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降雨衰减对移动卫星系统通信的影响及补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长源  杨龙  卢迪 《信息技术》2004,28(6):19-20,40
针对移动卫星系统的特点,分析了降雨引起的信号衰减的原因,给出了雨衰的计算方法。Ka波段一般用于移动通信业务,从分析结果上看该波段信号受降雨影响较大。提出几种补偿雨衰的方法,给出了上行功率控制法的系统原理图。  相似文献   

2.
士元 《世界电信》1999,12(6):33-34
在卫星移动通信终端中,国际移动卫星通信终端阵容最为整齐。它是世界上最早投入使用的全球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之一,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全球已有4000多只船舶、2000多架飞机和30000多个陆地移动用户。在我国海、陆、空移动物体上,也装有1200多部国际移动卫星终端。到目前为止,各国先后开发出10多种终端站型,它们可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一种雨衰信道Eb/N0的优化估计算法。利用维持比译码器提供纠错个数的功能可以估计BER,结合一个有效的雨衰预测模型,本算法预测出最优估计时间,以此估计出雨衰信道的Eb/N0值和雨衰值。  相似文献   

4.
降雨对卫星链路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Ku 频段的卫星通信系统在我国已经普遍使用,目前正朝着更高的 Ka 频段发展。随着 频率的提高,降雨对卫星通信链路的影响会更加严重,是系统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降雨 带来的信号衰减、地球站天线 G/T 值的变化以及对卫星通信上/下行链路载噪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 利用 ITU-R 最新给出的雨衰减预报模式,给出了定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卫星下行链路计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卫星下行链路对卫星接收系统性能进行一个量的计算,为保证留有足够的系统余量,对其链路各种损耗要加以考虑,使接收信号不中断。  相似文献   

6.
刘军 《卫星与网络》2010,(10):62-64
众所周知.降雨对卫星通信通常采用的C(6/4GHz)波段影响较小,但对Ku(14/12GHz)及Ka(30/20GHz)波段却影响很大.衰减很大.是影响其传输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卫星转发器的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系统的性能.转发式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导航通信一体化的系统,通信系统中的微小卫星终端由于其发射天线波束宽,从邻星干扰方面考虑,远区卫星还处在微小卫星终端的主瓣内,因此发射功率受到了限制,是一个很明显的上行功率受限的系统.为了缓解对发射终端的压力,文中对卫星转发器的增益表减档对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转发器增益衰减档减小时,整个系统的性能可以得到提高,试验结果也表明,对于微小卫星终端系统,卫星转发器的增益档设置在2dB左右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海事卫星通信设备一直距离大家很遥远,但是在今年的四川抗震救灾中,海事卫星通信终端逐渐被大家所熟悉。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海事卫星”成了丹麦泰纳生产的“EXPLORER”系列陆用卫星通信设备的代名词。根据交通部中国交通通信中心(中交通信)数据,全球30万部海事卫星终端设备中,丹麦泰纳公司生产的超过10万部。中国现已经拥有5万多海事卫星终端用户使用丹麦泰纳的产品。日前,丹麦泰纳CEO Walther来到中国,会晤其合作伙伴中交通信.商讨双方下一步的具体合作。本刊记者对、Walther先生及中交通信中心主任扬洪义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9.
宗河 《现代通信》1998,(1):19-20
国际移动卫星用户终端简介宗河新一代国际移动卫星———国际移动卫星3从1996年开始陆续升空。1997年1月25日,第3颗国际移动卫星3投入使用,使这一代卫星的通信区域可覆盖全球大陆面积的95%。对卫星的测试表明,其状况良好,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已将其...  相似文献   

10.
饶浩  张岩  张津舟  王铮勐  梁显锋  安军社 《电讯技术》2019,59(10):1145-1150
为了实现四级海况下海上小型浮标与岸基站数据中心之间的实时通信,设计和研制了一种高速率、低延时和高可靠的S频段卫星中继通信终端。该卫星中继通信终端由S频段中继通信机、抛物面天线、伺服跟踪机构、电源变换模块、温度控制器以及耐10 m水压的天线罩体等组成。终端为直径1 m的半球体,质量小于30 kg,最大峰值功耗小于等于130 W。卫星中继通信终端利用快速捕获跟踪卫星信号技术,能在7 s内迅速捕获和跟踪卫星前向链路信号;采用自适应海况可变码率技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四级海况下,卫星中继通信终端实现了浮标与岸站之间最大2Mb/s高速率实时数据传输,大回路数据通信误码率小于等于10-5。  相似文献   

