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是电气工程的专业主干课,在该课程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非常必要。为了能够在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同时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从“开学第一课”激发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国重器”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科学家精神”引领价值观塑造三个层面,探索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论我校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博士点的定位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学校博士点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和科研经验,探讨了我校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诗士点的学科定位与发展。首先分析了博士点建设的关键;简要介绍了高电压与绝缘领域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结合我校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近60年的初创、调整、发展、壮大四个阶段,面向高压电力系统、电气化铁道、国防系统三个领域,就研究方向、研究人员、实验设备的配备及谏程开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我校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博士点的定位以及发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的是高电压大容量变压器绝缘技术的应用的相关问题,文章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什么是高电压绝缘技术;第二部分介绍了高电压大容量变压器绝缘材料,具体包括气体绝缘材料、绝缘漆管、电工用塑料和绝缘胶;第三部分介绍了电压大容量变压器绝缘技术的类型,具体包括多胶模压绝缘体系、LD.F绝缘体系和少胶粉云母脂环氧VPI绝缘体系;第四部分对高电压大容量变压器绝缘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电气绝缘导论”是天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导论课程,是衔接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的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纽带。为满足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交叉型、创新型、实践型和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上对“电气绝缘导论”课程进行探讨,提出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教学改革措施,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高电压大容量变压器的绝缘材料,探析了绝缘技术在高电压大容量变压器中的应用,旨在为电力系统以及变压器绝缘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课程中液体电介质的教学难点,提出了融合前沿研究的液体电介质击穿教学方法。基于前沿的液体放电应用背景与先进的液体放电研究平台,形象地展示液体电介质的动态击穿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科教融合改进,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该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能够为其它知识点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在"虚拟仪器技术"课程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已在欧美高等工程教育中广泛使用。本文介绍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在“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介绍了项目选定、制定计划、设计与制作、成果演示及评价等教学流程的科学制定及实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以 “高电压技术”课程为对象,实施了规模为120余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基于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设计了“高电压技术”多个教学环节。归纳分析了混合式教学在各个教学环节取得的效果和问题,并根据学生反馈提出了持续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内部电绝缘缺陷的红外热像检测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将红外热像技术用对高电压绝缘工具和固体复合绝缘材料进行内部绝缘缺陷检测与绝缘诊断分析。不仅快速方便地检测出绝缘缺陷,而且可以监测绝缘电老化现象,为绝缘诊断分析和寿命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京,2012年10月9日全球知名的传感器专家莱姆电子(LEM)针对牵引应用场合中的绝缘额定电压测量推出DVL系列电压传感器。该系列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50-2000VRMS,将莱姆经过实践检验的绝缘技术和专利绝缘技术融为一体。尽管通过8.5kV安全绝缘电压实现了非常高程度的隔离,但是DVL传感器外形非常小巧,仅为137.8×63×64.3mm。在功能、性能和安装方面与之前的系列传感器完全兼容,使精度和温度稳定性达到了新的高度。此外,DVL电压传感器的特点还使其完全适用于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供了笔者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干课“工程电磁场”教学中运用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另一门主干课“电路”类比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程思想方法、静/恒定电磁场边值问题与电路暂态问题等两方面的类比,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2.
在创新驱动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现有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本文深入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现代化网络课程、邀请企业校友进课堂等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理实融合的实践证明相关改革尝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电压技术》课程中流注放电的教学难点,本文从科研反哺教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一种具有高重复性的新流注放电形式-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并采用ICCD相机拍摄它的高速传播过程,实现了流注放电教学直观形象化和定量化。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丰富、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考核与反馈等多个教学环节落实流注放电的科研反哺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该课程其他知识点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电气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研究切入点,阐述信息化背景下“两线”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重构课程内容和引入课程思政,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尝试贯穿“理论-实践-回归理论”“三阶”递进的教学方法,解决“两线”教学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自学能力差、教学内容分散和监管等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该课程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运动控制系统”是一门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科研竞赛中广泛应用,但多数学生仅停留在基础理论层面,难以较好地应用于实战工程项目中。因此,本文提出在“运动控制系统”课程中基于项目导向型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实践中。通过SRTP实践项目“两栖无人机系统的研制”为例,以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建议为辅,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项目管理能力、科研实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案例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电力与能源学科逐渐走向国际化的新形势下,《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程,全面提高其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可有效地帮助学生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高水平外语能力的、面向国际化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本文从“新工科”大背景出发,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以我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3个年级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指出该课程的特点,并针对当前“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策略,并通过三个年级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总成绩对比分析,以此希望能够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势,全面提高“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OBE理念为导向,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模拟电子电路实验”课程建设,形成以目标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以多元化为考核的评价体系以及提升课程达成度的教学方法。以“可控增益放大器的设计”实验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实验内容的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教学成效的评价。通过不断总结提高,调整完善,以OBE理念为指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实施,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新工科对“电磁场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出发,提出了课程的新工科建设思路,实践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程导向型闭环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动态改进了该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与课程的延伸参与度,较好的实践了新工科的建设内涵,对于新形势下新工科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