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相控阵天线装配好之后,由于各组成部件机械加工误差、装配误差、部件老化更换和环境温度改变等因素,各 单元通道的初始幅相产生差异,因此必须对天线的所有系统进行校准。本文针对小型化相控阵平台,通过硬连接将相控 阵天线的波控系统与测试设备相结合,提出一种简便的自动化近场逐点校准方法。同时,本文还提出一种简单的外监测 方法。当相控阵天线工作期间,可对阵面的幅相分布进行监测。可在相控阵天线工作期间,对近场幅相校准数据进行修 正,达到阵面自身校准的目的。经对一个16阵元的相控阵天线进行实验测量可知,该自动化校准与阵面自身校准方法可 以准确、快捷测试出天线阵面的幅相分布。非常适合一维、二维相控阵天线,尤其是小型化相控阵天线的幅相校准与监 测。  相似文献   

2.
基于旋转矢量法的有源相控阵天线中场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卫东  钟华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5):117-120
中场测量技术所需设备量较少,成本较低,而旋转矢量法利用相控阵天线本身的波控系统测量阵面的幅相分布。两种测量各有优缺点,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实现对有源相控阵天线的TR组件监测和相控阵天线的阵面幅相测量。与近场测量相比,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实现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定期监测和校正,同时,对测量中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代睿 《现代导航》2021,12(6):459-461
大型有源相控阵天线的阵面有成百上千甚至数万个收发组件和辐射单元,使得相控阵天线比其他类型的天线要复杂得多而难以维护。首先介绍阵面校准的现状,然后通过外校准的方法对阵面进行校准测试。这种方法实现了阵面自动化校准,提高了阵面校准的效率和精度。测试结果显示,辐射单元间的频带内耦合量稳定在 ? 30 ~ ? 70 dB 之间,设计指标和测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何炳发 《现代雷达》1998,20(6):62-66
详细阐述了固态有源单脉冲相控阵天线的工程设计方法,提出了天线阵面系统的幅相测试和校准方法。近场和远场的实测结果与理论分析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5.
有源相控阵天线的近场校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禹  陈文俊 《电讯技术》2016,56(4):453-457
为实现对相控阵天线的校准,降低幅相误差和阵元失效对天线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互耦效应的近场校准方法。在利用近场扫描法完成逐一通道校准的基础上,使用旋转矢量法进行二次校准。在应用旋转矢量法( REV)时,为使被测信号的变化明显,将大规模相控阵天线分为中间、边缘区域进行分区校准。通过二次校准可判定阵元是否失效,提高相控阵天线的幅相一致性;通过分区校准减小阵元间互耦的影响,缩短校准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用于大型相控阵的校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改善校准结果。  相似文献   

6.
大型有源相控阵校准的MCM法及其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铁  王金元 《微波学报》2002,18(1):6-10
文献[1,2]对相控阵天线校准采用互耦测量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本文对此方法进行了推广、并提出了一种用互耦法进行大型有源相控阵校准的新方法──MCM法[3,4]。在整个监测校准过程中,校准测量与各有源通道收/发监测信号幅相大小无关。本文进一步对MCM法的测量误差进行了研究,同时给出了MCM法和近场实测结果,并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毫米波雷达及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有源相控阵天线日益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天线形式。然而,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存在空间紧凑、结构复杂、装配繁琐等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可应用于毫米波相控阵的板级集成天线,并对其天线阵列、垂直过渡等关键结构的设计进行了讨论。该阵面将天线阵列、收发组件和馈电网络全部集成在一块基板上,具有结构简单易于量产的特点。文末给出了对所设计的有源阵面的暗室测试结果,结果表明该天线在毫米波雷达和通信系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文中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应用于低轨互联网星地通信的L 频段星载相控阵天线。该天线阵列由4×4 的方形正交对称振子阵元构成,阵面尺寸为340 mm×340 mm,其中15 个阵元组成接收单元,1 个阵元作为发射单元 置于整阵的一角。由电磁仿真结果可知,在1. 60~1. 75 GHz 频带内,接收天线单元有VSWR<1. 5、轴比小于2 dB 的 圆极化辐射性能;在120°扫描范围内,增益在12. 7~16. 4 dB 范围。在微波暗室对无源天线阵列和射频接收前端集 成的有源相控阵单元进行了校准与测试,结果表明接收相控阵实现了正确的波束指向且具有±60°的大角度扫描特 性,有源增益可达83 dB。  相似文献   

