要事件,并参考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生产的理论,比较和分析中国建筑的社会生态、职业伦理、设计语言等几个方面的相互影响,以期重新梳理当代深圳建筑发展的观念历程以及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9.
回顾中国营造学社先辈学者们所开拓的中国建筑史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学术之路,指出中国营造学社不仅在已经开创的文献发掘与遗迹考察相结合、关注法式制度层面的深入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且在中国建筑史学的外延层面,如历史建筑保护、旧城保护、中国近代建筑史、中国现代建筑史,中国乡土建筑考察与研究等诸多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0.
由Autodesk公司开发的Revit Architecture软件经过逐渐的改进,目前已经具有了非常完善的建筑参数化设计功能。其提供的族(Famliy)参数模型与构件编写平台在古建参数化建模中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攒尖亭的参数化建模过程为例,介绍基于族模型的古建参数化建模的初步方法,包括参数设置、主体结构与屋顶部分的参数化建模过程;在此基础上介绍古建参数化详图构件的图纸表达和软件在古建参数化建模方面局限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