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江苏通信技术》2007,24(5):27-27
9月17至9月21日,江苏省通信管理局联合省消费者协会、省工商局消保分局和省电信用户委员会深入泰州、常州、徐州、宿迁等四个地市,开展全省电信行业"诚信服务、放心消费"行动督查活动,全面检查各地市电信运营企业落实"诚信服务、放心消费"行动和服务承诺、强化SP管理的相关措施和资费套餐清理情况。  相似文献   

2.
韩群 《通信世界》2005,(29):23-24
分析完电信资费套餐的具体设计,接下来我们探讨电信运营商精心设计的资费套餐究竟有何意义,下面的文章将总结资费套餐对运营商及用户的利与弊,希望借此指引和启示运营商及用户做出最佳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资费套餐评估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电信运营企业资费套餐为分析对象,首先分析了目前在电信市场上资费套餐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阐述了建立资费套餐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然后从用户因素,企业因素,产品因素和关系因素4个维度建立了资费套餐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资费套餐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4.
通信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数据业务逐步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消费者选择消费的心理日趋成熟。作为新的竞争方式,资费套餐能提高用户APRU,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重塑固话业务品牌,有利于改进电信服务。资费套餐的设计既要方便用户选择,又要与移动运营商协调,以促进固网转型,优化电信竞争。  相似文献   

5.
基于固话运营商的资费套餐业务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军 《世界电信》2006,19(4):19-21,28
通信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数据业务逐步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消费者选择消费的心理日趋成熟.资费套餐作为新的竞争方式能提高用户ARPU值,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重塑固话业务品牌,有利于改进电信服务.资费套餐的设计既要方便用户选择,又要与移动运营商协调,以促进固网转型,优化电信竞争.  相似文献   

6.
马思宇 《通信世界》2004,(35):26-26,28
电信业务市场发展到一定时期,市场竞争将会集中在价格层面,电信企业此时绞尽脑汁研制种类繁多的价格促销形式,这些企业行为不仅给政府价格监管增加难度,用户在享受消费喜悦的同时也增添了许多困惑。本文在对我国当前电信领域出现的价格促销形式进行细分的基础上,重点对资费套餐和捆绑销售两种形式进行剖析,同时对其引发的诸如电信消费最大化、计费方法及其单位冲击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讯世界》2010,(9):64-65
随着电信业新一轮重组完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国内电信运营商经常面临这样的两难选择:一方面,需要针对竞争对手快速推出新的业务服务或资费套餐,否则可能面临用户流失;另一方面,这些业务服务或资费套餐无法在推出前进行严格的财务审核,由此可能导致补贴成本高于收益。而一旦停止这些服务,则又有可能招致已享受这些服务便利的用户的投诉。  相似文献   

8.
郑有强 《世界电信》2003,16(1):31-34
从国外的经验看,资费套餐最早出现在长途业务领域,但真正得到大范围推广是在移动通信领域。目前移动通信公司采用的资费套餐多具备以下的特点:低门槛进入策略,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使用时间、使用量采用业务优惠政策,对企业用户采用折扣方案,根据拨打电话对象的属性确定资费套餐,围绕品牌制定资费套餐。美国移动运营商的价格策略基本上分为三类:本地或区城服务方案、全国服务方案和预付费服务方案。  相似文献   

9.
《通信世界》2007,(37B):21-21
目前,随着中国电信业的不断成长壮大,电信服务质量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用户的高度关注。比如:运营商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种类繁多的资费套餐,但是,短时间内资费套餐的大量涌现却使消费者无所适从、难以选择,资费套餐不仅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了消费者投诉的重点;同样,运营商为了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开通了电话、网络以及营业厅等多种服务渠道,但是,这些服务渠道究竟能够提供怎样的个性化服务,各个渠道所提供的服务有多少差异与重叠,不仅消费者不清楚,就连运营商的客服人员也难以做到完全明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电信资费套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信资费套餐是电信运营商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手段,能使客户受惠并提高运营商收益。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制定资费套餐。首先介绍了数据挖掘的流程,并以外来务工人群为例进行了具体解释。然后,提出了运营商收益模型,可用来验证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资费套餐的有效性。最后,按照实际例子给出了具体的资费套餐设计和收益模型验证。  相似文献   

