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电视直播卫星(DBS)的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英锁 《电视技术》2000,(9):42-46,65
介绍了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的发展过程,通过与有线电视的比较,体现了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的优势所在,同时阐述了目前可以用于数字电视直播的鑫诺一号卫星及将来可以用于数字电视直播的鑫诺二号和中星八号卫星的总体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卫星电视直播的发展过程,通过与有线电视的比较,体现出了卫星电视直播的优势所在,同时阐述了目前可以用于卫星电视直播鑫诺一号卫星和中星八号卫星的总体性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线电视》2007,(19):1924-1925
“如果去年发射的鑫诺2号卫星没有失败,今年早就开始为中国千家万户提供卫星直播服务了。”9月21日,国家广电总局广科院院长马炬对记者说。 他同时透露,2007年,中国将再次发射第二颗数字电视直播卫星——中星9号,“两到三年后,中国还要再发射第三颗”。  相似文献   

4.
《电子元件与材料》2007,26(6):36-36
国家广电总局总工程师杜百川在3月13日召开的CCBN2007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第二颗直播卫星“中星9号”将于今年9、10月间发射。该卫星是去年发射失败的鑫诺二号卫星的替代星,将承担2008年奥运会的直播任务。目前6个奥运会项目承办城市北京、上海、青岛、天津、秦皇岛、沈阳正在制定基于国家标准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方案,届时将全面提供地面数字电视服务。  相似文献   

5.
吴坤勇 《通信世界》2006,(41A):18-18
10月29日,我国首颗直播卫星鑫诺二号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据报道,鑫诺二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直播卫星,它投入运营后,个人用户只需架上一个直径不到一米的碟形天线,就可以不受任何地面限制直接收看上百套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基于此,有分析说,鑫诺二号上天,轰然拉开了一个价值千亿的直播卫星节目市场:在技术上,它颠覆了以往卫星节目必须经过接收转发才能抵达个体用户的传统模式;在产业链上,它按了“start”这个开启键;从市场格局层面看,它势必对传统的渠道和内容提供市场产生冲击。说“它按了‘start’这个开启键”倒是不假的,但我们对于鑫诺二号的商业前号不能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6.
我们期待着“鑫诺2号”卫星今年能够按时发射,因为它一推再推的太久了,留给人们的期待也太久了。其实,与其说是对“鑫诺2号”发射的期待,倒不如说是对国家直播卫星收视政策改变的期待。如果直播卫星政策不改变,那发射多少个直播卫星也只是个数字而已,对广大卫视爱好者来说,仍是隔靴搔痒。希望这次直播卫星的发射,  相似文献   

7.
SINOSAT-2广播卫星是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旨在发展我国卫星数字电视广播事业、加快推动我国卫星通信、广播产业化进程、保护我国仅有的几个广播卫星轨道资源的一项新举措。SINOSAT-2是基于我国新一代卫星“东方红四号”平台研制的一颗满足国内用户需求的高性能广播电视专用卫星,为国家直播卫星项目的实施做好先期准备。卫星完全满足我国直播卫星系统空间段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概要本文阐述了即将在中国推广的基于鑫诺卫星2号直播星平台上实现的双向交互式卫星电视直播通信系统的最新技术。这种iSatTV技术通过鑫诺2号卫星提供一个永远在线并且安全可靠的回传信道;采用集成于一体的Ku频段发射机和小于0.4-0.6米的卫星天线以及新型的交互式数字卫星机顶盒,使得直播卫星的运营商可以为广大观众提供视频点播、互动式节目/广告/游戏等多种交互式数字卫星电视服务。技术进步不可阻挡2006年将是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一年,鑫诺卫星2号将要发射升空,它将结束我国没有直播卫星的历史,同时也预示着中国即将迎来…  相似文献   

9.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人们欢庆我国第一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鑫诺2号于2006年10月29日凌晨发射升入太空,即将实现人们盼望已久的卫星电视直播到户之后不久,却传来了意想不到的坏消息:鑫诺2号卫星出故障了。此后一些新闻机构、网站众说纷纭,使人们因直播卫星升空而激发出来的兴奋心情  相似文献   

10.
迎接2007     
2006年已近尾声。2006年是广电业取得长足进展的一年。有线数字化继去年取得突破之后,今年将迈过千万数字电视用户的门槛;地面数字电视以及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的出台,将推动地面数字电视、手持电视的发展;鑫诺2号的故障虽然延缓了直播卫星的脚步,但不会阻碍我国直播卫星产业的总体进程。2007年,将是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全面推进的一年。2007年,《广播电视信息》也将有新的变化,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产业的发展。在各地广电局、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中心)、广播电视设备生产厂商等相关机构以及广大读者一直以来的关注、支持下,《广播电视信息》已经走…  相似文献   

