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一种小尺寸加脊加扼流槽圆锥喇叭,其口径尺寸为1.3λ,圆锥段长度仅为1λ。在频率9.32GHz-9.42GHz内具有等化特性,E面和H面相位中心重合,喇叭口面最大相位差〈40°。用作F/D=0.35抛物面反射器的前馈馈源因其-3dB,10-dB和-20dB的波束宽度较守而边缘馈电电平较低,帮能得到较高的增益和较低的副瓣电平。 相似文献
2.
利用曲面最佳吻合的方法,给出了伞状抛物面天线的原理误差和最佳馈电点,这个馈电位置对于实际应用时所选的合理设计参数,即原理误差小于0.08个波长的伞状抛物面天线具有相当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减小乃至克服重力变形是研制大口径抛物面天线结构必须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采用预调技术是减小、克服重力变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预调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困难要克服。本文介绍了作者将预调技术应用于工程的实践体会。这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将会对其它同类工程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5.
介绍了圆锥对数螺旋天线的特点、原理和设计方法,制作了一种3∶1带宽的圆锥对数螺旋天线,并对实物进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具有较好的非频变特性,在较小的口径下(直径为1/3最低工作频率波长)实现了良好的前后比,并具有较好的圆极化特性,±60°宽角轴比小于4d B。 相似文献
6.
7.
8.
9.
本文给出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天线馈源的实测E、H平面方向图、馈源的输入VSWR曲线,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天线的次级方向图。 相似文献
10.
风轮机复杂的电磁散射特性,会对其附近的空管通信、导航和监视等电子设备产生严重影响.研究风轮机的电磁散射特性,可为风轮机杂波检测和抑制提供理论依据,对保证空中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基于风轮机散射点叠加的理论,考虑了雷达入射波到风轮机叶片和桅杆的初始相位以及入射波方位角和俯仰角对回波的影响,将单基地回波模型扩展到双基地模型.同时,在散射点叠加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混合模型的风轮机散射特性分析.混合模型结合了散射点叠加模型和电磁仿真软件FEKO的优点,考虑了电磁波在叶片和桅杆上的反射系数等因素对回波的影响,可以实现任意观测点处的电磁散射特性计算及其微多普勒特征的分析.最后,分别对散射点叠加模型、FEKO以及混合模型的风轮机电磁散射特性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11.
将风洞试验数据通过变量形式转换成风载荷加载到舰载天线稳定转台虚拟样机上,精确仿真出天线稳定转台各部件在舰船摇摆过程中受载情况,为各部件进行结构有限元分析提供精确的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本文针对8阵元智能天线的特点,讨论了现网条件下智能天线应用与TD-SCDMA系统的各种安装方式,并从建筑力学的角度分析了智能天线在各种安装条件下的风载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分析了各种安装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全可动射电望远镜结构工作时需要在两个方位进行变位旋转,其迎风姿态多样、反射面风压分布复杂。为掌握反射面结构风荷载分布特性及获取相应的荷载取值,选取了待建的新疆110 m (F/D=0.3)望远镜反射面结构为切入点,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其表面平均风压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并展开相应的风洞试验研究,来验证CFD 模拟反射面平均风压分布的有效性。通过对比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揭示出旋转抛物反射面的风荷载特性。随后以数值模拟为研究手段,对其他若干反射面结构进行基于望远镜变位过程的全方位分析,给出不同口径、不同焦径比的反射面风荷载特性分析结果,为日后旋转抛物反射面抗风设计提供较为充分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18.
新型微带缝隙天线的阻抗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互易原理的基础上,用矩量法在谱域内求解一种新型(带盖板的)微带缝天线的输入阻抗,并与通常意义上的微带缝隙天线进行比较,开拓了微带缝隙天线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