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多模光纤带宽对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模光纤带宽处于500MHz*Km至6000MHz*Km范围内时,测温系统空间分辨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为进一步通过优化光纤指标来提高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系统指标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多模梯度光纤的γ辐照带宽变化进行了研究,对光纤辐照带宽减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本文结果与参考文献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光纤的结构、种类和带宽的概念及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多模光纤在本地网中的应用及优势,同时结合实际说明了多模光纤使用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LAN网络范围的扩大,人们对更高带宽的需求不断增长,由此导致对干线用光纤和桌面布线光纤产生了需要。MM光纤仍然是大多数LAN选择的光纤。尽管如此,62.5/125um多模光纤也在向更高带宽的50/125umMM光纤和单模光纤发展.  相似文献   

5.
多模阶跃折射率塑料光纤带宽与数值孔径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采用WKBJ法分析多模阶跃折射率塑料光纤(SI-POF)的传输带宽以及与数值孔径(NA)的关系,并结合多模SI-POF存在强的模式耦合,说明预期带宽和实测带宽间的差异;通过对光纤弯曲损耗等分析比较,说明NA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从而给出了短距离入户网中多模SI-POF的最佳NA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新一代多模光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按照以太网协议建设的光纤局域网的传输速率正迅速升级到1Gbit/s和10Gbit/s这时光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EEE正在制定10Gbit/s以太网标准,10Gbit/s以太网标准将考虑采用新一代的多模光纤。文章产 叙述新一代多模光纤的发展前景,然后综述了新一代多模光纤概念、测量新一代多模光纤带宽的新方法和制造新一代多模光纤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对ME99C如何进行改进并用来准确测量大NA62.5/125多模光纤850nm和1300nm双波长带宽的过程,实验中以PK2500的测试结果作参考,讨论了注入条件对多模光纤带宽测量的影响,并对实验中的几种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提高了当今高性能网络的传输带宽和距离。文章阐述多模光纤的新特性——差分模延迟(DMD)的规范和测量方法,以及精密控制光纤折射率剖面以改善DMD性能的方法,并介绍OFS公司几种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于10 Gb/s以太网的多模光纤在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作为光源的条件下,通过测量其微分模延迟和相关的光源辐射通量(模式功率分布)或计算有效模式带宽,对这类多模光纤带宽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光纤传输系统具有频带宽、传输损耗小等优点 ,世界先进国家以及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有线电视网普遍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 (HFC)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光端设备及光缆的价格下降 ,有利于有线电视经营者采用光纤技术进行网络升级改造。因此 ,CATV工程技术人员应掌握有关光纤系统性能方面的知识。1 光纤传输特性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1.1 光纤传输带宽及传输损耗CATV光纤系统采用的激光是频率为 10 14 Hz量级的电磁波。单模光纤传输带宽 >30THz(T =10 12 )。多模光纤传输带宽达 80 0MHz,如图 1。在通信领域 ,用光纤传输…  相似文献   

11.
光纤通信仍然是最主要的传输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谦 《电信科学》2000,16(4):38-42
ITU组织的4年一度的国际电信博览会是通信领域规模最大的展览会 ,Telecom99又是国际电信博览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报告以参观Telecom99所了解的情况为基本内容 ,介绍了近年来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 ,说明光纤通信仍然是最主要的传输技术。本报告从光纤通信设备和系统、光纤光缆、光器件、光仪表、工程施工及其它等几个角度介绍光纤通信在核心网方面的最新进展 ,光接入网的技术另有专题报告 ,本文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影响系统性能的几个主要问题,指出了OCDMA在光纤宽带接入,高速光纤局域网和ATM交换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赵策洲  刘恩科 《通信学报》1996,17(3):119-124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BOA(BifurcationOptiqueActive)型电光开关结构。该结构采用了低传输耗损的SOI(SilicononInsulator)材料和高注入效率的电学注入方法。本文根据双模干涉机理和等离子体色散效应分析了这种开关的电光调制机理,根据大注入效应和双注入效应分析了这种开关的电学性质;并根据大截面单模脊形波导理论和上述分析,对这种开关的结构参数和电学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其开关电流密度为102A/cm2量级。  相似文献   

14.
单模光纤微探头式光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平端面和基于半球形自透镜端面的单模光纤微型探头光镊技术的研究.表明单模光纤微型探头式光镊系统结构简单、捕陷范围大、操纵灵活,可以适应更多的生物细胞和生物分子的光微操作需求.扩大了激光微操纵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光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阐述了光纤、光缆、光器件和复用方式等方面的开发研究成果及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自动交换光网络中的节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卫生 《电信科学》2002,18(9):43-47
本文首先通过对几个典型产品的描述,回顾了自动交换光网络节点技术的发展,然后归纳出自动交换光网络节点的功能要求和属性,之后,从不同方面对光节点进行分类整理,并重点论述光交叉连接器的六种基本结构以及一种多颗粒度的通用结构,最后综述了所涉及到的光电子器件,尤其是微机电系统(MEMS)光开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光突发交换的下一代光互联网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给出了基于光突发交换的下一代光互联网技术的体系结构,然后从光突发数据格式、光突发的装配、光突发交换节点与网络结构、资源预留协议,以及数据信道调度算法等方面讨论了其核心技术问题.最后,简要地指出了下一代光互联网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The fifth generation(5G)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are facing big challenges, due to the proliferation of diversified terminals and unprecedented services such as internet of things(IoT), high-definition videos, virtual/augmented reality(VR/AR). To accommodate massive connections and astonish mobile traffic, an efficient 5G transport network is required.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for carrying 5G radio signal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uture challenges, recent studie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for the 5G flexibl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with the performances on large-capacity, low-latency and high-efficiency. In addition, we discuss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5G transport networks in terms of the optical device, optical transport system, optical switching, and optical networking. Finally, we conclude the paper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network intelligence enabled by these technologies to deterministic content delivery over 5G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相似文献   

19.
光学超分辨技术在高密度光存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超分辨技术的类别原理及光学超分辨的发展状况,并给出了超分辨光学头的结构和存储机理,重点论述了光学超分辨技术在光学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两种光端机性价比的对比,阐述了网络工程中光端机的合理选择、选用原则以及光端机的使用、保养与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