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MSP430的串口扩展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波  王勇 《电子测试》2010,(4):64-67
工业控制领域,应用系统通常需要多个串口进行通信,但作为控制中枢的计算机往往只有一至两个串口,常常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MSP430F149混合信号处理器和多路复用器ADG707的串口扩展系统,对主控机进行串口扩展,扩出4个分时使用的RS232口和2个RS422口与被测计算机通信,解决主控机串口不足的问题。系统客户端软件采用Microsoft Visual C++6.0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该串口扩展系统性能稳定可靠,满足方案要求,并且可以根据现场要求,增加或减少扩展串口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殷伦  王英民 《电声技术》2007,31(12):34-36
简单讨论了串口设备联网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几种常见方案的特点及可行性。重点介绍了在某个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中基于串口联网模块进行多个串口设备联网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通过网络与远程串口设备的控制和通信。采用Socket通信模式开发系统应用软件,对系统软件实现的关键部分作出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汤少维   《电子器件》2006,29(3):981-984
系统基于ALTERA的CPLD EPM7064,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精简特性,设计利用1个中断源高效管理多个串口。将普通PC主机上的一个USB接口扩展为8个通用串行接口,并在设备驱动程序中将这8个串口作为虚拟串口,使得主机可以如同操作本机串口一样通过USB口对串口设备进行数据读取。从而满足了单台PC主机同时连接多台口设备的需求,而且保证了多个串口中断的无漏监测与服务。  相似文献   

4.
汤少维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4):78-80,82
本系统基于ALTERA的CPLD EPM7064,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精简特性,设计利用1个中断源高效管理多个串口。将普通PC主机上的一个USB接口扩展为8个通用串行接口,并在设备驱动程序中将这8个串口作为虚拟串口,使得主机可以如同操作本机串口一样通过USB口对串口设备进行数据读取。从而满足了单台PC主机同时连接多台串口设备的需求,而且保证了多个串口中断的无漏监测与服务。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THz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对实验物理和工业控制系统(EPICS)在注入器控制系统、磁压缩控制系统和消色散传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及软件实现。对ASYN和StreamDevice软件包开发串口设备和GPIB设备支持模块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串口和带GPIB接口的设备中,实现了注入器系统、磁压缩系统和消色散传输系统的EPICS控制。EPICS的成功应用为自由电子激光THz源控制系统的升级和整合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控制领域,单片机系统与互联网是相互分离的。要想接入互联网,必须对通信接口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造处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串口设备的联网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在网络化的串口设备中增加一个嵌入式的网络化装置可以轻松实现串口设备的联网。本文就嵌入式技术在串口设备联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实时性强、可靠性高的串行通信解决方案对现代大型通信、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微控制器提出了一种能大幅提升系统串口通信实时性、可靠性串口扩展方案。  相似文献   

8.
用多路复用器扩展MCU串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性强、可靠性高的串行通信解决方案对现代大型通信、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微控制器提出了一种能大幅提升系统串口通信实时性、可靠性串口扩展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工程应用为出发点,阐述了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两种不同的实现UART扩展的方法,从而实现不同方式的多串口扩展,以供工程开发者进行选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SPI互连的多串口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个人计算机只有1~2个串口,给同时连接多个串口设备进行联合测量带来的不便,提出了一种由多个单片机基于高速同步串行接口(SPI)才连的串口扩展方法.采用此方法所建的系统只需占用1个现有的串口或USB口,就可连接3个以上的串口设备.该系统由多个STC12C5410AD单片机构成主体,该型号单片机同时具有UART和SPI.系统中的单片机以"单主一多从"结构进行SPI总线互连,主机与从机通过SPI方式交换信息和数据,每个从机的串口可以连接1个外部串口设备并交换数据,同时主机的串口可与上位计算机相连,从而实现上位计算机通过该系统与多个下位串口设备交换数据.系统中,主机和从机都开辟有一定的数据缓存区,并且使主机的数据吞吐率高于从机的总和.此外,还介绍了教据交换协议、存储器的组织、软件结构等.  相似文献   

