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线电骚扰的统计参量测量法-幅度概率分布(APD)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主要讨论了一种测量无线电骚扰的统计参量幅度概率分布(APD)的方法.介绍了APD的含义、APD测量电路的实现、APD测量系统的几个重要指标以及APD的优越性.APD能更真实、更完整地反映无线电骚扰的特性.随着现在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电骚扰的APD能用来更有效地评价骚扰对不同类型通信系统的影响,最终实现对无线电骚扰的有效抑制和对无线电业务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
日盲紫外光通信系统中调制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空间紫外光通信技术基于紫外线日盲特性,相对无线通讯技术具有灵活、难以截获、抗干扰性强、并具备一定的非视距通讯能力等诸多特点,在军事通讯领域有着巨大的优越性.然而,紫外光通信的调制解调技术以及语音传输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难点.通过对大气传输特性、光源发光特性的研究,研制出一套基于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方法的调制系统.可以对语音信号进行有效的调制.  相似文献   

3.
孙敬国  刘庆华 《现代电子技术》2009,32(15):122-125,130
介绍基于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和微处理器MPC860构建的多通道语音实时通信系统.MPC860负责完成语音通信、语音压缩、解压缩和IP封装、解封装.基于FPGA实现的通信控制器协调语音采集和回放模块同工作在QMC(多通道时分复用)模式的SCC(串行通信控制器)串口间的通信.针对实际软硬件环境定制BSP并开发了SCC串口的QMC驱动程序.  相似文献   

4.
跳频通信具有抗干扰、抗截获以及多址组网等优点,在民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FPGA和Si4463,设计并实现了跳频语音通信系统.首先对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进行了建模仿真和分析,得到抗全频带干扰和抗跟踪式干扰性能.提出一种简化的基于TOD(Time of day)的跳频同步方案,使用本地计数器代替精确时间产生模块(例如GPS模块),降低系统实施复杂性,节约硬件资源和成本.最后设计并实现了基于FPGA和通用射频收发芯片Si4463的跳频语音通信系统,为复杂环境下民用语音通信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自由空间光通信(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FSO)技术是通信前沿技术之一,雪崩光电二极管(avalanche photodiode,APD)阵列探测器以其高灵敏度、高带宽、低噪声的优势应用于FSO系统,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FSO对APD阵列探测器的性能需求,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用于无线光通信的APD阵列的研究现状,其中重点介绍了美国林肯实验室以及海军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最后对APD阵列探测器在FSO应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针对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小型化设计的需求,提出了使用雪崩二极管(APD)型四象限探测器实现跟踪与通信复用的方案,用以降低通信系统的体积和功耗,提高光能量的利用率。简述了系统总体方案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在室内搭建测试平台,对跟踪与通信复用模式下的数据采集、通信速率、极限灵敏度、跟踪精度等探测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靶面直径为4mm的APD型InGaAs四象限探测器,在曼彻斯特编码、强度调制/直接探测条件下,通信速率可达10 Mb/s,探测灵敏度为-35.4dBm,误码率为10~(-6)。当光斑直径为四象限探测器光敏面直径的一半左右时,光斑位置检测的最小分辨率为2μm,探测范围可达0.8 mm,角分辨率为0.8μrad。初步验证了使用APD型四象限探测器用于跟踪与通信复合探测技术的可行性,为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小型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了迅速了解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的特性以确保量子保密通信系统的质量,在适当的假设前提下,依据经验公式并借助于Matlab的矩阵运算功能计算吸收渐变电荷倍增分离型雪崩光电二极管(SAGCM APD)的电场分布,然后以此得出电子、空穴倍增系数,最后再利用这些系数及传递函数计算出SAGCM APD的增益-电压特性及频率响应特性,模拟的结果较好地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前系统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的组成和模块也愈发庞大和复杂,有效地解决各分系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问题,则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RTC(Real Time Communication)的使用方法及在语音通信上的解决方案,实现系统之间语音通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电子技术》2015,(21):36-38
紫外光通信具有非常好的非视距传输和保密性能。传统的紫外光通信系统尺寸过大,难以实际应用。基于紫外线发光二级管(UV-LED)设计了一个紫外光通信系统,研究了光路设计、时钟恢复、信道编码等方面的内容,并重点设计了双工传输协议,用较小的资源实现了4.8 Kb/s信息的传输。该系统可以用于近距离语音和数据的双向保密传输。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基于Android的VoIP(Voice over IP)在通信过程中,具有语音数据量大的特点.对目前存在的多种语音编码方案进行分析研究,编写基于Android的VoIP系统对各种方案的语音压缩率、编码速率以及MOS(Mean Opinion Score)值进行测试.结果表明,Speex(一种基于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而设计的音频编码压缩格式)语音编码方案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在基于Android的VoIP通信系统中具有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AMBE-2000TM的日盲紫外光语音系统的设计.详细地阐述了AMBE-2000TM的工作原理,外围接口电路及其控制与处理电路,系统软件控制程序.实验表明,在低的传输速率下,该语音系统仍保持话音自然,声音清晰,基本满足了紫外光通信系统实时性的需要,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2.
基于LED的紫外光通信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有基于低压汞蒸气灯日盲紫外光通信系统通信速率低、驱动电压高、光源响应速度慢、电光转换效率低和功耗过高等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套基于LED的日盲紫外光通信系统。该系统以深紫外LED作为光源,用光电倍增管探测微弱光信号,采用脉冲位置调制(PPM)技术和最大似然解调技术,并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完成了调制解调部分的设计与仿真。实验表明,采用深紫外LED和PPM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的通信速率、电光转换效率,同时显著降低驱动电压和系统功耗。  相似文献   

