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由于端到端网络时延的测量中存在收发时钟不同步的问题,在测量中大多是通过测往返时延来间接求得端到端时延,测试结果误差较大。本文通过对IP网络端到端时延性能进行分析,提出主动探测方法:在互联网上通过在一端发送带有时间戳的IP数据包,在另一端记录该测量分组的到达时间戳来获得端到端的时延测量值,然后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来消除收发时钟的初始相位差和相对频差等参数,估计出网络的端到端时延真实值。并以实例测试对此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罗江  柏青 《电信快报》2015,(2):37-40
针对LTE系统的DRX(非连续接收)机制进行介绍,系统分析DRX机制引入后对TD-LTE网络端到端时延性能的影响,并基于DRX机制打开和关闭前提对TD-LTE网络Ping包端到端时延进行对比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DRX机制引入后,不合理的参数设置以及不同的UE(用户终端)处理能力将对网络时延性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网络行为测量是网络行为分析的基础,而端到端的时延又是网络行为测量中一个重要的参数.但是由于传统的端到端测量存在时钟不同步问题,因此测量的误差较大.文中采用基于GPS接收机的同步方法设计出网络时延测量仪来测量端到端时延,解决了收发时钟不同步的问题,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GPS的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到端时延是评估Internet的网络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由于端到端时延的测量存在收发时钟不同步问题,所以常用的网络时延测量方法大多是通过测往返时延来间接求得端到端时延,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文中基于GPS接收机的同步方法设计出网络时延测量仪来测量端到端时延,解决了收发时钟不同步的问题,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中兴WCDMA系统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对其核心网络、无线覆盖网络及移动业务平台作了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6.
吴军榕 《中国通信》2008,6(4):75-78
 在各类视频监控网络中,视频端到端的时延测试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各设备制造商均无合适的端到端视频时延的测试工具。本文分析了视频端到端时延测试的主要难点,提出了一种适合视频端到端时延的测试方法,通过GPS或Internet网络解决了时延测试关键的同步问题,并利用数字图像识别技术自动分析出依附在视频上的同步时钟信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IP网络端到端测试方法和步骤,详细说明了2~3层基准性能、收敛时间、4~7层QoE和网络分布式测试的具体实现,对网络测试QoE指标进行了描述,最后对IXIA在IP网络测试方面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移动通讯演进到LTE,要求端到端全IP传输,并在此基础上,对业务的支持从单一的话务业务扩展到包括数据、语音、视频等各种应用服务。由于相对于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存在高时延、低带宽和不稳定等因素,所以在测试方面,除了进行L2~L3性能测试以外,需要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进行真实业务服务质量的验证。思博伦通信赵隽琪所撰《思博伦LTE端到端业务质量测试解决方案》一文详细介绍了思博伦通信LTE端到端业务质量测试解决方案。此方案可以从基本功能和性能,QoS能力,真实应用业务仿真和质量测试,现网应用场景测试等方面对LTE系统进行端到端的研发测试、选型验证和运维验证。  相似文献   

