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网络已覆盖整个办公区域,导致公司业务需求不断增长。目前,为了满足公司实际业务的快速发展的需求,公司信息设备也与日俱增,由于其数据多、种类繁多等原因,导致信息设备在使用、运维和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给公司带来严重的设备浪费、设备流失等现象。为了加强对设备信息的可视化管理,避免设备资产流失,开展设备生命周期管控工作,实现设备从入网到报废的全流程性管理,提高信息设备管理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4G基站的管理与工程建设。在运维体系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文章提供的方法,旨在推动完善以省为单位的集中优化生产管理体系,实现集中新站入网流程的落地。集中新站入网流程主要是指将各地市无线基站分散入网的模式,转变为以省为单位的集中入网管理模式;并向前拓展至工程规划建设,向后延伸至集中单验、集中工程优化、搬迁退网流程,实现LTE基站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理念,对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环节分解分析,根据设备运行的一般规律与运维检修的规程规定及实际工作,分别对差异化运维、预试定检、消缺、故障处理的活动需求建立相适应的预测方法,科学评估设备全生命周期运维检修活动需求,并结合运维检修劳动定额,构建运维检修资源预测模型。该模型的应用,科学评估了未来运维检修环节的资源需求,包括人员、机械、材料、金额等,实现运维检修资源配置的提前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运维检修管理水平,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4.
详细分析了数据中心3N架构UPS系统的可用性、全生命周期成本、系统效率以及运维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电力平衡及机房管理问题;通过优化列头柜到业务机柜的网络拓扑,提升3N架构UPS系统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系统运维难度和全生命周期的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5.
《信息通信》2021,(1):105-107
在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智能设备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背景下,构建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电力网络与信息系统运维平台是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时代需求,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是具有良好兼容性的移动应用平台,能够实现企业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以及线上数据信息的传输,满足供电企业对于数据传输高实时性和精确度的需求。文章对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在电力网络和信息系统运维中的实际应用现状和应用方式、场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网络运维和管理的工具、设备不可谓不丰富,但即使有如此多的管理工具可以利用,企业在网络运维的过程中却依然问题频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运维管理工具不管用吗?其实不是。个人认为,网络运维问题之所以在企业当中经常出现,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点原因。  相似文献   

7.
简要阐述了大数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研究了电信行业在数据资源上的特性,探讨了电信行业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入网、在网、流失预警等三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如何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从养卡模型和用户价值模型两个方面,深入研究用户入网阶段的销售管控方法和用户在网阶段的用户价值提升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改变运维部门的传统运维模式,建立新的自动化运维模式,本文提出一种云计算时代的DevOps自动化运维平台。该平台不仅能满足目前企业对云计算数据中心各类设备的日常运维管理要求,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而且能够为纳管设备的整个管理生命周期提供一系列自动化管理手段,涵盖了其规划、设计、实施和运维等各个阶段,有效缩短上线周期、提高运维效率、有效支撑业务、保障系统合规、有效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9.
IT运维管理从最初的管理工具已经晋升为管理IT的一种方法和理念,并且随着应用的普及和成功实践的增加,IT运维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受到重视的相对独立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网络业务的持续发展,网络规模不断壮大,基站的大规模部署给网络维护支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传统的基站入网管理模式因流程管控力度不足、手工录入效率低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竞争环境。智能运维作为未来运维的发展方向,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本文将智能运维的理念引入到基站入网管理领域,从流程上、资源共享上,界面呈现上,进行深入分析,并搭建了基站入网管理系统,构建了一个有益于长期战略发展需要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传统的详单查询系统存在的问题,广西移动进行了基于Hadoop+HBase架构的云详单系统建设,云详单有效地改善了用户详单业务体验,但由于HBase不支持SQL语句且缺乏界面化管理工具,数据的访问只能通过JAVA、SHELL等编程语言后台访问,这无法满足日常运维管理要求。为提高日常运维效率,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HBASE云详单系统的界面化管理工具,使运维人员像操作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一样实现对HBase数据库的操作。  相似文献   

