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程 《科普研究》2012,7(5):40-45
"科学拓展活动"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科学学会、科学基金会之类公共团体开展旨在提高公众的科学意识、增进公众与科学家之间的相互理解的科学传播活动的总称。科研人员有必要围绕自己所开展的研究平等地面向公众开展双向科学传播活动,也即开展科学拓展活动,这是由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所决定的。科学拓展活动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开始在英美兴起,各国重视科学家与公众的对话交流主要是因为科学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科学决策需要公众参与。尽管日本大力倡导开展科学拓展活动的时间稍晚于英国和美国,但是不到十年科学拓展活动就在日本实现了体制化,尽管如此,但是真要把科学拓展活动抓好,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2.
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小组座谈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大光 《科普研究》2008,3(6):46-50
本报告是2007年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在定量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定性调查.调查方法采用的是小组座谈.选取的调查样本考虑到东中西不同地区,城市、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居民.访谈的主要内容有公民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对科学家和科学家团体的看法、对科学研究的支持以及支持的理由、公民参与科学决策的态度和看法、公民对科学精神的认识等.此外,这项研究也为今后进一步修改调查问卷做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公众盛赞科学,科学家责备公众和媒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大光  编泽 《科普研究》2009,4(6):10-20
本报告以“公众盛赞科学,科学家责备公众和媒体”为题发表在皮尔研究中心的网站(http://people-perss.org)上,是皮尔研究中心与美国科促会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的报告。报告结果提示了科学家团体和公众对发展优先科学领域,科学研究的阻碍、媒体的科学家共同体间的关系、公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以及科学家形象的看法等。调查数据对中国科学技术传播领域的同行和对科学传播感兴趣的人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家的媒体素养在科学传播对话模式的背景下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要实现科学与公众的有效对话,除了强调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之外,还必须关注科学家媒介素养的提高。近几年,英国机构推行了一系列项目,旨在提高科学家的媒介素养,促进科学家与媒体、公众的对话交流,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首先探讨了科学家媒介素养概念的重要意义,其次,对英国此类项目具体方案和特色进行分析,为国内开展提高科学家媒介素养的项目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2002年以来,科学媒介中心在各国相继成立,本文选取其中范本——英国科学媒介中心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了其如何促进科学家与媒体间的沟通,增进两个群体间的理解合作。英国科学媒体中心为我国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应充分调动科学家利用媒体平台传播科学信息的积极性,在提高科学家沟通传播能力,培养记者科学思维和科学素质的基础上,建立两者有效沟通互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健  陈玲  张会亮 《科普研究》2015,10(5):51-55
本文基于国内外科学传播相关案例,从科学家与大众媒体的沟通交流、科学家如何展示研究成果、科学 家参考公众心理特点谈论科学风险等方面,对《科学家与媒体交流指南》报告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基于此,本文 进一步提出我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工作的三点建议: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大众媒体的作用; 科学家应以足够审慎和负责的态度、简明易懂的通识语言与公众交流;科学家应谨慎表述和传达研究成果所带来 的风险和收益。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对自身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看法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姝  李大光 《科普研究》2010,5(3):68-73
促进科学家群体参与科学传播活动,从来都是科学传播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国家先后推出了多项政策、制度来激励科学家参与其中;相关研究也提出了大量的建议,有待国家科普决策机构采纳实施。但是,这些针对科学家提出的建议,在科学共同体内部能否得到认同、支持度如何,却没有经过严格细致的研,通过与不同学科背景、学历、职位的科学家进行一对一的深入访谈发现,科学家对于纳入科学评价体系内的科普内容认同度很低,同时对于经济利益的刺激反应平淡。同时科学家所处环境中管理者对于科学传播活动的态度,对科学家产生的压力较大,而管理者却偏向于否定这种影响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赵蕾  刘兵 《科普研究》2009,4(4):29-35
调查表明,科学家肖像画在形成学生对科学家及科学的认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介绍了科学家肖像画研究常见的理论方法,运用问卷调研与访谈的方法,从实证角度证实了科学家肖像画在形成小学生对科学家的认识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将国外肖像画研究与对国内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进行了比较,试图为科学传播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为科学传播实践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沈秋坦  任杰 《科普研究》2013,8(6):35-40
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敏感性和重要性是全球科技新闻关注的议题,在仍然存在粮食危机的中国更是如此。2012年,中美合作的“黄金大米”事件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持续时间内媒体报道的焦点。本文遴选国内报纸媒体和科学家网络博客对此事件的报道和评论文章进行比较研究。首先,分析结果显示“黄金大米”事件受到指责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得到合理合法的知情同意以及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从研究者参与黄金大米试验的研究动机入手追寻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参与情况。最后,分析了黄金大米试验中科学和科学家的特性。这些结果折射了在科学试验过程中科学伦理和道德守则的重要性。在科学危机发生的过程中有效的科学传播可以化解危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科学家群体理解科普状况的典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北京地区科学家群体及未来科学家和专门专业人才——在读研究生群体理解科普状况进行的典型调查表明,这两个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对科学的理解是理性的,他们对科普及其作用、自身科普能力和影响科普的社会因素等都有较高程度的关注度和判断能力,而半数以上接受调查的科学家表示自身之所以参与科普是"个人自愿也经单位委派"。调查同时也反映出科学家及在读研究生群体在对科普理解上存在的一些差异和问题,并就此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了促进科学家及在读研究生群体参与科普的机制探索,以及诸如建设科学家群体科研工作展示基地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琦来  普宏  孟雷 《科普研究》2013,8(4):46-53