11.
移动资费套餐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外的经验看,资费套餐最早出现在长途业务领域,但真正得到大范围推广是在移动通信领域。目前移动通信公司采用的资费套餐多具备以下的特点:低门槛进入策略,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使用时间、使用量采用业务优惠政策,对企业用户采用折扣方案,根据拨打电话对象的属性确定资费套餐,围绕品牌制定资费套餐。美国移动运营商的价格策略基本上分为三类:本地或区域服务方案、全国服务方案和预付费服务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从国外的经验看,资费套餐最早出现在长途业务领域,但真正得到大范围推广是在移动通信领域.目前移动通信公司采用的资费套餐多具备以下的特点:低门槛进入策略,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使用时间、使用量采用业务优惠政策,对企业用户采用折扣方案,根据拨打电话对象的属性确定资费套餐,围绕品牌制定资费套餐.美国移动运营商的价格策略基本上分为三类:本地或区域服务方案、全国服务方案和预付费服务方案.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省物价局日前联合发出通知,于2007年6月至10月期间,在全省开展电信资费套餐的清理和检查,以减少资费套餐种类,简化资费结构,严厉打击各类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行为,保证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要求各电信运营企业、各市州物价局高度重视,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丁震 《世界电信》2006,19(8):31-32
电信运营商通过网络运营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全程全网是电信运营商网络运营的主要特点,用户规模是电信运营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要保证广大用户方便地接入网络,网络的广泛覆盖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与其他行业不同,电信的运营过程是用户的通信消费和企业的生产、服务和计费同时发生的过程,因此电信运营具有同时性、实时性和随机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高潮 《通讯世界》2002,8(7):88-89
电信用户消费分析是指对电信用户的消费能力、心理、环境、观念、方式、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研究,以产生对电信生产经营有价值的结论和观点。其最终目的是提供丰富充足的电信商品来满足不同类型的电信用户的通信需求。电信消费存在的问题电信消费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差别和城乡差别日益扩大。电信用户消费占收入的比例:电信用户消费每年占收入的比例应该有个合理的额度界限,这种额度应该是电信运营商和用户都能接受的,但必须清楚一点:合理不代表廉价。电信消费信用:消费信用受到用户收入水平、消费观念、个人素质和电信…  相似文献   

16.
于燕 《信息通信》2011,(5):152-153
电信行业社区营销是指根据电信企业的需要,按照地域、区域、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层次等对现有通信用户划分社区,电信企业按照划分的用户社区建立相应的营销服务管理体系,按照用户社区开展营销活动,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17.
戚维明 《世界电信》2010,23(4):62-63
用户是通信发展的坚强基石,服务是电信发展的永恒主题,全国电信用户委员会将积极努力营造“电信服务规范健康发展,电信用户安全和谐消费”的良好环境,切实维护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信息产业部近期发文要求运营商减少手机资费套餐的种类,旨在抑制越来越多的忽悠消费者的资费套餐。笔者认为减少资费套餐种类,实质是让资费套餐回到真正服务用户的正确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9.
《通信世界》2007,(9B):7-15
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行风建设指导小组、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全国电信用户委员会于2006年底决定在电信行业联合发起“诚信服务、放心消费”行动,倡议各电信业务经营者将2007年定为“诚信服务、放心消费”年,采取务实措施,规范经营、诚信服务,自觉维护电信用户合法权益,不断提升电信服务质量水平。各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很快就积极行动起来,部署了2007年的电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
韩群 《通信世界》2007,(7A):12-13
几年来,中国电信行业保持着快速、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电信消费也日益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电信企业是否能够真正践行诚信服务,切实承担起保护消费权益的社会责任,不但关系到广大消费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巩固工作成果,构建和谐的电信业,促进社会诚信建设,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行风建设指导小组、中国消费协会和全国电信用户委员会决定在电信行业联合发起“诚信服务、放心消费”行动,倡议各电信业务经营将2007年定为“诚信服务、放心消费”年,采取务实措施,规范经营、诚信服务,自觉维护电信用户合法权益,不断提升电信服务质量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