9.
WiMAX端到端接入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晨  吴建坤 《通信技术》2010,43(3):72-74
作为现有网络及未来3G网络的有益补充,WiMAX在远距离传输、高速宽带接入及多媒体通信等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WiMAX端到端网络的最终目标是确保业务质量并将其安全地发布到终端用户,文中紧紧围绕WiMAX发展前沿的热点问题,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分析了几种WiMAX终端设备能力以及可能的端到端接入情况,并对这些端到端组网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有网络及未来3G网络的有益补充,WiMAX在远距离传输、高速宽带接入及多媒体通信等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WiMAX端到端网络的最终目标是确保业务质量并将其安全地发布到终端用户.本文紧紧围绕WiMAX发展前沿的热点问题.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分析了几种WiMAX终端设备能力以及可能的端到端接入情况,并对这些端到端组网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席鲲  刘满仓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2):153-156
根据工程应用的实际需求,确立了以PXI虚拟仪器技术来构建测量系统的总体方案。完成了激光性能参数综合测量系统的硬件设备选型并构建了测量系统原型,设计了测量系统的软件方案。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激光脉冲波形测量模块、激光编码精度测量模块、激光脉冲能量测量模块、激光远场发散角测量模块及激光光束质量分析模块等。对测量系统进行了软、硬件联调,进行了系统功能测试,结果表明各项指标符合系统设计的功能要求,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空间测量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旋转激光平面进行角度交汇定位的网络测量系统,为了对系统测角性能进行评估,提出了一种测角精度测试方法。测试装置以多齿分度台作为角度基准对水平角精度进行检定,垂直角精度则采用解析方法进行估计。首先利用多面棱体、平行光管以及调整机构调整分度台旋转轴和发射站旋转轴平行,再利用千分表调整两旋转轴径向距离,保证两轴的同心度在0.05 mm以内,轴线夹角在10″以内。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水平测角精度高于3″,最佳垂直角精度可达1″。该测试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3.
微波双口网络S参数的精密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微波双口网络的S参数测量误差模型;研究了S参数测量误差修正方法:并设计了微波双口网络的S参数自动测试系统,实现了S参数的精密测量。测量结果验证了这种误差修正方法和自动测试系统的正确性。测量S参数的幅值相对误差为0.67%:相位相对误差为0.59%。  相似文献   

14.
李明  雒江涛  邓炳光 《电视技术》2011,35(5):113-116
针对目前E1仿真测试平台只能仿真单工作模式数据,提出了一种并行处理多工作模式数据平台的设计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平台硬件、工作原理、上层控制软件和底层驱动程序的设计.该仿真测试平台用于仿真通信网E1数据流,为生产、测试、研发提供信号源.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具有较强的多工作模式数据并行传输能力,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集团客户短信业务网络特点出发,总结其网络监控的难点,提出利用自动拨测原理进行短信业务的端到端网络性能监控.通过搭建短信业务自动拨测系统,对短信业务网络进行轮询测试,获取端到端网络性能质量数据,能够在主动监控、故障预处理、故障定位、业务入网及网络调整后业务测试等方面发挥较好的作用,从而更好的监测网络的运行状况,提升客户服务感知.  相似文献   

16.
低成本双轴加速度计ADXL210E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三元  李刚 《电子质量》2003,(9):U017-U019,U004
ADXL210E是美国ADI公司推出的低功耗、低成本、功能完善的具有数字和模拟输出的双轴加速度测量系统,加速度测量范围为±10g。本文主要介绍了ADXL210E的主要特点、工作原理及应用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光传送网(OTN)系统截面容量大幅提升的需求,探索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演进方向,中国移动在现网环境下基于G.654E新型光纤部署了长距离超100 Gbit/s干线OTN系统,集中应用一批OTN应用领域的前沿新技术,组织测试,得到了新型光纤的承载性能优势、实用传输距离、多种波道类型并存、能效和在线测量功能等实测结果,对关键新技术的应用价值评估和具体引入策略建议可作为下一阶段系统部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宋丽丽  韩建峰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4):149-151,154
为了克服传统的传感器特性测试仪功能单一、专用性强的缺点,利用GPIB卡组建由ZL5型智能LCR测试仪与计算机构成的湿敏元件性能测试系统,并基于LabVIEW开发出系统控制软件。根据存储文件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图形分析方法。通过将其应用于氧化钛基薄膜的湿敏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方便、直观地分析湿敏元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徐思成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8):28-29,34
在分析和比较传统电容测量仪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智能电容测试仪的设计及实现方案。仪表以MCS-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结合多谐振荡器和多路开关,仅用较少的外围资源即可实现,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获测量过程智能化和实现数字显示。经系统测试和使用,该方法性能可靠,测量精度高,弥补了传统测量方法的不足,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20.
This contribution addresses some very general problems of testing and measuring in ATM networks. The paper outlines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basic types of test such as conformance, functionality and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it highlights the several aspects and problems of tests at the level of an interface, a switch and a whole network. As ATM traffic has almost no structure, it is impossible to make rules for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from traffic modeling. We demonstrat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tandardize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which are generally used as estimators. This e.g. show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with the same estimator completely different cell loss ratios for the same traffic fl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