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前言 试验表明,在炼铁用炉材原料中占主导地位的电熔氧化镁,其中的杂质对MgO-C砖的高温及还原热处理后的特性有很大影响,其试验结果和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2 试验方法 分别使用2种电熔氧化镁和烧结氧化镁(化学成分示于表1)制成含鳞片石墨18%(重量)、Al9%(重量)的MgO-C砖A、B、C(表2示出体积密度等),对常温、600℃、900℃、1200℃、1500℃时的抗折强度和在这些温度下于还原气氛中热处理品的常温抗折强度进行  相似文献   

2.
镁炭砖     
镁炭砖日本开发了一种金属精炼炉内衬用耐热剥落性优异的镁炭砖。该砖主要配料组成(%)为:氧化镁质耐火原料50 ̄99.5,含中间相的沥青和石墨0.5 ̄50,其中含中间相的沥青粉至少为0.5 ̄15,此外还应加入金属粉。该镁炭砖经烧成或烧成后于沥青和焦油中进...  相似文献   

3.
沥青添加剂对MgO—C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学斌 《耐火与石灰》1996,21(11):60-64
为改进MgO-C砖的结合剂系统,检查了添加沥青粉对砖的性能和碳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砖的强度随沥青软化点的降低而提高;抗热震性随沥青软化点的提高而改善。低软化点的沥青粉对试验更重要,认为这是其熔化并扩散到砖的基质中,而提高砖的强度。这个现象已通过光学观察证实,推断有两种沥青扩散机理:一种是熔化的沥青以液体状态流支另一种是由挥发物气化产生的有机气体的再凝聚。因此得出结论,低软化点的沥青粉对增强砖  相似文献   

4.
对铁水包和混铁车用后的Al2O3-SiC-C(简称ASC)砖进行再生处理,然后以高铝矾土熟料、电熔刚玉、叶蜡石、SiC粉和鳞片石墨为原料,分别掺加质量分数为10%、20%、30%的Al2O3-SiC-C再生料制备了铁水包用和混铁车用再生Al2O3-SiC-C砖.与原砖相比,再生砖的体积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较高,显气孔率较低,而高温抗折强度、抗氧化性、抗渣性与原砖的差距不大.过多添加ASC再生料对再生Al2O3-SiC-C砖的高温抗折强度和抗渣侵蚀性能不利,以统料形式添加时,混铁车用Al2O3-SiC-C衬砖中ASC再生料的添加量(w)不宜超过30%.  相似文献   

5.
薛海涛 《耐火与石灰》2012,37(3):50-54,58
二氧化硅溶胶作为一种结合剂加入到浇注料基质悬浮液中,在添加不同的促凝剂和不同的养护温度条件下,对浇注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差异的。这个实验是通过流变学技术进行的,在选择合适添加剂的前提下,将二氧化硅溶胶作为一种结合剂加入到耐火材料悬浮液中,其性能是良好的。在对各种添加剂的分析中.氧化镁对所测体系来说是最合适的添加剂。氧化镁添加范围0.3%~0.6%和养护温度25℃是氧化铝和硅徵粉笨系的推荐使用参数。  相似文献   

6.
以电熔氧化镁皮砂为多级颗粒料,二级电熔镁砂为细粉,采用廉价的非金属固体加入物及改性剂,以增强镁炭砖中起结合作用的碳网本身的抗氧化能力。研制的镁炭砖具有抗氧化性能好、热膨胀率低的特.点。该砖用于舞钢75tt炉炉墙上,用后脱碳层仅为20~30mm,平均蚀损2.05~2.95mm/炉,使用寿命提高16%以上.  相似文献   

7.
引入废橡胶粉可改善道路铺装用环氧沥青材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考察了反应温度、废橡胶粉含量和顺酐含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如下最佳工艺:反应温度为170℃,废橡胶粉含量12 g/100 g基质沥青,顺酐含量3.2 g/100 g基质沥青.制备的废橡胶粉改性环氧沥青材料在-20℃下具有1.25%的断裂延伸率,在23℃常温下具有2.12 MPa的强度和126.34%的断裂延伸率.通过Mooney-Rivlin方程对废橡胶粉改性环氧沥青应力应变曲线的分析研究表明:添加废橡胶粉改性产生了新的化学交联,导致其化学交联密度增大,同时存在物理缠结,废橡胶粉与环氧沥青固化产生了互穿网络结构,导致材料强度和韧性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1制造工艺及性能原料:特级铝矾土熟料:3—0mm55%;硅线石精粉:0.246-0.043mm25%-35%;结合粘土粉:0.088~0.024mm5%~8%。理化性能:荷重软化温度1550℃;常温耐压强度126MPa;体积密度2.75g·cm-3;重烧线变化率(1450℃,2h)0.2%:显气孔率20%;Al2O376.5%;Fe2O31.8%。2使用抗剥落硅线石砖在黑龙江玻璃厂九机窑蓄热室中应用,经3年多的使用观察,无剥落、变形现象发生。大连玻璃厂、北京市平板玻璃集团公司。海渤湾玻璃厂、佳木斯工农玻璃厂、湖南株州玻璃厂等多家用户采用,使用效果良好。抗剥落硅线石砖在玻璃熔…  相似文献   

