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一种电信增值业务的框架模型,对其总体框架和集成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此模型为基础,开发设计了一套电话ICQ系统。  相似文献   

2.
hibernate框架用于提供一种持久化的对象-关系映射模型解决方案,为此,本文在hibernate框架的基础上对几种关联映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hibernate关联映射模型,并将其应用到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取得了通用性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SSE-CMM的数据网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SSE-CMM)和我国电信数据网系统结构,给出了一种新的电信数据网风险评估方案的模型框架。此方案框架对电信数据网的风险评估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放网络业务能力标准Parlay和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的NGN(下一代网络)业务生成框架模型,不仅实现了对异构网络业务能力的开放,而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有效的分布式集成机制。为了实现该模型,进一步提出了Parlay和OGSA间的一种面向服务(service-oriented)的通信连接方法。将网格技术应用在电信业务生成领域是一种全新且有益的尝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框架模型在跨越网络快速生成业务上的有效性,同时,该框架模型在部署上不需要现有终端设备更新或升级就能支持。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身份的多信任域网格认证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路晓明  冯登国 《电子学报》2006,34(4):579-582
分析了现有的网格认证框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多信任域网格认证模型.该模型以基于身份的PKI为基础,避免了基于传统PKI的认证框架的诸多缺点.同时,该模型提供了跨信任域的双向实体认证功能.模拟试验表明,该认证模型比基于传统PKI的认证框架更轻量、更高效.而且由于该模型可以在多信任域的环境下工作,故而比W Mao提出的只能在单一信任域中工作的认证框架更符合网格认证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6.
为缩短测试周期,提高软件自动化测试的效率,设计了一种自动化测试模型,在模型框架内根据测试场景定制自动化测试程序。通过框架内组件的复用,达到快速开发自动化测试程序的目的。该自动化软件测试框架模型采用了脚本技术、关键字驱动测试技术以及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技术,有效提高了测试效率,减轻了测试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测试资产的利用率,增强了脚本的可维护性,缩短了自动化测试的准备时间。基于该框架的自动化测试程序已经在一些小型项目中得到初步应用,能够覆盖基本的功能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7.
Ajax是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Web Services是一种构建应用程序的普通模型,介绍了Ajax和Web Services技术及其原理,总结并分析了目前二者集成的Web框架,指出了框架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Proxy模式的集成框架.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SOA的MAS设计方法.该方法使用Object-Z语言构建形式化建模框架,结合I*框架的元模型,阐述了基于SOA的MAS设计中三种核心模型(Agent组织模型、Agent类模型、Agent服务模型)的形式化描述规则,讨论了基于SOA的MAS的分析与设计过程,并给出了具体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9.
针对广域网络环境下面向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要求,给出了一个面向用户信息需求的信息服务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语义覆盖网络的信息服务体系框架。该框架充分考虑用户的信息需求与信息体系,提供了一种趋于扁平化的信息共享与服务环境。该框架通过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相结合的信息组织模式,基于语义覆盖网络提供信息资源发布、发现与定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电子技术》2017,(6):71-74
MVC模型分离设计的思想提高了软件的整体质量,然而由于模型只定义了静态架构组件的配置,其并不能明显地提供Web应用程序开发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这导致了Web应用程序的描述和其行为特性间较为明显的差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行为模型来填补该差异,即对该程序的URL请求序列自动接收机制进行模式化,为Web应用程序提出一个基于行为模式的测试框架。研究表明,当集中于循环行为自动机制时,该框架可提供Web应用程序更好的测试标准。最后,将框架应用于Jakarta Struts框架的配置方案中,其结果表明,该行为模型在对Web应用的测试路径进行分类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