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章伟  刘必晨 《半导体光电》2003,24(6):433-435
介绍一种基于高速采样的多路串口信号复用的光纤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结合专用光电发送和光电接收器进行设计,实现了不同速率的多路串口信号复用的光纤传输。  相似文献   

2.
波特率连续可调的串口通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赛男  刘方 《电子科技》2011,24(12):53-55
在基于PCI接口波特率连续可调的串口通信技术中,串口通信模块作为整个PCI接口功能的本地模块,是实现PCI接口模块与外部串口信息的沟通。文中介绍了波特率连续可调技术的实现原理和方法,并基于PCI接口和FPGA技术完成通信模块的实现与测试验证。其具有设计的灵活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多路串行数据同时接收/发送,然后汇合成一路串行数据发送/接收的多串口转换技术。使用Verilog语言在FPGA上实现了该方案,分别设计了数据的接收模块、发送模块、缓存模块以及系统的分频模块、延迟模块,实现了多路串行数据在通信速率互不影响的情况下合成一路高速串行数据收发的功能。通过Quartus II仿真和实验测试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在PC测试中,16路波特率为4 800 bit/s的串行数据,可以以波特率为115 200 bit/s进行聚合,各路数据速率无互相影响,且误码率为0。该设计的优点在于节约硬件开支,达到串口多用的效果,适用于多路数据同时采集的实时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4.
针对开阔地环境中卫星扩频信号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接收方法,降低接收采样速率的同时精确重构信号,对比单接收器接收和RAKE等增益合并接收,并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基于微波链路的串口无线通信模块开发的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该通信模块通过自定义数据传输的协议,利用计算机串口,连接调制解调器,再经过微波发射接收单元,实现在PC机之间进行文件数据传输的功能。在实际的通信模块调试过程中,该模块的功能得到了验证,即在计算机串口、调制解调器和微波发射接收单元构成的通信硬件架构下,两台PC分别向另一台PC成功地进行了文件数据的传输。  相似文献   

6.
万福  谢佑波  马锐 《电子工程师》2009,35(11):34-36
带通采样速率选取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分析了常用带通采样速率选取方法的不足:采样速率一般不是符号速率的整数倍,后续基带数字信号处理需要进行复杂的小数内插或抽取算法运算,实现相当困难且运算量很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与符号速率相关的带通采样速率选取方法,在满足带通采样定理基础上,附加频谱间隔最大条件选取符号速率整数倍的采样速率,最后通过软件仿真验证了符号速率相关的带通采样速率选取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无线电工程》2018,(5):433-438
为了方便FPGA和CPU或者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实现了一个可编程的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模块。采用Verilog HDL语言作为硬件功能的描述,硬件采用Alter公司的EP2C5T144C8N芯片,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分别设计了UART的发送器、接收器和波特率发生器。用Modelsim进行时序仿真,并用USB-Blaster在QuartusⅡ环境下进行设计、编译,经串口助手进行验证,数据传输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8.
佘美玲  徐海 《现代雷达》2018,40(7):79-82
针对雷达中的多型模数(A/D)采样模块的测试需求,提出了通用A/D采样模块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软件编程和配合不同的适配器,可以对多种A/D采样模块进行自动测试,并具有故障隔离功能。该方案还可以应用到其他A/D采样模块,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采用半速率时钟的1.25Gbit/s串行数据接收器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用于接收1.25Gbit/s不归零随机数据的吉比特以太网接收器的设计。该电路采用半速率时钟结构,目的是为了以较低的功耗和简单的结构适应高速数据流。本文介绍了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突出了关键模块的设计。电路采用1.8V 0.18祄 1P6M CMOS工艺,经SpectreS仿真验证以及流片测试,主要功能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应用TMS320F2812开发的发动机测试系统,ADC具有12位精度,同时,具有双通道完全同步采样、数据在采样板上存储、高的采样速率等特点。对其AD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用单缸发动机实验对系统的应用进行了检验.验证了系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白光LED将成为未来主要的照明光源, 这使得基于白光LED的可见光通信(VLC)在通信网络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介绍了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优势及发展概况, 分析了包括通信速率的提高、全双工通信的实现以及与现有通信网络互联等关键技术, 综述了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 并展望了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白光LED的可见光通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光LED将成为未来主要的照明光源,这使得基于白光LED的可见光通信(VLC)在通信网络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介绍了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优势及发展概况,分析了包括通信速率的提高、全双工通信的实现以及与现有通信网络互联等关键技术,综述了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The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WC) offers the high capacity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with the flexibi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ince it works in the optical reg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EM) spectrum, it guarantees safety and security which are critical in radio and microwave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The principal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indoor OWC systems on these guaranteed features, and safety and security are jointly denoted by the term green. The high obstacle impermeability of optical signals and their directivity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of indoor OWC data transmission. The confidentiality and authenticity of optical wireless data can also be preserved with th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QKD). This paper provides a technological overview and a review of literature about the OWC system that helps to identify the challenges in the path of a ubiquitous deployment of gr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the sources and detectors are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the coding, modulation and multiplexing techniques for making highly robust OWC links. The ubiquitous deployment of green OWC necess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optical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techniques, incorporation of uplink and energy harvesting abilities, and safety and security enhancement techniques. Hence, a speci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se aspects and their challenges towards the green implementation. Furthermore, the paper explores some significant indoor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e OWC that have great impacts on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NGN)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相似文献   