13.
Traditional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e with single-band photodetector depicts terrible confidentiality and it depends on sophisticated cryptography schemes to obtain a secure communication process. Dual-band photodetectors have potential to realize a secure optical communication with a straightforward optical encryption strategy. However, previous reports of dual-band organic photodetectors (OPD) relied on the multi-stacked photosensitive layers thus there remain challenges in spectral matching and interfaces contacting. Here, a structurally simple bidirectional and UV–vis dual-band OPD is proposed, with single photosensitive layer sitting between electrodes. By elaborately regulating the optical field distribution and vertical phase segregation of the bulk heterojunction (BHJ), this OPD presents completely distinct spectral response ranges under bidirectional illuminations. Finally, this OPD outputs outstanding self-powered UV and vis dual-band responsivities (up to 30 and 50 mA W−1) as the light illuminates from forward and backward direction,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a stable and reliable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realized based on this OPD where the UV response conveys valid information and further superimposes vis response for encryption. This design concept offers a simple alternative for achieving varied response windows and opens up a novel optical encryption method, which has potential be applied in a close-range private communic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4.
紫外光散射通信接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紫外光散射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分析了紫外光信号的传输特性,从光学系统、紫外滤光片和紫外探测器三个方面讨论了紫外光散射通信接收的相关技术.重点分析了紫外光散射通信对滤光片和紫外探测器的特性要求,为器件的选择研制提出了一定的依据,进一步探讨了紫外探测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日盲段"240~290 nm进行窄波段探测,具有背景干扰小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紫外探测器必须协同窄带滤光片工作,AlGaN具有固有窄波段控制和无需制冷两大优点。介绍了基于日盲型AlGaN焦平面器件的紫外相机的软、硬件设计。紫外相机由紫外透射式光学系统,日盲型AlGaN器件,偏置电路及驱动电路,低噪声前放、数据处理及传输单元构成,核心器件AlGaN采用背照式PIN阵列通过铟柱倒焊于硅基电容反馈跨导放大器(CTIA)读出电路的结构。紫外相机的设计指标为:光学口径80 mm,焦距130 mm,像元尺寸50μm,瞬时视场0.4 mrad,总视场3°,积分时间可控,帧率最高可达100帧/s。经初步室内测试,效果良好,对发展日盲型面阵AlGaN应用平台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紫外光散射通信中一种二级光学接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气紫外光通信的特点和光学天线的性能指标,仿真分析了传统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和半球透镜在非视距紫外信道中的聚光性能,设计了一种二级接收的光学聚光系统,并使用ZEMAX软件进行光线追迹,对其光学增益及视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二级光学系统有较高的增益及较大的视场,适合作为非视距紫外光通信中的光学天线.  相似文献   

17.
靳丽君 《电子设计工程》2012,20(14):132-134
紫外无线通信是一种新型通信方式,为实现紫外无线通信系统关键光器件选型的目的,依据日盲紫外光的传播特性,合理搭建系统结构,对系统结构中需要的光器件采用工作原理、特性分析对比等方法,实现了该系统紫外光源、紫外探测器及紫外滤波片三种关键光器件的合理选择。日盲紫外光器件的选型为紫外无线通信系统整体实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紫外光通信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忠良  梁菁  任杰  王绍昱 《电子科技》2011,24(8):119-123
紫外光通信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军事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非视距通信以及全方位通信等优点。它可作为一种专用局域军事保密通信手段,或在特定条件下作为其它通信手段的一种补充,可广泛应用于海陆空三军,对未来战争、现代化国防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和实际意义。文中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紫外光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三种不同散射相函数下紫外光大气传输特性,文章采用非直视紫外光通信的单次散射简化模型,对系统接收机接收到的能量及紫外光传输路径损耗随传输距离和散射角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相函数下,都表现为随传输距离的增大,接收能量减小,路径损耗增大,但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紫外光通信系统,其传输性能的影响以前向散射为主,后向散射作用很小;随着散射角增大,后向散射作用相对明显;三种散射相函数下,紫外光通信链路的最佳散射角不同,但均随发射仰角的增大或接收仰角的增大最佳散射角增大,而接收能量减小.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article, multiple receiver effects in a non-line-of-sight (NLOS) ultraviolet (UV)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studied. The idea of using multiple receivers for diversity reception is known as a practical, effective and widely applied techniq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he current approach is to use multiple antennas at the receiv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A method o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s proposed to depict the principle and feasibility of the multiple receiver adopted in UV communication. The study provides an insight to the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able capabilities of ultraviolet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It provides guidelines for practical system design with discussions on trade off between the receiver gain and the additional co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