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工作方式有了更多样的选择,现代工作已不受地点、时间约束,移动办公、远程办公模式日益普及。作为对传统会议室的补充,支持丰富协作和全新工作方式的虚拟会议室、非正式会议室和开放空间正在不断增加,据预测,2016年全球范围内的非正式会议室数量将增加至3000~5000万,而目前绝大多数非正式会议室依然缺乏协作支持。面对日益复杂的办公环境,如何帮助企业将多变的办公空间转化为高效沟通和协作的场所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陈岭  顾湘余  陈根才 《通信学报》2006,27(11):14-18
在虚拟坦克协同操作系统上研究不同的多空间视角方式(不同空间视角、相同空间视角和单人操作)和相互感知方式(视角共享、语言交流和无感知),在不同任务下对协同对象操作协作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空间视角方式和相互感知方式对协作效率的影响和具体协作任务紧密相关,在特定协作任务中,合理的多空间视角方式和相互感知方式设计可大大提高系统的协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李皓  雷维嘉 《通信技术》2007,40(12):105-107
采用空间分集技术可以有效的对抗无线信道中的衰落。协作分集是一种新的空间分集技术,其原理是单天线的无线用户通过协作,811227共享他们的天线和资源从而形成一个虚拟的多天线系统。OFDM是Wimax中的关键技术,其将数据调制到各个子载波上发送。将协作分集引入到Wimax系统中,利用OFDM技术,可以有效地抵抗信道频率选择衰落的影响,使系统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祝良荣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3):112-114
介绍Linux下tty设备的工作机制,分析了部分Linux内核tty相关部分驱动程序源码和各种数据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介绍了用户空间应用程序使用tty设备驱动程序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对tty设备的读写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举例说明了利用tty设备的工作机制实现一种虚拟tty终端来实现双CPU系统中数据流通信的方法,以增强这类系统的数据流协作处理能力,从而给出了一种处理流式数据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雷达规模小型化、功能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狭小的空间给雷达维修带来了很大困难,甚至发生设计出来的产品无法进行维修的情况。传统的维修性设计分析与评估凭个人经验依据模型和工程图进行估计,极不准确。基于此,文中搭建产品数字化虚拟维修的流程,阐述了雷达虚拟维修性仿真试验方法,通过某雷达的虚拟维修性仿真验证,实现了设计、制造和维修的并行协作,实现数字化虚拟制造及维修,显著升级改造传统的产品设计和装配制造过程,节约产品研制时间,找出产品设计缺陷,进而全面提高雷达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6.
龚强 《信息技术》2006,30(8):1-6
访问网格(AG)是网络、计算能力和交互资源的整体。目前,第一代AG已经发展并形成有史以来最大的群体协作试验床。但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用户对A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需要普及。为此,Rick Stevens和Futures实验小组充分考虑Web和P2P设计了下一代AG2结构,并重点对虚拟场所服务、安全性、工作空间对接、节点管理、异步协作进行了研究。AG将向使用了几十年的桌面应用模式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7.
自组网是兼做路由器的移动节点组成的移动无线网络,不依靠通信基础设施。本文提出了一个工作于物理层和MAC层之上、网络层之下的基于自组网的节能协作算法,其核心思想是构造虚拟主干网,使位于虚拟主干网外的节点工作于休眠状态,从而减少电源消耗。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基于Agent技术来开发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协作设计工具,以实时处理因不同地域的人们协同、协作和交流问题,构建虚拟的工作环境,帮助人们进行实时的高效沟通式协作工作。  相似文献   