9.
《无线电工程》2019,(6):523-526
针对目前大型相控阵天线校准时效不佳问题,研究了一种唯幅度测量快速标校方法。对于N元相控阵天线,该方法将阵面分为N种不同组合,通过测量每种组合在不同相态和开关态下的总辐射场幅度,由测量值解算出各个天线单元幅相值。该标校方法仅需幅度测量,并且所需的测量次数只有(3N+1)次,因此,设备可大大提高大型相控阵天线的校准速度以及简化校准设备;另外,在求解天线单元幅相值过程中,该标校方法可避免方程二义性问题,从而简化计算过程。768元相控阵天线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标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耦合线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幅相监测校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邦余 《现代雷达》2001,23(4):20-23
介绍了采用校准耦合线对有源相控阵单元进行幅相校准的方法,并就监测支路自身的不一致性给于补偿.最后就发射阵的校准精度及校准时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大型相控阵天线阵列由于天线口径很大,给天线远场测试带来很多困难,天线近场测试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本文在实际工程中利用天线近场测试方法对大型天线阵列的幅相误差进行了测试及校准。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用于评估阵列天线的一致性。波束形成后,相对于接收机闭环校准,天线误差校准可以明显降低旁瓣,并且测角偏差明显减少,在短波低频段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相控阵雷达光轴的标定与校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炮瞄雷达光、电、视轴的标定与校准讲求的是三轴的一致性。而相控阵雷达光电轴的标定与校准则要求光轴与阵面较高的垂直精度。如何在相控阵雷达的装配和维修中标定和校准相控阵天线望远镜的光轴,严格控制其引起的视角偏差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有源相控阵天线的超低副瓣、高增益及精确波束指向等性能的实现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分析一般相控阵雷达天线及其校正耦合网络的结构,并对实时校正的原理以接收校正为例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通过某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实测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张业斌  盛永鑫  田晓光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46(7):717005-0717005(6)
研究了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相控阵雷达天线现场校准技术。介绍了微波光子技术进行相控阵天线现场校准的基本原理,通过利用架设在相控阵天线阵面上的光学探针中的电光晶体的泡克尔斯效应,使得自探针反射的光学信号携带有天线单元的近场辐射信息,在将其进行光电转换后采用外差相干检测的方法来获得信号中所携带的天线单元的幅相信息,便可实现对天线阵面天线单元辐射场信息的快速检测,实验验证系统的电场幅度和相位测量精度可以分别达到0.3 dB和2,同时该方法对被测天线单元具有侵入性低、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等优点,满足相控阵天线现场校准的实际需要,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FFT的相控阵雷达校准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相阵控天线由于单元间互耦,器件的制造,组装误差,老化,热变形和组件更换的影响而产生幅相误差,必须进行校准和补偿。文中提出一种新的校准方法,先在相同的频率和环境条件下分别进行FFT外校准和初次FFT内校准确定内外场校正系数,然后在雷达使用期间只需作天线FFT内校准就可获得理想的精度,用一24单元实验阵列对此作了实验验证。此方法具有低设备量和高校准精度,适用于一维,二维相控阵雷达,尤其适合于机载或地面  相似文献   

16.
基于阵列行波馈源的有源相控阵天线校正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BITE行波阵列馈源作为有源相控阵天线的校正网络进行了研究.采用行波馈源的校正方式可分为:逐个T/R组件的校准及基于矩阵求逆的校准.文中分别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及校正精度.本文可为基于BITE行波阵列馈源的有源相控阵天线校正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的相控阵雷达定标算法无法适用于超大阵面分布式相控阵雷达的问题,该文提出了自定标、交叉定标相结合的相位定标算法。分析了超大阵面分布式相控阵雷达的误差来源;建立了超大阵面分布式天线阵列在工程约束下的误差模型,详细阐述了自定标和交叉定标的原理和方法,并将该方法从相位单元推广到雷达阵列。最后,对自-相交相位定标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大幅提高超大阵面分布式相控阵雷达的主旁瓣电平比。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compare the increase in range with multiple-antenna base stations using adaptive array combining to that of phased array combining. With adaptive arrays, the received signals at the antennas are combined to maximize 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 (SINR) rather than only form a directed beam. Although more complex to implement, adaptive arrays have the advantage of higher diversity gain and antenna gain that is not limited by the scattering angle of the multipath at the mobile. Here, we use computer simulation to illustrate these advantages for range increase in both narrow-band and spread-spectrum mobile radio systems. For example, our results show that for a 3° scattering angle (typical in urban areas), a 100-element array base station can increase the range 2.8 and 5.5-fold with a phased array and an adaptive array, respectively. Also, for this scattering angle, the range increase of a phased array with 100 elements can be achieved by an adaptive array with only ten el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