9.
氧化镁在铝硅系耐火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铝矾土为主要原料,铝酸钙水泥、硅微粉为结合系统,分别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氧化镁对矾土基喷涂料性能的影响.试样自然干燥24 h脱模后,再经110 ℃烘干24 h,分别于1 000 ,1 300,1 500 ℃热处理3 h.检测各温度热处理后试样的线性变化率(P.L.C)、体积密度(B.D)、抗折强度(M.O.R)、耐压强度(C.C.S)以及试样的热膨胀系数、耐磨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镁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经过110 ℃烘干后的体积密度逐渐下降,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随之减小;但经过1 300 ℃和1 500 ℃热处理后,试样的体积密度逐渐增大,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随之增大.经过1 300 ℃热处理后,试样中添加氧化镁有利于提高耐磨性能.试样中添加氧化镁后增大了试样的热膨胀系数.添加适量的氧化镁可提高试样的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碳的氧化是镁碳耐火材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在1300℃和1500℃温度下各种抗氧化剂.如Al、Si、SiC和B4C对镁碳砖抗氧化性的作用。计算了砖中碳的重量损失,并通过XRD、SEM和EDS测定了砖的氧化区域。在两种温度下,发现B4C是最有效的抗氧化剂。在添加B4C的试样中通过特性研究测出存在硼酸镁复合物(Mg3B2O6)。硼酸镁,在1360℃以上呈液态,通过填充开口气孔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对砖的抗氧化性有积极作用。在两种温度下对添加Al和Si的试样,镁橄榄石(Mg2SiO4)和尖晶石(MgAl2O4)显示出相似的作用。添加SiC的试样和添加Si的试样有相同的相.但SiC在两种温度下抗氧化性最小。  相似文献   