9.
贾晓霞 《信息技术》2011,35(1):109-112
虚拟学习社区是一个通过信息通讯技术(ICT)在互联网或局域网内创建的学习环境。它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协作学习空间,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着教育的模式。通过定量研究,以数据结构实验课为载体,对学生在基于Groove的虚拟学习社区中进行协作学习的态度、学习成绩、信息素养和网络互动能力的分析,得出了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视景仿真的航炮弹道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航炮多体系统动力学计算结果和二维弹道数值计算方法,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了一套可完成弹道解算、仿真及射击精度分析的可视化演示平台。平台的构建过程中探索了虚拟场景中空间数字模型和碰撞模型的构建方法,用以更简洁、高效的驱动特定虚拟场景进行仿真。此平台可以引入动力学计算的结果.较为真实的仿真航炮射击实验现场,并演示炮弹飞行轨迹及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用户节点无法安装多个天线的问题,提出了多节点协作通信技术来形成虚拟的多天线阵列。多节点协作是一种新的空间分集方法,不同节点彼此共享天线并相互转发信息来得到分集增益。通过研究多节点协作通信的关键技术,分析多节点协作的性能增益,指明了多节点协作的发展与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陈涛 《通信世界》2004,(4):48-48
传统的通信方式如电话、传真等由于无法达到“面对面”的沟通效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流需求。视频会议系统是支持人们进行远距离实时信息交流、开展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实时传输视频与音频信息,使协作成员可以远距离进行直观、真实的视音频交流。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帮助使用者对工作中各种信息进行相应处理,如共享数据。共享应用程序等,从而构造一个多人共享的虚拟工作空间。  相似文献   

13.
协作通信解决了普通单天线移动终端的空间分集问题,使单天线移动终端在多用户环境中可共享其他终端的天线,从而得到多天线分集增益,改善了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本文从协作通信的概念和原理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协作通信的虚拟多天线(VAA)TD-SCDMA系统,探讨了该系统中各层的实现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王爽  周斌  卜智勇  于伟 《信号处理》2021,37(6):1105-1112
研究了具有三个全双工源节点的协作通信系统,为提升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两种信源间全双工协作通信的空时编码方案。将正交空时码理论应用其中,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分集增益,抵抗多径衰落,提高系统性能。方案分为共享兼传输阶段与协作传输阶段。在共享兼传输阶段进行信源间的信息共享同时也会向目的节点发送信息,在协作传输阶段,源节点间形成虚拟MIMO向目的节点发送信息。推导了系统各个接收端的中断概率,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源节点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的协作传输方案对比,该方案有效提升了吞吐量和中断概率性能,在中断概率为10-3时,该方案有1.5 dB左右的信噪比增益,与无协作传输对比,该方案有约8 dB左右的信噪比增益。   相似文献   

15.
协作通信容许移动节点共享彼此间的天线以构建虚拟多入多出系统,可以有效获得空间分集增益。提出了一种结合网络分集多址接入(NDMA)和协作通信的随机接入方案,利用多天线接收,可以快速分离冲突数据包,实现多包接收的能力。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相比传统NDMA方案和TDMA方案,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有效吞吐量。  相似文献   

16.
虚拟学社是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产物,是一种网上学习环境.从虚拟学社和协作式学习的定义出发,探讨了基于虚拟学社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内涵,提出该学习模式的设计原则,详细阐述了虚拟学社协作学习平台的建构,以及该学习模式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无线信道衰落特性是影响信道容量和传输质量的关键因素,协作分集技术允许一组无线终端互相中继信号,形成虚拟天线阵列,实现空间分集,进而得到相应的分集增益。针对不同的协作方法进行比较,设计协作实验系统,选择易于实现的解码前传协议,在STC5410单片机和nRF905的硬件环境下完成实验,并参考室内路径损耗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减小系统中断概率。  相似文献   

18.
徐权 《电视技术》2023,(5):100-103
虚拟主持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催生的新事物。电视节目虚拟主持人能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传统主持人的部分工作,减轻电视主持人的压力,也能给电视观众带来不同以往的视觉冲击。在互联网等新媒介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对于电视媒体而言,电视节目虚拟主持人是一种创新的手段和方式。基于此,介绍电视节目虚拟主持人的形成背景,提出电视节目虚拟主持人的具体构建方法,从节目的整体效果层面分析虚拟主持人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9.
虚拟交通场景编辑平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交通场景的构建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在此利用Creator创建基础道路交通场景,并利用Vega虚拟仿真平台,在Visual C^--集成环境下开发了虚拟交通场景编辑系统,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创建虚拟交通道路、虚拟汽车、交通灯及树木等,利用键盘,可以控制一台虚拟汽车在虚拟交通场景中体验虚拟驾驶过程。  相似文献   

20.
协作分集使得在多用户环境下,具有单天线的多个终端可以共享彼此的天线,以形成一个虚拟的多天线结构,实现空域分集。介绍了协作分集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研究现状以及系统结构,提出了由空时频移键控设计的空时编码协作分集方式,并分析了其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