11.
分组传送网PTN由于具有高性能和高性价比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传统PTN架构没有对RS系列串口的支持。为了满足电力通信对RS串口的需求,采用在PTN架构上二次开发的方法,做了实地化业务部署实验,获得了业务系统要求达到的效果,得到RS系列串口能够在PTN架构上实现的结论,在电力通信领域使用分组设备承载RS串口数据,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胜  李瑞民 《电视技术》2016,40(7):36-39
串口的广泛使用,得益于小到单片机,大到多核CPU的直接支持,所以在设备中,特别是广电行业设备中,不仅不会消失,而且还会长期存在.然而串口通信具有独占性,一旦一个监控程序占用了某个串口,则另外的程序无法使用该串口,这对于二次开发、第三方监控、设备共享、硬件设备的调试和测试都十分不利.所以,对串口嗅探技术的研究是有必要的,目前国内尚无人对此做出过研究,通过三个层次,共提出五种串口嗅探技术,每一种串口嗅探技术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但也都有不足之处,但无论是功能上,还是性能上都可以满足串口嗅探的功能.最后,通过程序的设计和测试,验证了方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VB6.0环境下基于USB的虚拟串口通讯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FTDI公司的FT232BL芯片为核心设计并实现了基于USB接口的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的虚拟串口通讯。单片机采用Philips公司P89系列单片机,完成数据的存储。计算机在Windows环境下利用MSComm通讯控件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在此提出了PC机对虚拟串口的自动识别方法,并提供了程序的源代码。实验结果表明,用虚拟串口实现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的USB通信,具有速度快,软件实现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WindowsCE操作系统具备抢占式多任务功能以及强大的通信能力。串口通信是设备内部以及与外部设备连接的重要标准手段。本文探索如何在WindowsCE嵌入式操作系统下实现串口通信。首先通过分析WindowsCE操作系统自带的各种驱动源代码,提出以流驱动模式为策略的框架下具体开发该串口驱动程序的流程,实现串口驱动程序的定制与移植。然后分析串口应用程序的编写原理并使用eMbeded VisualC++开发工具开发串口通信应用程序,以检验是否实现基于WindowsCE操作系统的嵌入式产品与上位机之间串口通信。  相似文献   

15.
LED(发光二极管)显示通常要占用单片机的并行口,往往在控制系统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采用80C51单片机串行口和I/O扩展芯片扩展并行口,设计了一个8位LED显示驱动电路,通过对串行口动态扫描,把要显示的数据从单片机的串行口送到LED显示器的字段和字位,从而实现用单片机最少的外部资源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单片机与计算机间的串口通讯原理。设计PC机与单片机的硬件通讯电路。详细介绍PC的VC 6.0程序设计过程。利用VC 6.0的ActiveX控件中的MSComm通信控件,实现PC机与单片机的基于视图文档类模式下的串口通讯系统,并给出代码。通过实验得出该系统能够实现单片机与计算机的通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基于串口通信,激光封装MEMS芯片的远程控制应用方案。该方案是采用VC++编程实现串口通信(SPC),用于控制激光微焊接中激光能源的开关、门信号的开关、PWM百分比和PWM频率。实验表明该方案实际可行,结果满足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李外云  邱崧  刘锦高   《电子器件》2005,28(4):897-901
PXA255微处理器的同步串行控制器(SSPC)是一个全双工、同步串行通信接口控制器,它可以方便地与具有串行通信协议的外设直接相连,用于在短距离与外设之间传送控制/状态信息和输入/输出数据。文中详细介绍PXA255同步串行控制器所支持的串行通信协议格式、寄存器结构及接口原理,以具体实例介绍PXA255同步控制器在实际开发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采集多种接口、不同协议的导航设备数据,完成对组合导航设备性能的评价验证,提出了一种基于ARM的组合导航评价验证系统数据采集装置的硬件设计方案。该采集装置以ARM处理器LPC2292为硬件平台,通过串口扩展芯片TL16C554扩展串口,完成多种接口的数据采集和数据预处理,并将数据组帧通过串口传输到评价验证计算机。给出了组合导航评价验证系统数据采集装置的硬件设计电路图。实验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准确采集各种导航信息,实现对组合导航性能的监测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