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M-BUS(仪表总线)通信协议是用于智能仪表、控制设备的远程通信总线标准,近几年在国内外都有相当快速的发展。本文根据仪表总线通信协议设计了一种新型电流调制电路,用于仪表总线通信网络中的从机远程供电,在不改变M-BUS总线系统容量的情况下,在不改变M-BUS总线系统硬件设备的前提下,可使得终端设备的远程供电能力由原来的小于3mA增加到18mA,为短时间终端设备的远程供电,驱动大负载设备的应用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
M-BUS总线集中抄表系统中,M-BUS主站电路通常集成在集中器中,集中器体积大,功能复杂,成本高,并且需要接入220V电源才能正常工作,在开发、现场调试和运营维护过程中很不方便。我们提出了一种由PC机USB接口提供电源便携式M-BUS抄表仪。实现了USB升压转换、电压调制、电流解调功能,同时具有USB通信电压接口电平转换功能,该方案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廉、携带方便、USB供电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M-BUS总线的智能气压传感器的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M-BUS总线的智能气压传感器利用高精度气压传感器、24位A/D转换器AD7714、低功耗单片机P89LPC932完成对绝对气压的测量,并通过M-BUS总线向上位机传送测量结果。目前该仪器已在矿井风压自动监测报警系统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设计的M-BUS集中器实现了M-BUS电平与RS232、RS485电平的转换,PC机或其他设备,可以通过串口直接访问M-BUS终端。同时,实现了过载检测功能及中继功能。本文的设计已成功应用于M-BUS热表的抄表系统中,实用性、可靠性都相当不错。  相似文献   

5.
光载射频(ROF)通信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智能交通控制、室内信号的覆盖等众多领域。毫米波生成技术作为ROF的关键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基于外部调制技术、光外差技术和上变频技术的新方案不断地涌现。从ROF的原理着手,研究了整个系统中毫米波生成的几种常见方法,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简单介绍了ROF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调制方式识别是构成认知无线电通用接收机和智能调制解调器的重要技术基础,只有正确识别出其他通信系统的调制方式、占用频段、传输带宽等信息,才能合理分配自身的通信频段,采取合理的调制方式进行信号传输。通信信号的识别首先通过认知无线电技术从无线环境中感知对方信号频率并进行截取;其次,对接收的信号进行时域和变换域分析,尤其是时域中的特征参数,包括信号的载波频率、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信元速度等瞬时参数值;最后,通过识别算法区分信号调制类型,接收机根据识别出的信息来调整自身的通信机制,实现与发送方的正常通信。  相似文献   

7.
针对三表系统开发的需求,对一种原有的应用于M-BUS从节点的通信接口做了改进.在接收端加入施密特触发器以降低其误码率,并将发送端的电流调制模式改为电压调制模式,使电路变得易于实现.目前该接口已成功应用于一款从节点通信芯片,可实现300~9600bps速率下的通信.给出了在0.35μm 1st-silicon工艺下,采用Cadence Spectre对设计进行仿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自动调制样式识别分类是解调前的重要步骤,在频谱管理、认知无线电、智能调制解调器、监视和干扰识别等许多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度学习具有强大的分类能力,基于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将映射成星座图的具有不同调制样式的通信信号馈送进神经网络,从而达到通信信号调试样式识别分类的目的。基于实验目的,提出一种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可实现对七种不同的调制样式的分类,在信噪比≥5dB时,识别率可达97.99%,信噪比≥9dB时,识别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电力线载波PLC技术的需求和优势分析;系统阐述了电力线载波PLC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智能电表基本功能,同时通过无线网络及OFDM频率调制技术,可以实时对电力系统运行状况、故障类型、故障点等进行监测和通信故障重启。并通过APP软件及时实时把各种信息推送到管理员和用户移动终端,确保了供电的安全性和通信的稳定性,也给用户提供了良好服务和体验。  相似文献   