11.
对高掺量粉煤灰烧结砖的原材料,配比,成型压力,成型密度和烧成温度对砖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砖坯泥料在不同压砖机上进行了多次压砖实验。表明:粉煤灰与黄土的比例如70%~80%:30%~20%为宜,且70:30时最佳,所用粉煤灰的粒度<0.5mm、含量应>90%。对高掺量粉煤灰烧结砖来说,太原产YZ425型杠杆式压砖机目前比较适合;砖坯成型后的单位重为2.5~2.6kg/块,(密度1.71~1.8g/cm3)在适当的温度下烧成能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向左良 《炭素科技》2004,14(3):31-36
本文介绍了炼铁高炉用新型微孔炭砖的试制概况。选用宁夏优质无烟煤经过电煅烧,原料配比中以电煅煤和石墨及部分添加剂为骨料,煤沥青作粘结剂试制出品质优良的新型微孔炭砖,对电煅烧工艺操作控制,本文给出了电阻率依赖于排料量和调整功率的回归方程。指出在稳定其电器参数条件下,控制好排料量是保证电煅烧无烟煤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微孔炭砖性能论述中,还给出了微孔炭砖的抗碱性依赖于石墨含量,炭砖的抗压强度依赖颗粒抗压碎强度,平均导热系数依赖石墨含量和石墨与焙烧温度交互作用的三个回归方程。同时还指出,微孔炭砖的抗压强度不仅受颗粒抗压碎强度的控制,而且还受焙烧过程中粘结剂沥青的结焦率所控制,因此,又给出了焙烧中沥青的结焦率依赖于粉子纯度、沥青用量、粉纯与沥青交互作用的回归方程。指出沥青与粉纯交互作用是影响焙烧结焦率的主要因素。微孔炭砖微孔形成的最低反应温度和最佳反应温度可由抗碱性和微孔容积依赖于焙烧温度的经验公式求出。同时还就兰炭试制的微孔炭砖质量指标与国内外优质炭砖实际指标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微孔炭砖是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高炉内衬材料,其特点是在无烟煤和人造石墨基料中或在煤沥青粘结剂中加入一定量的Si微粉,这种Si微粉在炭砖焙烧时(1150~1500℃)与基料中的碳反应并在气孔中生成β-SiC晶须,使孔径变小,从而提高了炭砖的导热性、抗氧化性、耐铁水熔蚀和渗透性。另一方面,由于Si粉在炭砖焙烧时能够使煤沥青改性,提高粘结剂的结焦率,使炭砖的机械性能提高。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Si粉对煤沥青的改质效果,即测定了添加不同量的Si粉后煤沥青的析焦率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了一种钢包用多浸渍沥青结合白云石耐火砖的制备方法。将烧结自云石和煤焦油沥青的混合物制成砖样。混合物经热混并于压力151MPa时压制成型,砖坯于1000℃烧成2h,烧后砖坯的空隙可被经低软化点煤焦油沥青多次浸渍后的碳所填充,每个浸渍阶段(30min)是在1000℃煅烧后进行。含8%-12%煤焦油沥青结合剂并在108-151MPa压力下成型的砖样可以获得良好的耐压强度,然而,多次浸渍增加了烧后砖样的力学强度。提高了其抗水化能力(〉45天)。将含10%煤焦油沥青于108MPa成型具有高抗水化性能的白云石砖样(常规条件下超过60天)与工业用砖的抗水化性能(30天)进行比较。本试验的砖样具有合理的密度和化学性能,良好的抗水化性能和优良的力学强度,完全满足炼钢工业钢包炉(LF)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工程放大效应对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的影响。发现:在2L的成球釜中115℃,0.2MPa条件下沥青颗粒能成沥青球,但在500L的成球釜中成球温度需提高至145℃、压力为0.6MPa方能成球;当含萘沥青颗粒投入成球釜中,即使温度高于110℃,沥青颗粒仍难以成球;在2%PVA溶液中添加体积分数20%~80%的已用过的PVA溶液,有利于含萘沥青颗粒的成球;以3℃/min的升温速率由300℃直接升至1000℃再恒温10~30min,沥青球的强度最高,可达95.4%;以煤沥青为原料一次能制备出3kg,BET比表面积为1437m^2/g,强度为95%,表面pH值为7.3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转炉内衬用MgO-C砖的耐用性,研究了含有Al的MgO-C砖中添加Mg的同时,再添加BN、B4C和硼酸粉作为第3成分的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添加金属Mg后再添加含硼的第3成分,不仅可以抑制还原热处理后Mg的逸出,还可以提高MgO-C砖的耐蚀性,减少对耐热震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将自制的煤沥青粉添加到重油中制得浆体燃料煤沥青油浆,对成浆性和流变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煤沥青油浆的表观黏度随煤沥青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剪切速率相同时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添加不同质量分数制得的煤沥青油浆在同一剪切速率下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随温度的升高黏度减小趋势逐渐变小,当煤沥青粉添加量≤12%时,煤沥青粉添加量对煤沥青油浆的流变性影响较小.随着煤沥青粉添加量的增加,煤沥青油浆的低位发热量稍有下降,但降低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8.
纳米金刚石粉胶粘剂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原津萍  梁志杰 《粘接》1999,20(1):1-2
对胶粘剂中加入纳米金刚石粉后的主要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耐磨可达未添加胶粘剂的2.24倍,拉伸强度提高27.8%。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含铝MgO-C砖的抗水化性能,通过热力学计算选定添加K2CO3,研究了K2 CO3对材料基质物相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单独外加硅粉和K2CO3(以K2O计)分别为0.5、1(wt%)与硅粉复合时对MgO-C砖抗水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Si粉对MgO-C砖抗水化性没有明显改善;Si粉与KCO3复合添加时,能促使试样致密化,有效地提高试样的抗水化性能;其机理在于:K2CO3在加热过程中分解释放出O2,促进了Al粉的氧化,抑制了易水化产物Al4C3 、AlN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专利产品     
耐热冲击性优异的合发耐火材料日本开发一种组成为:炭素材料2%~11%,氧化镁10%~20%,金属粉科10%以下,碳化硅5%以F,其余为氧比锡,总计10()0。外加经40O℃以k热处理过的.粒度小于OO5mln的沥青05%~10%和酚醛树脂作结合剂。该制品耐热冲击性优异。含炭不烧砖日本开发了一种含炭不烧砖,其生产工艺是先将粒度小于lmm的鳞片状石墨等炭质原料5%~30%,与烧结氧化镁等MgO质原料70%~gO%混合,然后在此配料中外加AI/V合金粉末1%~10%,其AI/V原子比为如三~3/5,粒径小于950pm,混合后再加压成型,经热处理制得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