11.
Ka频段卫星通信因其具有可提供的带宽大(3.5GHz)、通信容量大、波束窄、终端尺寸小,轨道平面内可容纳的卫星多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成为未来卫星通信的必然趋势。Ka频段卫星通信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在于它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大,这一度使研究人员认为Ka频段卫星通信是不可能实现的。降雨、闪烁、大气吸收等因素都会导致Ka频段地空链路信道质量的恶化。根据Ka频段卫星通信的特点,分析了降雨衰减的特性,提出了几种抗雨衰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间链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现有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间链路的分析发现 ,不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间链路的指向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性 ,而且星间链路的相对距离也在周期性变化。这种星间链路指向的周期性规律变化 ,为星间通信链路的搜索建立以及星间通信设备的设计制造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和理论依据。对星间链路的误码率的分析 ,主要探讨了由于卫星星体振动而引起的通信误码与振动的标准偏差 (幅度 )、通信所使用的光波波长、发射到接收的距离以及激光波束半径之间的关系 ,为实际星间链路的设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甘忠良  白如顺 《通信技术》2020,(7):1684-1688
卫星通信链路设计是卫星通信系统建设论证阶段必不可少的步骤,链路计算可为地球站设备配置、技术参数确定和空间段资源分配等提供支撑,合理的链路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还能够节省建设成本。从工程建设的角度考虑链路设计问题,分析影响卫星通信链路设计的关键因素,提出卫星通信链路设计的步骤,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链路设计与计算,并对降雨时的链路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经实际应用验证此设计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4.
汤申生  姚永炀 《世界电信》1997,10(2):10-11,41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针对当前国内外具体情况,提出了发展我国国内,国际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的合理建议。文章认为国内移动通信业务应采取先租星过渡,然后再建设自主运营,功能完备的卫星移动系统的方针;国外业务则采取慎重选择加入国际性系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FDMA/DAMA卫星通信网的资源分配过程是为满足卫星链路高效、可靠使用卫星资源的综合决策过程。地球站参数、卫星参数、载波调制编码方式和雨衰等都是影响高效、可靠分配卫星资源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分析多种影响链路可用性因素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FDMA/DAMA卫星通信网的资源动态分配策略,并设计了具体的分配流程和软件实现方案。通过比较某系统优化前后的运行数据,测试验证了优化分配策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三种非同步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座方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吴诗其  胡剑浩 《通信学报》1996,17(6):115-119
本文介绍基于我国的三种非同步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座方案:低、中轨系统各有24和18颗星,轨道高度分别为1326和8035km,两系统各以5°和30°的仰角对我国的覆盖率为99.78%和99.96%;椭圆轨道系统12颗星,近、远地点分别为427和2906km,以7°和15°仰角对我国北纬20°以上地区覆盖率分别为97.90%和89.61%,若增加4颗中轨卫星,以15°仰角对我国的覆盖率为99.99%。  相似文献   

17.
刘柱  张海勇 《无线通信技术》2008,17(2):32-34,38
雨衰是影响Ku波段卫星通信系统传输质量及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Ku波段卫星通信中雨衰产生的机理及其对卫星信道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减少雨衰对Ku波段卫星通信不利影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使用固定终端或单个移动终端连接到互联网络上,而是希望移动网络以一种相对稳定和可靠的形式,从Internet上运动地获取信息,而采用卫星移动通信网来向这些移动平台提供对地面网络连接的延伸是一种比较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以该方案为研究背景,探讨了网络移动条件下的移动IP实现方法,分析了卫星移动通信与网络移动结合所产生的问题以及网络移动对隧道封装协议的影响,并就上述问题初步给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梁涛 《电信科学》1997,13(12):37-40
在移动卫星系统中,多径衰落是影响通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目前在移动卫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抗多径衰落技术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分析了四种的典型的抗衰落技术,最后给出了选择抗多径衰落技术方案的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