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花椒油树脂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将黏稠的花椒油树脂制备成具有良好分散性、流动性和耐储存的微胶囊,该文采用喷雾干燥法研究了花椒油树脂微胶囊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花椒油树脂较好的工艺条件为阿拉伯胶:麦芽糊精的配比为1:4,芯壁的质量比为1:6,胶液浓度为30%.乳化液在40℃、40 MPa条件下均质2次.喷雾干燥参数:进气量9 m3/min、进料速度8 mL/min、进风温度140℃、出风温度70℃时,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2%,且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猕猴桃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特别是亚麻酸含量高达63.99%.为防止猕猴桃籽油的氧化,采用喷雾干燥法对猕猴桃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产品进行了电镜观察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壁材采用1∶1的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1∶1.5,料液总固形物含量为25%,在30~35 MPa压力下均质处理,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制得的微胶囊结构理想,抗氧化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杏仁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杏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为防止杏仁油的氧化,扩大杏仁油的用途,以麦芽糊精和牛乳分离蛋白为壁材,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对超临界CO<,2>萃取的杏仁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微胶囊的最佳配方,正交法确定了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杏仁油微胶囊包埋最佳配方为杏仁油质量分数25%、牛乳分离蛋白质量分数25%、大豆卵磷脂质量分数2%和麦芽糊精质量分数48%,在20 MPa压力下均质处理;喷雾干燥适宜的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进料温度50℃.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可制得高质量高包埋率的杏仁油微胶囊产品,包埋率达94.7%.  相似文献   

4.
嗜酸乳杆菌真空喷雾干燥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阿拉伯胶、β-环糊精、可溶性淀粉、明胶、脱脂奶粉为壁材,根据正交试验确定微生态菌株嗜酸乳杆菌细胞微胶囊化的最佳真空喷雾干燥进风温度、壁材浓度和芯材浓度,并对其粒子直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阿拉伯胶以9∶1配比为理想壁材,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70℃、壁材浓度20%和芯材浓度6%为最佳组合,活菌数达108 cfu/g以上,微胶囊粒子直径平均为20 μm。  相似文献   

5.
柞蚕粉微胶囊化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得开发利用柞蚕资源,该文通过对微胶囊壁材的初选试验和包埋工艺的研究,确定了以spo-mo350变性淀粉、阿拉伯胶做为壁材,以柞蚕粉做为芯材,利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柞蚕粉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微胶囊包埋最佳工艺参数为:spo-mo350变性淀粉/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4∶1,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115℃,芯材/壁材的质量比为1∶1,壁材占乳化液比例30%,包埋率达86.4%。该微胶囊包埋工艺能够较好的解决柞蚕粉存在的腥味重、易氧化等问题,使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银杏叶提取物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为使银杏叶提取物能在食品领域得到充分有价值的应用,探索采用微胶囊技术来解决银杏类黄酮难溶于水及强烈苦味的问题。本研究选用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作为银杏黄酮微胶囊壁材,通过喷雾干燥进行微胶囊化。结果表明:选用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1∶1)作为银杏黄酮的微胶囊壁材,能达到较好的微胶囊化效果,且芯材与壁材的最佳配比为0.1 g/g。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料固形物浓度为25%,进风温度为180℃,进料速度为35 mL/min。产品微胶囊化效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微胶囊核桃粉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桃油脂含量在50%~70%,其中90%以上是不饱和脂肪酸,因此被中医学认为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补气养血、美容和抗衰老等作用.但是,核桃仁中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使其储存时间有限.本研究采用喷雾干燥微胶囊造粒法对核桃粉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明胶、大豆分离蛋白、糊精等水溶性壁材包裹核桃仁中的油脂,再经喷雾干燥脱去壁材中的水分使之成为O/W型微胶囊,从而防止油脂与外界氧的接触,得到了油脂含量高达35.3%、包埋率 85.7%、预测保质期12个月的核桃粉产品.  相似文献   