14.
赵亮  金梁  刘双平  季中恒  禹春来 《电子学报》2011,39(9):2154-2161
 目前虽然存在很多超宽带通信系统实现方案,但对这些方案的综合性能评价和应用场景分析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介绍了超宽带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潜在的应用场景,并给出了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实现方案模型.通过对超宽带通信系统中基带调制、抗多径处理、扩频和载波变频这四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场景分析,以通信速率、通信距离、实现复杂度和功耗为主要评价标准,给出了12种满足功率谱密度限制和6种不满足功率谱密度限制的典型超宽带通信系统实现方案的应用场景.这些研究对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大容量光通信系统的商用与科研开发现状,高速率、多信道系统对光纤的性能要求及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所适用的光纤。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数字通信信号码元速率的估计算法。对截获接收机输出的调制信号提取基带信号,利用此基带信号小波变换系数的模值,构造与原调制信号码速率一致的单极性脉冲序列。通过对此单极性脉冲序列的功率谱分析可知,在基带信号码元速率的整数倍处存在离散谱线,检测这些离散谱线即实现了信号码元速率的估计。这种算法能在低信噪比下估计信号的码元速率。理论分析和实际信号处理证明了本文提出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中波特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论述了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中波特率的确定原则和方法,特别给出了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中非标准波特率的计算方法及不同环境下实现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汪洋 《无线电通信技术》2012,38(3):75-77,80
在对各类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性能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系统造价和可实现程度的角度考虑,同步静止轨道(GEO)系统更适合于区域覆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车载站(简称动中通)是实现地面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设备。给出了动中通系统设计中卫星转发器带宽占用率和功率占用率的计算,对动中通站型能力和天线口径的选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结合相关计算给出了动中通站型和天线选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移动通信用户数量日益增多,导致了网络质量下降的问题。提高网络质量最经济和快速的方式就是进行网络优化。话统分析是GSM网络优化的指导准则。借助话统分析可以对GSM网络中的掉话率高、切换成功率低、拥塞率高等问题进行定位,并根据具体的问题表现进行GSM网络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激光水下通信TURBO码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下通信信道对光信号的衰减极大,实际通信系统的编码应具有极强纠随机差错和纠突发差错的能力.针对激光水下通信信道的特殊性,对信道模型进行分析,结合当前优异的编码技术--turbo码对信道进行编码,并通过与未编码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了turbo码实现低误码率的水下信息传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