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动通信在飞速发展,用户数量在不断增长,人们对通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不再仅满足于传统的语音通话服务,已开始从以语音为主向多媒体增值服务转移,从单一的业务服务向多业务、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转变。开展移动增值业务,有利于提高网络利用率,深入挖掘市场和客户,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保证中国移动在竞争中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简介 移动通信技术自商用以来,一直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发展,新技术不断推出,业务需求也不断扩展。最开始的第一代移动通信阶段还是使用APMS模拟调制方式,很多情况下只能以很低的语音质量来勉强通话。第二代移动通信阶段GSM#FCDMA出尽风头,完成了可国际漫游的、稳定的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  相似文献   

3.
《通信世界》2007,(27B):4-10
从“大哥大”到多媒体手机,移动通信技术和产品服务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繁衍”。丰富多彩的服务品种、不断降低的通信资费,方方面面的数据史实,见证了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取得的“跨越式”发展。本文运用翔实的数据,从移动通信用户发展规模、增长率、普及率、语音业务收入、业务种类、短信发送数量和收入、语音与非话音收入比例、通话时长、ARPU值、MOU值等方面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结合世界主要移动通信国家和地区发展情况,对中国移动通信的“跨越式”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用数据说话,提示了中国的移动通信20年的客观发展历程,对未来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具有一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移动通信无线技术日益成熟,基于人们对通信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但促进了通信无线技术的发展,同时还使得人们的通信模式趋于多样化。无线移动通信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线移动通信在原有的通信模式上有了巨大的改变,不仅完善了传统的语音和文字的通信技术,还增加了适合当代人群的娱乐服务,使信息的传输和接收更为智能化。文章对移动通信无线技术智能化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近年来,3G技术不断成熟并逐渐商用,虽然也能实现各种多媒体通信,但是未来的4G通信却能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尚不能达到的高速率和高质量多媒体通信的需要。因此,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提供了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通信》2009,(24):67-67
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对电信业传统语音业务的冲击愈发明显。有媒体援引报道称,谷歌将推出全新手机,并首次推出手机综合性服务,用户可以畅打免费电话,藉此对移动通信市场发起全面进攻。从全球范围来来看,手机互联网正在加快发展,手机的语音通话资费不断降低甚至免费。  相似文献   

7.
叶惠 《通讯世界》2004,(10):34-35
在“移动通信服务/创新语音服务座谈”中我们发现了还处于逆境中的语音增值业务的背后蕴涵着更多的期望、更大的推动力以及更丰富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韩苏丹 《电信快报》2014,(2):39-41,48
移动通信技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在模拟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一代移动通信,融合了数字技术的第二代移动通信,基于第二代技术发展起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提供语音及各种多媒体服务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文章从4G移动通信技术的产生、概念及发展现状入手,分析4G的网络体系结构及技术要求,深入探讨4G的关键技术,对4G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从"大哥大"到多媒体手机,移动通信技术和产品服务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繁衍"。丰富多彩的服务品种、不断降低的通信资费,方方面面的数据史实,见证了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取得的"跨越式"发展。本文运用翔实的数据,从移动通信用户发展规模、增长率、普及率、语音业务收入、业务种类、短信发送数量和收入、话音与非话音收入比例、通话时长、ARPU值、MOU值等方面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结合世界主要移动通信国家和地区发展情况,对中国移动通信的"跨越式"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用数据说话,提示了中国的移动通信20年的客观发展历程,对未来中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具有一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亮  黄冰  杨召青 《电声技术》2008,32(5):69-71
在对一些语音编码进行筛选后,3GPP把增强的AMR-WB(AMR-WB )编码作为其标准,它能在10~24Kb/s的范围内获得良好的性能.介绍了移动通信中语音服务的需求和AMR-WB 的技术概览,由此可知,AMR-WB 为移动通信中语音服务提供了良好的音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