8.
利用干酵母细胞微胶囊化丁香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以干酵母细胞作为囊壁材料制备微胶囊的可行性。以丁香油为囊芯,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胶囊制备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选择包埋温度70℃、包埋时间9 h和丁香油与干酵母质量配比为1∶1的条件比较适宜,微胶囊中丁香油包埋率可以达到41.26%。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丁香油微胶囊呈规则的球形,颗粒直径在2.0~4.0 μm之间,细胞质内能观察到闪亮的油滴存在。在100℃条件下加热20 h,丁香油经微胶囊化后挥发速率下降43.25%;丁香油微胶囊抑菌效果优于同量的丁香油,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菟丝子黄酮的微胶囊化及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该试验采用微胶囊技术,选用β-环糊精、阿拉伯胶、乙基纤维素作为复合壁材,对菟丝子黄酮进行微胶囊化,旨在提高菟丝子黄酮的稳定性,掩盖来自提取原料的不良风味,改善其油溶性,扩大其应用范围。结果表明:芯壁材比为10∶90,3种壁材配比为19.82∶31.51∶48.67,单甘酯加入量为芯材的0.4%,产品包埋率可达88.31%。微胶囊化产品芯材在不同极性的介质中均有释放的特性,在油溶性介质中的持续释放时间最长。说明该微胶囊化产品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可用于油溶性介质,通过控制释放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是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对射流空化制备鱼油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喷雾干燥法,研究壁材添加量、乳化剂添加量、芯材添加量及射流空化处理时间对乳液稳定性和鱼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各因素,得到最优微胶囊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微胶囊产品同市售产品的结构、理化特性及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壁材添加量3.21%、乳化剂添加量0.21%、芯材添加量19.70%、射流空化处理时间11.25 min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乳液稳定性较好,鱼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94.14%。微胶囊产品微观结构呈球形颗粒,结构致密,颗粒形态完整,粒径小,表面含油率较低,包埋效果好;水分含量为3.07%,溶解度为96.30%,休止角为40.39?,溶解性较好;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微胶囊热溶解温度较高,可用于常温贮藏。包埋后的鱼油经加速贮藏试验表明微胶囊化可以提高鱼油的氧化稳定性,延长鱼油贮藏期。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实际生产中油体破乳的成本,实现油体的绿色、高值化综合利用,该研究通过低速离心(2 862 g,15 min)将去衣核桃仁水提物分离成油体富集物、清液和沉淀组分,其中,油体富集物通过薄膜干燥和真空抽滤破乳制备核桃油和富含磷脂和膜蛋白的高值附加产品。在此过程中,系统考察了脂质和蛋白质在3个离心组分中的分布和性质,并研究了油体富集物在薄膜干燥过程中的破乳机制。结果表明:去衣核桃仁中的脂质主要分布在油体富集物(占核桃仁脂质总量的85.69%)中,而蛋白质主要分布在清液(占核桃仁蛋白质总量的23.58%,主要是清蛋白和球蛋白)和沉淀(占核桃仁蛋白质总量的65.04%,主要是谷蛋白)中。油体富集物在薄膜干燥的过程中表现出向变稠-变软-液态的形态转变,液态物料通过真空抽滤分离为游离油(占核桃仁脂质总量的81.78%)和磷脂-膜蛋白富集物。磷脂-膜蛋白富集物主要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中性脂占67.23%、蛋白质占19.41%(其中,膜蛋白占蛋白成分的50%以上)、磷脂占6.61%和其他成分(如鞘氨醇)占6.7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导率分析表明,在薄膜干燥过程中,油体会随着水分的蒸发逐渐聚合为更大的油体,直至破乳释放出游离油,同时,蛋白质-磷脂膜从油体上挤压出来,而释放的游离油导致电导率在干燥期间出现急剧下降。该研究为油体破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于核桃油的综合高附加值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开口核桃烘干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开发以核桃为原料的新食品,该文对开口核桃生产中的关键工序——烘干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用热风进行穿流烘干,风速1.75m/s,风温100℃和125℃。得出了不同烘干条件下的烘干特性曲线。结果表明,开口核桃用风温125℃,风速1.75m/s,穿流烘干2h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核桃脱壳技术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核桃破壳是核桃深加工的第一步,必须首先解决。经实测发现核桃形状不规则、壳仁间隙小。试验证明核桃壳完全破裂所需的变形量大于壳仁间隙,用一般的机械挤压方法破壳必将造成大量的碎仁。该文采用结构静力分析的有限单元法,通过所建核桃的几何模型和破壳的有限元模型,对核桃在几种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核桃壳变形量不大且产生局部裂纹点多、裂纹点易扩展的最佳的施力方式。设计了导向机构。试验表明,核桃导向装置基本实现了使核桃的椭圆长轴与破壳辊轴线平行,使核桃以滚动方式挤压扩展裂纹提高了露仁率。  相似文献   

14.
贮藏因素对核桃脂肪酶活性与油脂酸价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试验采用不同的贮藏方法,针对影响核桃脂肪酶活性与油脂酸价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核桃的水分含量、核桃贮藏温度对核桃的脂肪酶活性影响显著,核桃品种、核桃的水分含量、核桃贮藏形态及贮藏温度等条件对核桃的酸价有明显的影响,脂肪酶活性高时核桃油脂的酸价升高的速度快。核桃酸价超过7.5时酸败严重,核桃仁变色、变味。  相似文献   

15.
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包衣对核桃仁酸败抑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针对实际生产中核桃仁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酸败的情况,采用醇溶蛋白复合膜对核桃仁进行抑制氧化酸败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浸涂醇溶蛋白复合膜后可使核桃仁中亚油酸与对照相比高7.44%、过氧化值降低14.50%、皂化值降低3.77%、酸价降低30.66%,同时与对照相比在20℃下可以延长货架期250 d以上。因此,醇溶蛋白复合膜可以有效抑制核桃仁的氧化酸败。  相似文献   

16.
核桃壳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对核桃壳在高纯N2条件下的热解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升温速率(5、10、20和40 K/min)对热解过程的影响,探讨了热解机理。研究表明,核桃壳非等温热解过程可分为失水干燥、快速热解和缓慢分解3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是整个过程的主要部分,析出大量挥发分造成明显失重,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最大热解速度提高,对应的峰值温度升高,差热热重分析(DTG)曲线肩峰中侧峰有所弱化,热滞后现象加重,热解各阶段向高温侧移动。快速热解阶段热解机理满足三维扩散Jander方程。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活化能变化为102.28~117.73 kJ/mol,指前因子变化为4.13×106~2.42×108 min-1。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核桃脱脂饼粕中蛋白质的提取工艺,并合理利用热榨和冷榨脱脂方式所得核桃饼粕的蛋白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冷榨脱脂核桃饼粕中蛋白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两种脱脂饼粕蛋白质的加工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冷榨脱脂核桃饼蛋白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8,pH值9.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蛋白质的提取率为78.13%。蛋白加工和功能特性显示,在不同pH值条件下,冷榨核桃蛋白的溶解性和乳化活性指数均高于热榨饼粕,但冷榨核桃蛋白的乳化稳定指数低于热榨的;二者的吸水性和吸油性分别为(5.60±0.30)、(4.27±0.16)、(5.70±0.28)和(6.59±0.21)g/g。表明冷榨核桃饼粕分离蛋白质的吸水、吸油性均优于热榨核桃分离蛋白,具有更好的加工特性。另外,二者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消化特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