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GPS/GPRS车辆监控系统中移动终端的开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用车辆开始使用GPS定位技术实现定位、监控、导航等功能。介绍了一种GPS/GPRS车辆监控系统。提出在嵌入式平台上实现车载信息处理终端的开发方案,给出了车载信息处理终端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详细介绍了各个硬件和软件模块的功能与实现方法。该方案充分发挥嵌入式平台的优点,实现了终端的高度集成,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用车辆开始使用GPS定位技术实现定位、监控、导航等功能。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GPRS网技术作为GPS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提出了在嵌入式平台上实现车载信息处理终端的开发方案,给出了系统硬件及软件的组成和功能实现方法。该方案发挥了GPRS网的特点,并充分利用了嵌入式平台的优点,实现了终端的高度集成,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邓成 《电子产品世界》2006,(11):124-125,133
本文研究的是嵌入式系统在车载导航终端中的应用,以Intel PXA255处理器为核心处理器,以嵌入式Linux系统为操作系统,结合USB摄像头,GPS接收机,CDMA无线传输模块等外设构建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多功能车载导航系统.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ARM9处理器S3C2440的GPS导航终端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定位快速等特点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利用GPS进行导航已是一种发展趋势。文中系统地介绍了一种采用S3C2440和HOLUXGR-87型GPS模块相结合的GPS导航终端机的设计方法.同时给出了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导航软件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交通领域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尤其是车载定位监控系统更是备受业界关注.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OMAP5910的车载智能移动终端系统的设计.在对GPRS与GPS做了简单介绍之后,分别讨论了该终端基于OMAP5910的硬件平台设计以及基于嵌入式Linux的软件实现方法,从而实现移动车辆的定位监控等多项功能.实验证明,该系统功能完善、操作简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嵌入式ARM—Linux的GPS智能终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RM处理器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利用CDMA网络在数据传输中的优点和GPS智能监控系统结构,实现在32位RISC处理器AT91RM9200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平台下将GPS技术与CDMA网络相结合的嵌入式智能终端设计。系统功能简化了多任务程序设计,降低了开发难度。数据传输有着永远在线、费用低廉的优点,同时确保数据传输万无一失。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GPS智能终端在3G移动通信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GPS的广泛应用,基于PC机的GPS由于其价格及功耗较高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嵌入式定位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结合ARM处理器及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平台的通用GPS接口设计方案。首先介绍GPS系统的定位原理与通信格式,在此基础上较为详细地阐述基于串行接口的嵌入式Linux与GPS设备的通信方案,最后给出基于中断模式的GPS信号接收与提取方法。该方案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广泛应用于便携式GPS系统中。  相似文献   

8.
针对长途客车普遍存在着超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PS/GPRS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ARM微处理器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作为开发平台,利用数字图像处理和GPS定位技术,以GPRS无线通信技术为传输手段,实现了客车车内图像数据、速度、定位等信息的采集、存储和无线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ARM处理器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利用CDMA网络在数据传输中的优点和GPS智能监控系统结构,实现在32位RISC处理器AT91RM9200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平台下将GPS技术与CDMA网络相结合的嵌入式智能终端设计.系统功能简化了多任务程序设计,降低了开发难度.数据传输有着永远在线、费用低廉的优点,同时确保数据传输万无一失.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GPS智能终端在3G移动通信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任小伟 《现代导航》2014,5(1):58-61
本文总结了GPS接收机在军事应用上的优点及不足,并探讨了军用卫星导航接收机技术的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多模卫星导航接收机系统的兼容与互用技术、抗干扰滤波技术、环路滤波技术、组合导航技术、以及相对定位技术,并对相关卫星导航接收机新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卫星导航接收机在某些特殊地域使用时,集成了GPS和GLONASS的双模接收机可以弥补单模接收机的劣势,从而明显提高定位的可靠性及可用性。而GPS和GLONASS时间系统的不一致性对GPS/GLONASS双模接收机有重要制约,对其定位精度产生了一定影响。对GPS和GLONASS的时间系统差异进行了研究,给出对其一致性分析的具体方法。可推广至多导航模块的接收机中,从而使定位精度更加精准可靠。  相似文献   

