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会亮 《科普研究》2017,12(4):77-82,88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日益显著,世界科技 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科学教育,将其置于教育发展的优先位置。我国科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社 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自1999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 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一系列与科学教育相关的政策相继出台。我国科学教育的目的也已 经由培养社会少数科技精英转变为培养公民的科学素质,科学教育理念逐渐与国际接轨,并且在非正式学习 情境下的科学教育比较灵活和多元。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以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关键能力的研究进展为背景,以终身学习为视角论述成年公民科学学习的研究历程和实现形式。本文参考STEM教育、STS教育、HPS教育和美国新一代的科学教育标准等文献,研究并提出了成年公民科学学习的六个方面的内容框架,即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具有自我导向学习的动机、认知与能力;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科学伦理观与法律意识;了解科学与技术的社会运行机制并积极参与科学决策;理解科技创新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对于成年公民科学学习指导大纲的编写研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季娇  王秀江 《科普研究》2011,6(5):71-74
本文以中国儿童中心第二届"国际儿童壁画节"为个案进行案例分析,探索针对儿童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所需要的设计理念和活动效果。结果表明,以儿童为中心的科普教育活动应该基于儿童身心发展和校外科普教育的特点,同时需要考虑校外活动场所的特色。科普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应该以科学为基础、开展多学科领域融合,同时让科普活动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6.
曾铁 《科普研究》2009,(1):16-16
科学发展需要科技知识及普及、推广,更需要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激扬与彰显。科学精神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稀缺元素,我们的文化再建、改造与发展,当大量、有意识地输入科学精神这一营养素。  相似文献   

7.
杨琴  刘兵 《科普研究》2014,9(6):82-89
卢作孚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纵观卢作孚的一生,可以发现他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教育家和科学传播者。在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归纳了卢作孚科学教育内容和实践,并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对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调查是在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为纪念2009年世界环境日举办主题科普展览期间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参观科普展览的受众群体文化层次较高、年龄层次偏小,多为21~30岁人群,男女比例基本一致;接近一半的受众有主动了解环境保护知识的需求,植物园举办科普展览满足了受众观光休闲、学习的双重要求。举办一个优秀的科普展览要对展览的主题、宣传、内容、形式以及对象等进行认真考虑是这次科普展览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9.
宋娴  赵佳然 《科普研究》2011,6(2):28-31
结合最新的科学教育理念以及上海科技馆的工作实际,探索性地建立了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模型,即以承载科学原理、科学知识的展品为中心,依托图文、动画、模型、实物等方式,从"科学探索的过程"、"科学知识的应用"、"科学的乐趣"三条路径拓展知识的外延。这一科学教育目标模型的构建体现了科学教育目标从"线性"向"立体"的转化,即从掌握科学知识向有科学素养的人的转化;避免了就展品论展品的单一展教理念;开启了重视知识外延拓展的多角度展示教育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东南大学恢复研究生教育的二十多年来的学科建设的成果,为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与提高培养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进一步空化改革,全面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钱雪元 《科普研究》2013,8(3):77-81
在欧洲,英国的科学中心是最有活力,发展得最快的。但长期以来科学中心掉在三个政府部门———科学部、教育部、文化部间的裂缝中,缺乏明确的责任部门。由于没有像美国那样有一个强大的科学基金会支持,且缺乏稳定的公共资金支持,英国的科学中心不得不在公益和营利之间狭窄的小道上蹒跚而行,困难重重,前途未卜。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分析灾区青少年科学成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探讨基于灾后青少年特点的青少年心理提升和科技教育模式,进一步提出灾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灾区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和思路:心理健康—心理促进—科技教育和科学过程体验—科学感受、思维的启发—引导灾区青少年科学成长。  相似文献   

13.
大教育观引领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慧 《科普研究》2010,5(2):56-59
现代教育要求学校、家庭、社会等共同完成对青少年的全面培养,这是一种突破教育资源时空界限的大教育观念。因此,在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中,除了校内科学教育这一重要途径外,校外教育体系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苏州市科协在贯彻《币斗学素质纲要》的过程中,协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相关机构团体,以大教育观构建合作机制,共同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提供了更为广泛和高效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4.
于峰 《科普研究》2012,7(6):22-2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是认知主体,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与本质的探究,结合科技馆常设展的三类展示方式,尝试性地探讨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魔方机器人"展项研发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科学中心展览和教育资源及公众教育形态的基础上,提出常设展示项目是科学中心对公众进行科学传播的一度科普资源,适用于公众的非正式教育。青少年是科学中心的主体受众,为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需加强对他们的非正规教育。对常设展品展项进行教育资源二度开发,组织形式多样、开放灵活的面向不同年龄和知识层面的青少年的教育活动,是科学中心对青少年实施非正规教育的重要途径。作者以广东科学中心常设展示项目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为例,探讨与教育系统合作的面向青少年学生的科学中心常设展示项目二度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十环节"模式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尚严伟 《科普研究》2007,3(2):49-54
竺可桢是20世纪中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的一代宗师,作为一名科学家,在我国气象学界和地理学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他还是身体力行的科普作家,一生写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对科普有深刻的理解。他生前发表过的科普文章、所作科普讲演和报告的讲稿,以及未曾发表过的有关手稿和油印稿有160篇之多。内容更是涉及气象学、地理学以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教育、科学家和科学史等众多领域,许多作品堪称中国科普作品的经典之作。另外他还曾经领导中国科普事业。学习和探讨他的科普思想和科普实践对我国现在的科普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善衍 《科普研究》2009,4(4):45-49
本文探讨了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功能定位,并就如何实现其功能及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论述,认为,中小学科学教育主要的目的不在于教给青少年多少科学知识,而在于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遵循孩子们的发育特点和成长的规律搞好教育;重视学科知识的普适性和综合性;坚持科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而对于如何发挥青少年科学教育资源的作用,作者以科技场馆为例,提出科学教育类场馆的建设,不仅要有展品内容建设方案,也要有展示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18.
谈科学教育中的“科学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杰 《科普研究》2009,4(4):50-52
“科学记录”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的书面呈现,显示着学生亲历科学过程所留下的印迹。教师对学生“记录”的认真解读,不仅是对学生为了完成探究目标而进行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善于教给学生恰当的记录方法,既是科学教育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