11.
走近鑫诺2号     
临近去年底的一天,我们有幸走进了位于北京西北郊中国航天城内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3号总装大厅,计划2006年发射升空的我国第一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鑫诺2号(Sinosat-2)卫星正在这里完成最后的总装、测试,而后将待命出厂。按照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鑫诺卫星公司)卫星工程部总经理罗亦绍的话说,我们一行很幸运,因为鑫诺2号卫星即将进入卫星天线紧缩场完成最终的测试,所以我们看到了正处于装配和检测状态中的鑫诺2号以及已经展开的鑫诺2号用太阳能电池板,当然,我们也看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卫星天线测试紧缩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研制的“鑫诺-2号”直播卫星计划要在2006年7月发射了,实在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信息》2006,(12):31-31
11月28日,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正式发布消息:“鑫诺二号卫星由于定点过程中出现技术故障,致使太阳帆板二次展开和通信天线展开未能完成,卫星无法提供通信广播传输服务。”这一事件将使直播卫星产业的时间表有所延迟,但不会动摇我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产业的总体进程。11月29日,由本刊下属的“广电研究”与格兰研究联合举办的《中国直播卫星产业报告》发布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如期召开。“我们广电研究和格兰研究共同合作,对我国直播卫星产业的政策、技术、运营模式、发展前景进行了近半年的深入调查研究,相信这一报告对于我国直播卫星产业链的…  相似文献   

14.
“鑫诺2号”直播卫星在西昌卫星基地发射成功,这是所有参与和关心卫星电视的人都非常关注的事情。一般的新闻报道把比较多的注意力放在把卫星送入太空的长征系列火箭的成功或者卫星升空之后的一系列政策的开放等方面,而对卫星平台的发展关注的比较少。实际上,这次发射上天的鑫诺2号卫星采用了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东方红4号卫星平台,在卫星技术的发展上是一次非常重大的进步。可以讲不亚于长征系列火箭的成功,值得为属于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平台技术的进步喝彩。  相似文献   

15.
10月29日临晨,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直播卫星“鑫诺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尽管一推再推,我国的直播卫星终于还是来了!在直播星发射前,笔者拜访了鑫诺公司的副总裁兼总工程师闵长宁先生,据介绍,鑫诺二号采用东方红4号系统,其中包含了12项关键技术的创新,是我国卫星技术的一个飞跃。虽然技术水准大约只能与美国90年代中期相当,但功能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直播卫星标准体系即将出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将是继CMMB之后又一令人鼓舞的消息。从…  相似文献   

16.
一菁 《卫星与网络》2006,(12):32-37
今年,我国直播卫星启动,催生一个万亿的产业,鑫诺二号遭遇挫折,可以看作是产前阵痛,中星九号蓄势待发,老一代广电人50年的期盼是指日可待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经过各部门多方深入细致研究,明年上半年即将发射的我国自行研制直播卫星(鑫诺2 号)已确定将采用圆极化波方式。另据2004年6月11日法国阿尔卡特宇航公司(Alcatel Space)发布的消息,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ChinaSat)与阿尔卡特宇航公司草签合同,向法方订购的中星9号(ChinaSat-9)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也是采用圆极化工作方式(该星计划2007年由中国长征3号乙火箭发射,当年投入使用,定点轨位是92.2°E,并称该星将和我国鑫诺2号(SinaSat-2)一超构成中国第一代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同时也将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广播电视转播)。现就卫星工作的极化问题进行一些技术性讨论,尤其重点讨论圆极化问题, 可供今后接收我国直播卫星信号和商界研制产品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塞翁失马     
《世界广播电视》2008,(7):10-10
世界上许多事情的发展,常常不是一帆风顺。中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也是如此。2006年年底“鑫诺二号”直播卫星发射升空后,失去控制,成为一颗无用的“流浪”卫星。这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上接2008年第08期) 1 "村村通"卫星电视直播系统 利用通信卫星鑫诺1号的Ku频段转发器建立卫星直播到户(DTH)的"村村通"卫星直播系统,"村村通"卫星电视直播系统方框图示于图1.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鑫诺2号卫星定点失败后,使得在2006年把直播星送上太空、服务于百姓的愿望暂时落空。因此,广受瞩目的中星9号作为中国首颗直播卫星,将承担中国直播卫星与电视广播的重任,它的发射计划更被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