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风力发电技术对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风力发电系统的接地、防雷技术也越来越重视。再加上风力发电系统容量的增大,接地技术已成为电站可靠、安全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土壤性好的地方接地电阻值很容易满足接地技术的要求,但遇到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土壤性条件差的地方,以往一些常用方法便是采用其他增加接地降阻材料或增大接地面积的方法来实现降阻。但针对郴州市仰天湖风电场高土壤电阻率地区,这两种方法均很难达到接地技术值的要求。本文就“电解地极”在郴州仰天湖风电场接地降阻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析。  相似文献   

2.
在变电站中,为有效预防发生变电站接地故障,利用PSCAD软件搭建某变电站35 k V电网的电阻仿真模型,通过建模计算变电站接地极的电阻大小,并分析其特征,改善变电站接地极电阻设置方案以确保规避变电站接地风险。结果表明,在变电站中,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更适用于变电站中性点电阻接地方式,在变电站中,经建模计算其接地电阻理论值是1.28Ω,但在实际中为提升变电站建设的经济性,降低造价成本,可以将电阻设计值定为0.687Ω,同时可以为变电站设置高阻地面以满足实际中变电站安全运行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变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也可使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提升42.0%。结论证实,通过建模计算变电站接地极电阻,并分析接地极电阻的特征,有助于设计优化方案,预防变电站接地发生,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山区风电项目一般选址在石漠化的山坡或山顶上,土壤电阻率较高,并多为高雷暴区。为保障风电场的安全运行,防雷接地技术在此特别重要,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防雷接地技术。
  一、常规地网开挖方法
  主地网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可通过适当增加地网面积、改善接地体埋设结构,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环境,一般的地极埋设难以达到理想的结果时,可采取多种措施来降低接地电阻值,如采取换土、深埋地极、增加电解离子接地极等方法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本单位接地系统改进后大幅度提高了雷雨季节设备工作稳定性入手,进一步探讨接地系统构造、原理及防雷接地的重要性。并根据自台变电站接地电阻的变化、雷雨天气避雷器及互感器多次损坏的故障,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案,使用效果良好,确保了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杨昌明 《通讯世界》2017,(12):139-140
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态势强劲,如今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电,在城市电网运行的关键环节,110kV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能否合格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采用何种方法将原来接地电阻不合格的问题改良成符合要求的接地网,是当今大家都在探讨的问题.笔者简要分析了龙胜县某110kV变电站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偏高的原因,在原有变电站接地面积不能增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变电站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6.
接地系统是保证变电站和发电站电力输出稳定的重要设施,其不仅保障了电力供应的稳定,同时也能够保障周围工作人员的个人安全。接地电阻是接地系统中主要的数据指标,日常工作当中当电站的运行达到一定时间后就需要对其接地的电阻进行测量,当前国内接地电阻的测量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测量引线长度过大容易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导致电阻值检测物产。因此应该采取短距测量方法,降低误差率,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文章对地网接地电阻短距测量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短距测量技术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利用空腹式接地降阻技术,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纵观我国的电力系统建设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的发电电网中只要是低于35KV的变电站,它们几乎都是应用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也有的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这两种接地方式中系统单相接地后,电流数值都不大。因此,我们通常把这两种接地方式叫做小电流接地方式。本文通过对电流接地系统中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地处理措施。同时,文中也指出了选线相关的知识。通过故障分析及处理,科学选线来阐述电流接地系统中的一些知识。  相似文献   

8.
将长效化学降阻剂用于接地系统具有降阻效果显著、占地面积小、施工简便、投资少、降阻效果保持长久等优点。本文介绍长效化学降阻剂的降阻原理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长效化学降阻剂在接地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长效化学降阻剂用于接地系统具有降阻效果显著、占地面积小、施工简便、投资少、降阻效果保持长久等优点。本文介绍长效化学降阻剂的降阻原理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宋用斌 《通讯世界》2014,(11):50-52
变电站接地是维护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保障运行人员和电力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特别是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系统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变电站接地系统的设计流程、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以及接地材料的使用等问题进行论述,可作为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宋用斌 《通讯世界》2014,(21):50-52
变电站接地是维护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保障运行人员和电力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特别是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系统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变电站接地系统的设计流程、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以及接地材料的使用等问题进行论述,可作为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段利晓 《通讯世界》2016,(22):152-153
我国的配电网以10kV系统占绝对多数,其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直接决定系统的安全性及供电可靠性等运行性能.目前,我国的10kV配电网中性点普遍采用的是谐振接地或低阻接地运行方式.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的选择与系统的网架结构、导线类型及单相接地故障概率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结合上述因素对谐振接地系统与低阻接地系统进行系统的技术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本文详细分析了谐振接地与低阻接地的原理及优缺点,并对两种接地技术进行比较,为配电网接地形式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宏波 《电子世界》2014,(13):49-51
文章首先说明了接地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常见的三种接地材料:镀锌钢、铜覆钢、紫铜,对其各自的耐腐蚀性、接地体连接方式、导电性能、机械强度、电阻率及热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性能比较,确定了接地体截面选择及其全寿命周期比较;然后通过接地电阻和短路电流的计算,设计了不等距接地网,以及对接触电势及跨步电势进行了校核,最后讨论了降阻措施的两个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讲述了地线的分类、地阻的计算、接地极需考虑的因素及接地引线和接地线、接地系统的连接原则,最后介绍了地线接地电阻的测试、检查和维护保养。  相似文献   

15.
地线是设备生命线之一,在各种各样的设备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保护作用。本论文着重说明了接地电阻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测量和计算接地电阻,测量结果表明接地极接地深度越深接地极电阻越小,最后阐述了人为降低接地电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丁苏 《电子世界》2012,(18):61-62
近些年来,国内多处变电站因雷击形成扩大事故,多数与地网接地阻抗不合格有关,接地网起着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作用。接地阻抗值是衡量接地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鉴定接地系统是否符合规程要求的重要指标。因此,准确的测量出接地阻抗值是非常重要的。交流三极法接地阻抗测量方法简单,数据可靠性较直线三角法和四极法等测试方法要好,而且稳定性高,目前在现场广泛使用。在测量过程中应使用正确的方法,排除各种干扰和影响才能得到真实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系统短路电流快速散失,保证人身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变电站接地网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电网容量的急剧增加,系统短路故障电流越来越大,同时变电站布置日益紧凑、占地面积较小,按照常规接地网设计,接地电阻值将难于满足规程要求。本文结合渭南110千伏开发区变电站接地网实例,介绍了三维立体接地网设计的基本原理,能够保证接地系统的可靠、长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区弱电系统在接地上普遍存在的土壤电阻率高,可用场地小,地势险峻、地形复杂等因难因素的分析;讨论了山区弱电系统在接地设计和降阻改造的措施。提出了综合地利用自然接地体,在适当地区设置外延接地及沿道路外延降阻方法。通过分析、讨论认为只要充分采取合理、有效的降阻措施,是能够有效降低山区弱电系统的接地电阻,保证弱电系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芦保民 《电子世界》2014,(4):251-252
接地装置在输变电工程中是个特殊的项目,其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电网中重大设备的运行安全,也关系到电气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大接地电流系统中,接地装置直接影响继电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不合格的接地网将对巡视设备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变电站建设和改造确保接地装置的工程质量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变电站所用接地系统的类型、技术原则、技术要求以及运行规程,接下来针对变电站接地网的技术要求对建设与施工中的质量的控制与改进措施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浅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颖 《通讯世界》2015,(2):110-111
本文主要从"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选择和保护配置"及"城市配电网中性点电阻接地方式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对配电网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理论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