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认知模拟的多路信息融合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成 《电子学报》2002,30(5):738-740
本文根据认知科学的理论,同时以神经科学、脑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指导,利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工程科学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认知模拟的多路信息融合的新方法.根据该方法开发的多路信息融合系统(MIFS),可以较好地模拟人类的感知、认知和思维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刘孝廷 《科普研究》2012,7(5):35-39
科学按照发生学的方式可以分为三大历史范式,即古典的博物学范式,近代的数理范式,当代的STS(科学、技术与社会)范式。STS登上当代科学舞台,也经历了从领域到学科,再到交叉学科、超学科和科学范式的复杂进程。人类对科学的理解推进到STS阶段,其最深刻的启示在于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新的观念和视角方面。特别是其所提出的新的科学观又带来新的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3.
王玉平 《科普研究》2010,5(3):17-19
人类面对三个世界(自然、社会、心灵),取得两种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宝贵的两种精神。这两种精神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地意识到,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是,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在应用和发展层面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对于计算学科的应用能力要求的逐步提升,在进行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注重到对于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之间存在的关联的研究思考,并对目前的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研究模式进行更新研究,加强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升计算机学科的应用能力和范围。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本曾"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引起馓烈争议的图书。但一番争论后,发现它是挑战现有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必读之书,是系统思考方面的典范之作。所有对未来、人类行为、思维方式保持开放心态的读者,都不可错过这本经典佳作。我们世界观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与大众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系统观念。但任何一门新科学的普及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系统思考所倡导的思维模式与社会上主流的思维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它的成长尤其困难。对于这样一本需要耗费无数精力才读懂的书,真的有必要进行如此推荐吗?首先,此书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很多发人深省、震耳发聩的洞见,用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扩频通信系统常用的直接序列扩频方式有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和软扩频两种,DSSS方式较为经典,软扩频方式出现较晚,CCSK(Cyclic Code Shift Keying)是众多软扩频方式中的一种,被应用在JTIDS系统中。本文基于JTIDS系统,对DSSS和CCSK编码进行了仿真,对二者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并着重比较分析了二者的抗干扰性能,指出了两种方式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它通过更新生产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社会制度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它通过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及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提高人类思维能力和水平。但是当今社会的创新思维是濒临枯竭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青少年仅15%拥有创新意识,如何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成为时代发展难题。本文中笔者主要结合电子制作这一门学科的学科特点,探讨电子制作类学科对于人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ZigBee与Z-Wave两种新型的短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就两种通信方式的频率、带宽、功耗等性能展开并行比较研究,并分析了二者在短距离无线通信市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王继成 《电子学报》2000,28(11):99-101
本文根据认知科学的理论,同时以神经科学、脑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指导,利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工程科学的方法,提出了一个基于认知模拟的符号-神经网络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具有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可以较好地模拟人类的感知、认知和思维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以来,科学媒介中心在各国相继成立,本文选取其中范本——英国科学媒介中心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了其如何促进科学家与媒体间的沟通,增进两个群体间的理解合作。英国科学媒体中心为我国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应充分调动科学家利用媒体平台传播科学信息的积极性,在提高科学家沟通传播能力,培养记者科学思维和科学素质的基础上,建立两者有效沟通互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