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行波管中非线性产生的原因,给出了几种常用提高行波管(TWT,travelling wave tube)线性度的解决方法,介绍了国内外行波管线性度的研究现状,开展了信号注入压缩三阶互调(IM3,third order inter-modulation)的计算和实验研究.利用改进的LMSuite软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谐波注入可以使得一支X波段宽带行波管的上三阶互调压缩38.14 dB,从34.65 dBm压缩到-3.49 dBm,三阶互调与基波比(IM3/C)从-10.41 dBc下降到-50.13 dBc;实验中通过谐波注入三阶互调可以最大压缩30.67 dB,IM3/C从-12.75 dBc下降到-44.67 dBc;通过注入三阶互调信号可以把三阶互调量最大压缩15.75 dB,通过模拟计算和实验研究达到了提高通信行波管线性度的目的,有利于改善行波管的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2.
改善放大器三阶交调失真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降低放大器三阶交调失真的方法。信号注入二极管电路引起失真,然后经过主放大器,又将一个新的频率分量注入到二极管和主放大器中,最终抵消掉部分三阶交调分量,使放大器线性化。不同于其他方法的是,这种方法不需要可变增益放大器、可变衰减器等复杂的电路器件。最后给出了双频激励测试的结果,结果表明此方法运用于工作在850MHz的MESFET放大器中,使放大器的三阶交调分量降低了26dBm。 相似文献
3.
4.
对空间行波管重要的非线性参量进行了研究,优化了某Ka波段空间行波管高频设计,在保持较高电子效率的情况下,其非线性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W-CDMA模拟预失真功率放大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宽带码分多址(W-CDMA)功放的非线性失真问题,设计实现了工作频率范围在2 110~2 170 MHz放大器的预失真模块部分、驱动级、主功放,最终实现了适用于输出功率为41 dBm功率放大器的预失真系统.该系统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调节二极管的偏置电压,以及补偿功放的非线性失真,有效地抑制临信道频谱再生,使输出信号的三阶交调、五阶交调分别改善了13 dB和10 dB. 相似文献
6.
预失真技术是射频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中的一种,与其他线性化技术相比具有电路简单可靠、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等优点。立方预失真技术是其中的一种,该技术易于设计调试,且性能优良。对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剖析了非线性失真产生的根源。说明了预失真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结构,重点讨论了立方预失真器的原理和结构,并且给出了理论和实际系统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7.
射频预失真是提高功率放大器线性度的一种有效手段,精确补偿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需保证幅度和相位补偿同时满足要求.针对Ka波段行波管放大器的线性化,提出一种新型射频预失真电路.该电路由前置、后置电平调节模块和基于矢量合成技术的非线性信号产生模块构成.改变两电平调节模块的增益,可实现补偿区间的调节;改变非线性信号产生模块中两支路的偏置电压,可实现预失真补偿量调节及幅度/相位的独立调节.将实际电路与配用Ka行波管联测,在输出功率回退6 dB时,行波管三阶互调系数提高约11.5 dBc.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改善射频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的新的预失真法。该方法没有前馈法复杂,也克服了反馈法增益下降的缺点。首先分析功率放大器的传输特性进行,并从幂级数的展开式中得到方便分析的结论;然后通过对方案中参数的分析,找到能够改善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的办法;最后给出了计算机模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改善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比较有效,可以使IMD3的功率电平至少下降34dBm。 相似文献
9.
微波线性功率放大器用途越来越广。前馈技术作为线性化处理方法之一,在微波线性功率放大器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理论和实现方法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数字器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前馈技术在微波线性功率放大器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抑制空间行波管非线性特性产生的交调失真,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和实验验证,分别研究了谐波、交调和混合信号注入技术对空间行波管三阶交调(IM3)分量的抑制情况。实验结果表明:IM3注入技术能够得到25.2 dB的IM3最大抑制量,明显大于谐波注入技术的12.7 dB,两者对IM3失真分量的抑制效果都很良好,且就窄带空间行波管而言IM3注入技术比谐波注入技术更具优势。通过进一步仿真实验,证明双IM3注入技术可以在两个IM3频率处分别产生46 dB和53 dB的最佳抑制量,且混合注入谐波和交调信号也能最大抑制36.9 dB。 相似文献
11.
12.
浅谈螺旋线行波管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用的角度对螺旋线行波管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作详细的阐述,讨论了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最后对螺旋线行波管的储存和老练方法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大功率行波管老炼测试系统.系统提供了行波管老炼测试所需的灯丝电源、控制极电源、阴极高压电源、收集极高压电源、阳极高压电源和微波激励信号,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对电源进行控制和监测,并对管子的性能参数进行实时的采集、显示和录取.对系统的原理和软硬件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为了探讨在封闭通道内微流体在行波电渗作用下的流动状态,进行了行波电渗微流体驱动实验及仿真研究。通过对行波电渗微流体驱动原理的分析,建立了行波电渗微流体驱动数学模型。根据微通道内电势分布满足Laplace方程及通道内流体流动满足Navier-Storks方程,并利用建立的边界条件,确定了行波电渗在微通道内电势及电场的分布,通过对电场及流场问题的耦合求解,获得了微通道内行波电渗微流体驱动流场。分析表明,其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行波电渗微流体驱动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研究和分析行波电渗微泵提供了理论工具和仿真手段。 相似文献
18.