12.
刘明阳 《现代导航》2022,13(2):114-117
GPS 利用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通过计算卫星与 GPS 接收机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而确定出用户接收机在地球上的位置,可以为用户接收机提供实时的定位、测速和授时等服务。 通过使用最小二乘法,对 GPS 的定位解算算法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 GPS 定位解算算法。通过使用模拟源对所设计的 GPS 定位算法进行了定位解算试验验证,将定位解算结果与设定的模拟接收机位置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定位解算算法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GPS弱信号的特点,探讨了只存在NLOS型信号时影响GPS定位的主要技术因素。以u-blox公司的LEA-5S为基础,设计和验证了针对弱信号环境下车辆定位的HSGPS接收机。最后,通过测试其启动的TTFF和定位准确度,论证了HSGPS接收机设计及弱信号环境下定位车辆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GPS接收通道跟踪环对信号实施跟踪解调的原理,分析了经过人为与自然延时的信号被接收机跟踪解调的必要条件。再根据GPS定位原理和定位求解方程,对被人为与自然延时的信号进入接收机进行定位解算后,信号延时值变化与接收机定位偏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峰波 《现代导航》2013,4(3):162-165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RDSS的GPS区域差分技术的实现方案,该方案克服了差分GPS技术受到参考站和用户站之间距离的限制。本系统中基准型GPS接收机伪距修正数的计算、用户接收机导航解算所需的卫星星历数据、时间数据、伪距信息和伪距修正数的提取以及差分算法实现和接收机定位算法全部在DSP+FPGA中实现。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比较可见,采用基于北斗RDSS的GPS区域差分技术,对GPS导航定位精度有明显提高,该技术为未来实现高精度GPS导航定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明阳  李斌 《现代导航》2023,14(5):353-357
GPS 利用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通过计算卫星与GPS 接收机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确定出用户接收机在地球上的位置,可以为用户接收机提供实时的定位、测速和授时等服务。传统接收机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定位解算,接收机坐标容易发生较大的跳动。通过利用卡尔曼滤波原理,根据接收机的运动特点建立模型,利用每次导航解算结果之间的联系,对定位结果进行平滑,消除由于最小二乘算法结果相对独立而产生的定位抖动误差。通过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定位解算算法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17.
干扰对GPS接收机伪距测量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GPS接收机伪距测量的原理,以GPS接收机的载波噪声功率密度比(C/N0)为基础,分析压制干扰对GPS接收机伪距测量精度的影响。若要在干扰环境下提高GPS的定位精度,必须采取措施提高GPS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如采用外部导航辅助等。  相似文献   

18.
王鹏周政 《微波学报》2012,28(S2):361-363
GPS 卫星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系统。本文通过阐述GPS 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及GPS 信号的特点,分 析了接收机交调互调传导敏感度测量原理,扩展了GPS 接收机交调互调传导敏感度的试验方法。该测试方法快捷、易 于掌握,便于得到接收机互调交调抑制比参数。  相似文献   

19.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has undergone intensive development, starting as an advanced specialized tool to a general-purpose gadget used in our daily lives. GPS exists in new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s, and consumer products, especially in smartphones and tablets. In a GPS receiver design, power consumption and localization accuracy are critic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outcome of a GPS receiver system. Theoreticall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required tracking channels in a GPS baseband receiver increases the design complexity and size of this system. Thus, power consumption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receiver should acquire and track numerous satellites to improve the location accuracy of a position, thereby indicating that the receiver requires a high number of tracking channels. Thus, optimizing these tracking channels to balance the conflict among performance parameters is a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task. This paper presents a technique for order performa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 for solving complex situations for multi-criteria optimization of the tracking channels of GPS baseband telecommunication receiver. Nine operation modes of GPS receiver were evaluated by each design parameter, such as power consumption, localization accuracy, and time with no position available for static and dynamic positioning. Then, the TOPSIS was utilized and implemented to measure and rank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racking channel selection.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1)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is a reliable strategy for visualizing the trade-off among the GPS design parameters and providing a dynamic power consumption planning. (2) The best aggregated performance of the GPS receiver occurs when the number of tracking channels equals five and six for static and dynamic positioning, respectively. (3) The most frequent number of available satellites is eight, whereas the other number of satellites is a rare case to acquire. However, GPS standards require that available GPS satellites are constantly 12 at any time and place.  相似文献   

20.
The ionospheric time delay is one of the main error sources in C/A code GPS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a method is proposed for real-time dual-frequency ionospheric time-delay correcting using a C/A code GPS receiver,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circuit block diagram for this method is analyzed with its feasibility theoretically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