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辽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每年农作物秸秆实物资源量为3 195.8万t,其中,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量达1 300万t,折合标准煤680万t;单位土地面积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量为91 t/km2,其中,铁岭、沈阳、锦州分别为184,164,132t/km2,具有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状况,指出多种利用形式并存应是辽宁省秸秆能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江苏是能源消费大省,也是能源储量小省,但生物质资源丰富。为探明江苏省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利用已有统计资料和数据,对2007~2014年江苏省的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林木生物质、城市生活垃圾和废水这4种生物质能源进行定量估算,并通过灰色系统模型进行潜力预测。测算结果表明:江苏省生物质资源以牲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为主,城市生活垃圾和废水、林木生物质为辅;2014年生物质能源的折标煤量为4586.41×10~4t,牲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分别占比67.02%和30.76%;2007~2014年,江苏省生物质能源的折标煤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未来10年生物质能源的折标煤量逐年递增,预计2024年可达5404.61×10~4t。针对测算结果和能源转化现状提出发展建议:江苏省应明确生物质资源重点开发对象,建立健全生物质原料管理体系,加强财税政策激励,建立投融资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石漠化问题严重的贵州省为研究对象,从秸秆资源全量化利用的视角,对该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人均秸秆占有量等进行潜力估算,明确贵州省秸秆资源地域性特征;结合贵州省秸秆利用竞争性需求量计算分析全省及9个市/州秸秆全量化利用潜势,揭示贵州省秸秆资源量在喀斯特县和非喀斯特县的差异性以及与石漠化等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2017年贵州省秸秆资源丰富,可收集秸秆资源量喀斯特县高于非喀斯特县;石漠化等级与人均可收集资源量呈明显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农作物秸秆、工业有机废水、可用作能源的固体废弃物、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其中 ,年日照时数在 2 2 0 0h以上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 2 /3;可开发的风能资源为 2 53亿kW ;地热资源远景储量相当于 2 0 0 0亿t标煤以上 ,已勘探的 40多个地热田可供直接利用的热储量相当于 31 6亿t标煤 ;农作物秸秆产量每年可作能源的资源量在 3亿t左右。什么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5.
《热机技术》2005,(2):19-19
江苏省如东利用世行贷款建秸秆发电示范项目,最近获得发展改革委批复。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江苏省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约3000万吨,以往这些秸秆的相当一部分被直接燃烧,不仅浪费了能源,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相似文献   

6.
《可再生能源》2013,(3):125-128
以天津市9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农村沼气生物质能两大类资源——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状况,根据不同农作物谷草比系数、折算标煤系数以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系数,计算出天津市农村生物质能耗占全市新能源消费总量和农村生产、生活能耗比例。同时,详细分析了天津市农村沼气生物质能发展的五大利用模式,并且对全市农村户用沼气工程进行了环境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武清区、宝坻区、蓟县和静海县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在天津市排名分列前4位,宁河县、静海县、武清区和宝坻区畜禽粪便资源占有量分列天津市的前4名,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替代秸秆减排CO2达到1万多t。  相似文献   

7.
利用文献统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区域分布特点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全省可收集利用的秸秆资源量为5.86×107 t,其中玉米秸秆最为丰富,约占总量的47.11%,小麦秸秆、棉花秸秆分别占29.19%和14.6%。秸秆资源总量区域分布呈现自西向东递减的特征,单位播种面积资源分布呈现自北自南、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人均秸秆资源分布由北向南逐渐递减。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可将全省分为4个类型区:资源丰富区、资源较丰富区、资源一般区和资源不足区,整体呈现"西密东疏、西丰东贫"的资源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作物秸秆能源化潜力估算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个巨大的能源库,对其的准确定量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前提条件.文章以2005年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为例,结合农作物秸秆的能源转化方式,定量估算了中国农作物秸秆能源化的潜力,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中国每年约有3.995×108 t农作物秸秆可作为能源利用,这些秸秆若全部以直接燃烧、锅炉燃烧、压缩成型燃烧、沼气供热、沼气发电、气化供热以及气化发电等不同转化方式加以利用,则其能源化产品可分别替代化石燃料0.291×108,0.5×108,2.039×108,0.815×108,0.258×108,2.217×108和0.5987×108 t标煤.其中气化供热能源转化效率最高,可达60.37%,其次为压缩成型燃烧,能源转化效率达58.26%.秸秆资源用于气化供热和压缩成型燃烧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模型,估算广西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可利用秸秆资源量、秸秆露天焚烧量及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广西主要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秸秆露天焚烧的CO、CO2、NOx、SO2、CxHy、PM2.5年排放量分别为1073053.092t、13935400.960t、52121.666t、2177.406t、38785.052t、128875.241t。稻草和甘蔗秸秆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贡献率最大,露天焚烧对空气质量影响呈现出季节性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时空分布及其产率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农作物产量、考虑区域差异的草谷比因子及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我国2000-2015年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及其分布特点和不同区域耕地的秸秆产率变化情况及生产潜力。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我国的可收集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从3.30亿t增至4.47亿t,且秸秆资源的增长速度有逐渐加快的趋势;秸秆资源分布具有区域差异性,2015年,河南、黑龙江及山东等省份的秸秆资源最为丰富,同时,河南、山东及新疆等省份的耕地秸秆产率较高,在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生物质产业具有原料丰富、收集和运输成本较低等优势;2000-2015年,东北、华中和西北地区的秸秆资源量增长趋势明显,且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的耕地秸秆产率增长超过60%,这些地区具有发展大型农业生物质利用产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