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婷 《科普研究》2010,5(1):17-27
本文通过论文-关键词交叉图技术绘制的科学知识图谱,探寻科学传播研究热点演进轨迹,科学传播研究热点经历了从"科学知识"到"传播策略"的演进,从"信任科学"到"促进创新"的演进,从"缺失模型"到"语境模型"的演进。  相似文献   

2.
科学可视化—直观而自然的信息表示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人体可视化是指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形处理技术,将抽象的人体数据转换为图形及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目前的许多应用已经显示出它在医学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主要介绍人体可视化的研究背景、常用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包、图像分割在医学可视化中的作用,最后对它的应用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柴玥  冷泉  高慧艳 《科普研究》2014,9(6):34-42
本文以科学松鼠会的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从开博之日起到2013年8月31日为止,统计分析本时间段7745条微博的基本数据,分析其数量规律、信息附加价值、内容主题分布和传播效果,总结其传播规律。选取两类主体科普内容中,引起高转发高评论的代表性微博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科学传播建议,以期助推微博科普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韩扬眉  诸葛蔚东 《科普研究》2017,12(4):17-24,76
在哥本哈根、南非、巴黎等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使得“气候变化”问题关注度日益高涨,学术 界也从不同视角对此进行研究。在西方,气候传播经过近50 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领域和 学科体系。那么近十年来,国际上气候传播的研究程度如何?都在关注哪些议题?学者的分布和合著状况怎 样?本文以《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两本SSCI 期刊在2006 年至2015 年所发表的以“气候传播”为 主题的学术文献为研究对象,从文献类型、发表年份、国家/ 地区分布、发表机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 理论运用、合著情况、关键词等方面建立类目,进行定量地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气候变化的学术研究伴随 着相关会议热点起伏,不具连贯性和系统性;“媒介”是气候传播框架与话语的制定者之一、多元化传播者 之间的互动和影响;以及公众的态度与行为是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政务微信与政务微博同为当下政府进行政务处理工作的新兴平台,它们有着共同的传播主体、传播媒介的同时,也存在着差异。基于此,笔者对政务微信和政务微博的传播符号、传播模式、传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发挥其长,为建立服务型政府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读图时代的科学传播现状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读图时代”对科学传播提出了新的课题,图像不再是文字的附属和、点缀,开始担负起传递信息、传播观点的职能。摄影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技术的进步又大大提高了图像的传播效果,报刊、图书等各种科普出版物“浓眉(题)大眼(图)”,电影、电视、动画等更是让人们享受,到了视觉的盛宴。与此同时,泛视觉化倾向却削弱了受众清醒认识世界的能力≯在这个视觉时代有必要分析图像的传播特征,研究一影像的传播策略,探索视觉时代的科学传播之路。”  相似文献   

9.
10.
宋琳  郝宏虎 《科普研究》2011,6(1):33-37
本文针对21世纪初的这次网络世界中的"中医存废"之争,从持续时间、参与人群、参与频度、关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并从科学传播学视角对这场争论所表现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未来利用网络进行科学传播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了我国的公众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认为科学文化总体的不断发展,是整个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从传统文化与科技普及,科技普及的文化内涵,以及科学素质的评价体系3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使得科学文化持续不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75年美国186位知名科学家,在18位诺贝尔奖得主带领下,联名批判占星术。费耶阿本德却对此举提出严厉批评。本文通过对这一案例及相关案例的介绍与分析,提出科学传播必须借鉴主要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在内的科学文化研究的成果,才能避免朴素过时的科学观的干扰影响,实现科学传播从朴素向反思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谈的科学传播是指将科学信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知识、观念等资讯)传播得正确、广泛、深入、快速且有效,实现科学普及、民智发达的境界。论述前提限于大众传媒的科普范畴,至于正规学校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则不在讨论之列。本文从科学与媒介、科学作者、科学写作、科学消息之传播,以及科学家等5个理论研究的面向来分析台湾的科普困境,以为台湾的科普是相当值得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黄婷 《科普研究》2012,7(2):22-28
在广义上的科普发展到科学传播的阶段,对公众需要了解什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都更加关注了,从而对公众科学素养的了解也经历着一个从定性研究到定量调查再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多种方式齐头并进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从科学传播的三个维度——内容、方式、对象来看,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都需要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至于如何结合,则应在科学传播的实践中寻找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蒋劲松 《科普研究》2009,4(6):21-27
以科学松鼠会第一本集体著作《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中连岳先生序言引发的网络争议为线索,本文试图通过整理相关争论,梳理出关于科学传播理念的种种分歧曩。如科学。传播与人文关怀、谦卑以及时尚的关系等等。并揭示背后的科学观的差异和冲突,为进一步研究科学松鼠会和当代中国科学传播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创新科普形式 增强传播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军 《科普研究》2010,5(3):57-62
一般的传播模式由于传播链条太长,无法形成或较快形成反馈,缺少交流的亲切感与成就感,因而很难引起公众的学习兴趣。首都科学讲堂传播模式的成功在于它有一个“核心动力”——注重平等交流的现场活动,并通过沟通、对话、交流,调动公众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其主动地接受。最终,形成了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理解促述接受,接受又加深理解,进而带动周边“因素”形成良好的社会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7.
可视化技术研究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卓  宣蕾  郝树勇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7):133-138
可视化技术经过二十多年发展,诞生出很多新概念,容易使初学者产生混淆,不利于研究定位。分析了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和知识可视化的概念、技术、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并给出实例说明,最后从不同角度对这几种主流可视化技术进行了综合对比,总结他们之间的异同,为了解和深入研究可视化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松生 《科普研究》2007,2(5):19-23
本文基于对中国城市科普状况、社区组织形态及其成员的行为倾向的分析基础,就目前中国城区科普主流模式——"科普社区"进行分析,结合实例阐述了科普社区组织形式、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实施过程、创建模式及评价体系。对科普社区在建立一种能调动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形成社区科普凝聚力,传播科学,实现基本知识资源的普惠配置,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等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果和作用,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谭英 《科普研究》2007,(1):30-35
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了解农民接触电视节目的行为偏好及其信息服务的意愿和需求,为探究电视传播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供第一手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受众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新闻、影视剧和气象预报;电视媒介传播“文化信息”对农民的观念改变、乡风文明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提出,电视虽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可电视不是万能的,应正视电视节目服务农村的传播的功能;电视的单向信息服务模式不能满足农民的科技信息需求。建议利用电视媒介自身的传播优势,充分发挥电视文化信息传播的职能及其导向作用,提高农村公民的人文社科素养及基础自然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科技传播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坚 《科普研究》2008,3(2):34-38
本文探讨了科技传播的实质、目的、核心和灵魂;论述了科技传播过程是传播主体和受众互动的过程;并讨论了科技传播活动的社会文化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