本文以"为什么传播"、"传播什么"和"怎样传播"为分析框架,尝试了中日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与日本相比,我国的科学传播教育表现为培养目标聚焦不足;在"如何传播"上没有形成一套课程体系;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虽然集中在理论层面,但对"为什么传播"和"传播什么"的问题并没有系统、深入的课程体系来对应。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教育界、科技界、媒体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科学传播的认识不足以及科学传播领域的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12.
《Spectrum, IEEE》2000,37(11):33-35
At least since Alan Turing tackled Enigma in World War II, building machines to crack codes has been the domain of compute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Lately they have joined biologists in cracking humanity's most important code-the human genome, the complete set of all our genetic information. Sequencing the human genome is essentially putting in order the over 3 billion chemical units that encode the instructions on how to build and operate a human being. But those instructions are written in a language biology does not fully understand. Indeed, some have described the genome as a parts list minus information on how the parts connect or what they do. And leading scientists are quick to point out that just knowing the raw data set that makes up the genome is not an end in itself. Rather, the usefulness of the genome will emerge only after scientists have figured out how the parts go about making the machine that is the human body. This is what the biology of the new millennium is all about. It is an accelerated science based as much on bits and semiconductor chips as on microscope slides and test tubes. The in silico approach will eclipse in vitro and even in vivo, Francis Collins,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in Bethesda, Md., predicted. Scientists suspecting a genetic correlation with disease can now seek out starting points in the genes of humans and other creatures, compressing what would have been a decade or more of research into a day or two of database queries. In fact, an industry known as bioinformatics has grown up around the idea that biology will increasingly depend on sorting and manipulating huge amounts of data. Industry analysts forecast that the market for genomics information and the technology to use it will reach an annual US $2 billion by 2005  相似文献   

13.
詹琰 《科普研究》2009,4(4):53-60
科普展板是科普活动中最常用的展示手段,而科普展板的视觉效果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中所展示的科普展板为样本,分析了科普展板视觉效果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谈的科学传播是指将科学信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知识、观念等资讯)传播得正确、广泛、深入、快速且有效,实现科学普及、民智发达的境界。论述前提限于大众传媒的科普范畴,至于正规学校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则不在讨论之列。本文从科学与媒介、科学作者、科学写作、科学消息之传播,以及科学家等5个理论研究的面向来分析台湾的科普困境,以为台湾的科普是相当值得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appears to be crucial in research and marketing, but it is also vital in customer service and applications engineering. Perhaps most technical communicators are involved in customer service, where their skills are put to use in preparing reports of test results or business proposals. For OEMs in many industries, the trend is towards outsourcing the manufacturing of parts and concentrating on assembly. Most businesses succeed on the basis of how effectively they communicate with other businesses through their customer service departments. Vendors who supply parts in low volume and high complexity must be able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their OEM customers. Using an actual example,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vendor and OEM  相似文献   

16.
王坎  詹琰 《科普研究》2013,8(6):78-85
研究表明,电视节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对于大众认识和理解科学家和科学事业产生着重要影响。电视商业广告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由于其商业目的性,在塑造科学家形象方面,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广告商在塑造科学家形象时,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期待,利用其对科学家及科学的信赖和崇拜,进行说服传播。由此塑造的科学家形象遵循一定的范式,具备一些共性的特点。本研究从科学传播角度,分析电视广告中的科学家形象特点,试图探究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并深入研究电视商业广告中科学家形象对科学传播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英文“科普”称谓探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普一词大约出现在19世纪中叶,确切的年代还有待于今后去发现。科普观念的产生与科学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有直接的关系。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的提法始盛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其源头还要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