12.
几种数据终端的质量状况邮电部数据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数据终端设备是邮电部电信终端设备进网审批管理规定中所列入网电信终端中重要的一类.为了确保通信网的质量,邮电部数据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受国家技术监督局和邮电部的委托,于1996年对这几种设备进...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运维和管理与网络的建设同等重要,网络运维管理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网络的运行质量,如何有效地管理好网络,保障网络安全、稳定、畅通无误地运行,及早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故障隐患,成为IT运维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基于ITIL v3的流程思想以及生命周期模型,提出了智能网络运维协作支撑安全平台体系构架周期框架,用于指导构建一体化的网络运维体系,以提供优质IT服务。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技术中电力基建工程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技术落后,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新型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型技术,通过使用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Web端主站平台、手持终端APP、移动终端采集系统及专用支撑网络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电力基建工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从数据采集、数据传递、数据计算到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了电网设备的自动化、智能高效管理。通过利用数据融合算法和蚁群最优搜索算法,实现目标数据的最优搜索。试验表明,该研究方法准确率高达93%。  相似文献   

15.
构建基于“互联网+”医疗废弃物智能监管系统,将医疗废物的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通道,实现医疗废物从产生到销毁全生命周期的有效、实时、可视的监控。依托物联网技术,终端设备采集医废处置全流程数据信息,并实时上传至监管部门数据库,保证实物流与信息流一致。打造创新医废监管模式,解决传统医废管理弊端,助力提升医废处置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6.
随着4G-LTE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应用, LTE网络建设工作日益繁重。运营商迫切需要一种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对LTE网络规划勘察设计完成全生命周期集中管控。本文基于以上内容,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生命周期管控的LTE网络规划设计审核平台,实现对LTE网络建设工作的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集中化、系统化管理,有效管控LTE无线网络站点从规划需求到开站入网各个环节,良好支撑LTE集中规划设计审核及入网工作。本平台已实现并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综合新闻     
《通信世界》2001,(5):3-3
我国电信设备入网实行进网许可证制度 本刊讯 近日,信息产业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通告,公布第一批实行进网许可证制度的电信设备目录。通告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国家对电信终端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涉及网间互联的电信设备实行进网许可制度,凡接入公用电信网使用的上述电信设备必须取得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进网许可证,实行进网许可证制度的电信设备目录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并公布施行。第一批实行进网许可证制度的电信设备目录如下:电信终端设备:固定电话…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防止设备“带病入网”,必须加强设备入网安全接入管理,落实安全配置基线要求和修补漏洞,从而在设备入网前减少和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入网验收工作必不可少.通过大量的工作实践,构建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网络设备安全入网验收工作体系,并开发了自评估工具,将漏洞扫描、配置核查、关键信息监控、日常巡检等功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的风险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9.
要闻报道     
中国泰尔实验室正式开始固网短消息 设备入网测试 随着固定网短消息技术规范的逐步完善以及10省市固网短消息商业试用的开展,中国泰尔实验室自2002年3月1日起,正式开始固定网信息设备(业务中心及终端设备)的入网测试工作,测试重点集中在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以及信号的接收和发送能力上。入网测试是开展新业务所必需的技术保证,中国泰尔实验室成熟的测试技术和优秀的测试人员将对新业务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张薇  相似文献   

20.
刘华 《通讯世界》2017,(11):13-14
根据湖南省电力公司《关于开展信息通信一体化调度运行支撑平台(SG-I6000)地市单位推广应用的通知》以及《信息通信一体化调度运行支撑平台(SG-I6000)一期项目二级单位推广实施方案》的要求,长沙信息通信公司一是对公司主机、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进行了基础数据治理,二是规范了主机及网络设备运行监视、数据管理、运行管理等三大业务应用的流程,三是通过月度考核机制保障工作效果,有效推进了I6000管理系统深化应用,提高了公司信息运维管理水平,并从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