10.
地面移动通信、互联网与航天技术等的高速发展使得太赫兹通信系统备受关注,其中太赫兹调制器负责将基带信号调制到太赫兹频段,是太赫兹通信系统的关键组件,也是近年来太赫兹通信硬件系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主要面向通信系统的太赫兹调制器的电子学实现手段,并通过阐述使用混频调制和载波直接调制方案的调制器件性能,以及应用各类调制器件的典型通信系统性能,分析比较了不同实现方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智能电能表光通信模块的研究,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PLC(电力载波通信)和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技术的对比分析,选择EPON作为智能电能表通信接入网技术,并设计了通信流程。基于QCA8829嵌入式芯片,在Redhat Linux 2.6.x开发平台上采用可接入EPON系统的光纤接口技术,实现了智能电能表主站与从站的通信系统。经测试表明,基于EPON智能电表光通信模块实现了智能电网配电侧信息全采集、全覆盖,并使远程电费控制及负载控制到户。  相似文献   

12.
主要设计了一种家居智能寻物器,便于人们快速地找到钥匙、钱包、手机、公文袋等物品,节约时间。系统选择PT4450作为编码芯片,PT4303作为解码芯片,集成度高、电路搭建简单。系统采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作为母机和子机之间的通信方式,距离可达30~40 m,且不受方向和障碍物的影响。系统实用性很强、成本低,适于工业上大批量成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现有流量计及单片机在流量检测仪表中的应用现状的分析,结合流量计的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先进的智能涡街流量计,它能现场显示测试结果(包括瞬时流量、累计流量、温度、压力),监测电池剩余容量,并且通过串口可与上位机通讯,实现自动抄表功能。整个系统采用超低功耗设计,单电源锂电池供电,使电池使用寿命延长至一年以上。  相似文献   

14.
张程  何大飞 《电子科技》2013,26(5):95-97
针对传统电能表无法满足未来智能电网高速发展的需要。设计了以ARM7为处理器和ATT7022为核心计量芯片的智能电表。此智能电表能对采集到的电能信号进行电源监控、实时计量、信息记忆和处理、信息远程传送等操作。文中主要论述了智能电表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室内布线不方便以及噪声干扰小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PL3106的室内调光控制系统。该系统以电力线为信息传输媒介,设计简单,节约成本。其关键要解决的电网噪声对通信的影响,从而延长通信距离。以PL3106为核心搭建了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硬件电路,采用通信协议实现一对多通信,从而由总控制器控制多个照明节点。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400 m内通信稳定,能准确实现照明调光,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基于Wi—Fi的超低功耗远程智能小车控制系统.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采用Wi—Fi模块将视频模块采集到的小车的视频信号传输给智能终端,并将智能终端的控制信号发送给小车的控制核心—MCU,控制电机驱动模块实现对智能小车的控制,有效实现小车对陌生和危险环境的探索.结果显示,该设计可以实现有效距离的精准控制和实时视频的稳定传输.系统具有低功耗、低成本、运行可靠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卢佳 《电子测试》2012,(11):65-68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迈入数字化时代,传感器也在向数字化智能化靠拢,本文阐述了一种宽使用范围的智能温度传感器的设计思想,并对一款高精度低成本的样机做了较详细的介绍。该样机由单片机、模拟开关、运算放大器、RS232芯片等电路组成,电路可以处理多路温度信号,具有RS232和I2C两个标准通信口。该电路采用了从通信芯片窃取负电源的硬件方法,以及多重积分等软件方法,提高了测试精度,降低了电路成本。实验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低电压载波通信的智能小区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红辉 《通信技术》2009,42(7):147-150
智能小区的普及化发展要求智能小区面向低成本、高性能的目标设计。无论从技术方面或者经济方面考虑,采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是实现小区智能化的最佳方式。文中结合电力线载波扩频通信技术的优点设计了一个新的智能家庭系统。在电力线为通信介质的前提下,探讨了家庭智能网络的一部分应用——小区自动抄表系统。本设计主要的研究对象的侧重点是整个通信系统中的最基本单元。基于扩频载波芯片IntellonSSCP300的小区自动抄表系统是一个相对经济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根据竞走运动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竞走训练裁判系统。本系统主要有竞走犯规信号的捕获、信号的无线传输和USB上传等功能。主控制芯片采用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33,连接DS1302时钟芯片、Nord ic公司的无线收发芯片nRF905、Cygnal公司的UART转USB芯片CP2101等。给出了电路的设计,试验表明该系统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